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授銜授勛時,作為副軍職的李元明,自己夠得上將星標準。上級對他說:擔任現(xiàn)職時間短,因此授予大校。
李元明在新中國成立前,擔任師參謀長,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擔任副師長,1952年提拔為師長,1955年擔任軍區(qū)炮兵司令部副司令。
如此職務能否授予少將呢?
我們知道軍隊授予軍銜看得是軍級,資歷、戰(zhàn)績、貢獻、德行等。
最重要的因素是軍級,也就是1952年的全軍評級工作,被評為正兵團級一般授予上將,副兵團級一般授予上將和中將;正軍級一般授予中將和少將。此后正軍級以下副軍級、準軍級,以及部分正師級授予少將。
作為1952年才提拔為師長的李元明,頂多是副師級。評級主要看新中國成立前的職務高低,他是師參謀長。
他在回憶里說:軍銜評定是看現(xiàn)職,真是這樣嗎?
軍級、軍銜評定主要是看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對革命的貢獻大小,職務高低,資歷高低等。如果在朝鮮前線打仗,軍職、戰(zhàn)績也會被考慮在內(nèi)。并非授軍銜前的職務高低,如果這樣來說,那軍級評定就沒有意義了。
軍銜的評定看軍級高低,雖然不是唯一因素,但是主要因素。
上級說他擔任現(xiàn)職太短,并非如此。1954年以后全軍干部大調(diào)整過,加上此前精簡部隊,干部的職務都被調(diào)整提拔的。他也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從副師提拔為副軍,其他人的職務也有很大提升。
像1961年第三批晉升為少將的大校,他們的職務在解放前后并不低,有些是副軍職,也有些是正師職。因為各方面原因,授予大校,隨著軍銜晉升,才被晉升少將。
如果說符合少將晉升要求,也會在1960年大批晉升中成為少將,最終在1964年,擔任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時才晉升少將。是不是意味著,此前晉升的少將里,資歷高于他,職務高于他的大有人在。就是后來沒趕上晉升少將的大校,各方面也不差。
軍銜評定是一個復雜的工作,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并非看某一個因素,而是綜合考慮。在軍銜制度取消前,他也趕上晉升少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