越通社河內——越南政府常務副總理阮和平于4月14日簽署第759/Q?-TTg號決定,批準關于對各級行政單位進行調整、重組并構建兩級地方政府組織模式的提案。
此前,4月12日,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第60-NQ/TW號決議,決定調整后全國將保留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8個省和6個中央直轄市)。省級單位的名稱和政治-行政中心將根據政府黨組的呈文和提案確定。鄉級行政單位合并后將減少60%-70%。
根據該提案,河內、順化、萊州、奠邊、山羅、諒山、廣寧、清化、乂安、河靜和高平等11個省市將保持原狀,其余52個省級單位將合并為23個新省市。
合并的根本目標是打造符合《2021-2030年國家總體規劃和2050年愿景》的發展空間。當前發展格局呈割裂狀態,區域聯動不足,投資分散,基礎設施不完善,原因在于缺乏針對性和統籌謀劃、跨部門機制和地方保護主義思想仍然存在。
合并旨在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加強區域內外聯動,發揮比較優勢,提高國家競爭力;同時推動形成發展極、經濟走廊和動力區;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經濟發展條件的機制、政策和資源,以保障困難地區的民生,逐步縮小各地區、各區域之間的差距。
合并省級行政單位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節約地利用資源,特別是國家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以及各種礦產資源,加強陸地與海洋、地下空間、空域的聯動開發;重視將國內各經濟走廊與地區和國際經濟走廊的對接與聯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防安全相結合。
目前,全國63個省市中僅28個臨海,因此合并也有助于拓展海洋空間的戰略接觸面,服務國家長期發展與安全。
此次合并在多維度因素考量下慎重推進。例如太平省與興安省合并,不是“誰兼并誰”,而是“融合力量、共同發展”。
合并后,新興安省面積超2500平方公里,人口逾300萬,為形成更大內需市場、發展生產服務業和推動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由流動提供基礎。
專家指出,合并將催生新的經濟空間,興安工業區可直連太平勞動力,太平農產品通過興安物流體系穩定輸出;紅河三角洲的一個發展中心正加速成形。
11個未合并省份并非“誰優惠誰”,而是基于人口、地理、經濟、文化等因素。例如清化、乂安為“縮小版的越南”,具備多樣地形和內生優勢。
省名在審慎研究下確定,優先保留原省名,以減少居民和企業在證件、地理指引等方面的變更影響。
新行政中心(省會)的設立也引發關注, 有人認為,如果“我省”在合并后失去了名字,那作為補償,“你省”就得讓出省會所在地。
不過,新省會設在哪里,是要以地理便利、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發達等明確標準為依據,確保與全省及全國經濟中心、海洋空間有效連接。
新的發展理念也正在成形,除了政治行政中心,合并后的新省份還建設成為經濟、文化、旅游等多重中心。
省市合并調整是一次百年發展空間的重構,不只是為了地方,更是為了一億國民的共同未來。“失去省名”或“遠離省會”的情緒可以理解,但國家利益應高于一切地方情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