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投稿郵箱xuyitvxmt@163.com)
攝影:馬志祥
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今日天氣
小雨
東南風 微風
今晨最低氣溫:16℃
今天最高氣溫:24℃
重點關注
上午10點,查成績!
2025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筆試)結果
將于4月21日上午10點公布!
參加此次筆試的考生
快來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查成績!
點擊下方卡片,即可一鍵查結果
本服務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提供
查詢方式
進入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成績查詢頁面,
輸入【姓名】和【證件號碼】,
即可查筆試結果。
記得準時來查成績,
祝愿各位考生順利上岸!
出現這4個癥狀,請立刻停下來休息!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動腦就累,沒躺倒就睡,要干活就廢。明明鞭策自己咬牙堅持、努力拼搏,但就是動不起來。
這種做什么都覺得很累的狀況,可能并不是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懶惰,而是“能量條”早已觸底,隱性疲勞正在悄然堆積。
01
“疲勞”是身體“缺電”了
“疲勞”與“疲勞感”是兩個概念。“疲勞”是實際中的損耗,“疲勞感”則是大腦感知并傳達到意識層面上的信號。
人體的運轉就好比充能電池,24小時都處在“充能”和“耗能”的動態平衡中。疲勞相當于用掉電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勞。
疲勞感則是提醒你電量多少的表盤,電量越多,疲勞感越弱;電量越少,疲勞感越強。當電量跌入臨界點,數值顯示由綠轉紅時,身體就會向大腦發出警告,提醒該進入“省電模式”并及時充能。
02
隱性疲勞的恐怖之處:
不知道自己累了
在正常情況下,疲勞感能反映出身體的疲勞程度。然而,疲勞感與疼痛感類似,是一種融合了生理、心理、文化等多維度因素的主觀體驗,它不是準確無誤的,反而常常會出錯。
一個人對疼痛的感知力和忍耐度具有適應性和可塑性。當個體反復暴露在某種疼痛刺激下時,他的神經系統會逐漸適應這種刺激,變得越來越能忍受疼痛,對疼痛的感知不敏感。
類似地, 當一個人長時間處于“高消耗、低補充”的狀態時,就忘記了“不疲勞”是什么樣的感覺。在忍耐和忽視中,疲勞感的閾值漸漸升高。
很多人熬夜加班后,習慣喝咖啡、奶茶提神。本來接受到身體發來“電量低”信號的大腦,因為咖啡因、尼古丁和高糖高脂的沖擊,多巴胺快速分泌,暫時提高了大腦的興奮度,攔截了大腦對疲勞信號的加工和傳達。 這種狀態下,人們會誤以為自己滿血復活。
但其實, 這種短暫的興奮只是掩蓋了身體的疲勞警告,讓大腦對疲勞變得遲鈍,甚至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以為滿電滿血。 這樣把身體置于“低能量、高運轉”的極限狀態下,不僅加劇疲勞累積,更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就像疼痛感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一樣,疲勞感也是為了保護我們避免過度勞累。無痛癥患者因為無法感知疼痛而時刻面臨受傷的風險,同樣地,對疲勞鈍感的人們,也是在將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置于崩潰的邊緣。
03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隱性疲勞?
當身體處于隱性疲勞狀態時,會發出預警信號。
■ 經常腦霧,難以專注
當我們感到大腦反應遲緩、思考卡頓、記憶掉線、注意脫軌,大腦仿佛籠罩在一片霧中時,我們可能已經陷入了“腦霧”狀態。
腦霧可能是隱性疲勞的一種外在體現,同時,隱性疲勞也可能加劇腦霧癥狀。
■ 煩躁不安,容易厭煩
煩躁不安是隱性疲勞的一種典型表現。當身體處于疲勞狀態時,人們可能會感到心煩意亂,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因為小事生氣或不安。
同時,容易厭煩也是隱性疲勞的一個常見癥狀。 大腦功能受疲勞影響,人們容易對事物失去耐心和興趣,即使是平時喜歡的事情也變得無趣、令人厭煩 。 這種情緒狀態會進一步加劇疲勞感,形成惡性循環。
■ 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當你發現自己進行日常活動時,比如看電視、坐地鐵,會不自覺地入睡,這很可能表示身體已經過度疲勞。 這種“中途入睡”的現象,在腦科學中得到了證實,是大腦在疲勞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強制休息而采取的保護措施。
這種現象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它可能意味著你的睡眠質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質量下降又會進一步加劇疲勞感,形成惡性循環。
同時,疲勞到極致反而睡不好。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在半夜醒來,且不是因為上廁所或其他生理原因,這也可能是隱性疲勞的一個信號。 這種情況通常與睡眠障礙有關,是由自主神經積累的疲勞導致的睡眠周期紊亂。
■ 口臭體臭,皰疹長痘
當身體陷入隱性疲勞狀態時,代謝水平可能會顯著降低。 這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內的細菌迅速繁殖,進而分解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引發口臭。
代謝水平降低還會導致營養物質的代謝不完全。這些未被完全代謝的營養物質在體內積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內的具有臭味的代謝廢物。這些廢物可能通過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與皮膚上的細菌相互作用,產生令人不悅的體臭。
此外, 隨著身體狀態持續下滑,免疫力也將顯著降低,炎癥就會活躍,這常常伴隨著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的出現。 更嚴重的是,體內寄生的皰疹病毒可能會因此變得活躍,從而在口唇、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皰。
04
如何應對隱性疲勞?
要打破隱性疲勞束縛,我們需要在高強度的“耗能”下高效“充能”,或通過降低“耗能”以確保“充能”及時跟上。
■ 高效“充能”:睡眠是最好的方式
優質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復元氣的重要方法, 確保擁有優質的睡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 降低“耗能”:保持松弛感
如果無法保證高效“充能”,盡量降低“耗能”尤為關鍵。
在長時間的工作或學習后,身體和大腦的能量利用會變得低效。 因此,適當地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魚”,在長時間工作之后“偷懶”, 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能減緩疲勞累積的速度。
這種“摸魚”和“偷懶”并不是指逃避工作或責任,而是給身體和大腦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讓它們從緊張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恢復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 “摸魚”不是抽空打游戲、刷視頻。實際上,全神貫注地沉溺游戲、興致盎然地刷視頻只會讓疲憊累積,雪上加霜 。因為 只要有信息輸入,大腦就沒法停工。
因此, 真正有效的“摸魚”是做一些低信息輸入、低精力消耗的事,比如站一站、走一走,看一看窗外等。而“偷懶”,則是在你感到厭煩時,及時轉移目標,適時轉換心情。
總之,要遠離隱性疲勞,就是要放下緊迫感,保持松弛感。
來源:中國政府網 央視新聞
融媒體編輯:劉娟
責任編輯:丁文
審核:王禮富
復審:王金波
終審:賈戰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