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冬梅、核子可樂
登陸多臺設備被踢出,
Cursor 引眾怒
前幾日,不少 Cursor 用戶在 Hacker News、Reddit 等平臺上表示,人工智能 IDE 工具 Cursor 突然出現一個詭異現象:當用戶從多臺設備登錄時會被強制踢出。比如正在臺式機上工作,切換到筆記本電腦時會話就會毫無預警地中斷——沒有提示、沒有通知,直接消失。
根據 Cursor 官方提供的信息,一個賬戶通常是可以同時在多個設備上登錄的。這意味著,無論你在家里還是辦公室,甚至是在外出旅行時,都可以無縫切換設備,享受 Cursor 帶來的便利。
Cursor 賬戶的設備登錄限制是多少?通常情況下,一個賬戶支持同時在多個設備上登錄,但具體數量可能會因服務政策調整而有所不同。
根據最新的官方說明,一個 Cursor 賬戶最多支持同時在 5 臺設備上登錄。
因此此事一出后,用戶們自然認為這是官方新政策。于是紛紛聯系支持團隊求證。
問題從這里開始失控:Cursor 的客服郵箱實際上是由 AI 自動回復的,但這個“支持 AI”向所有用戶堅稱“根據最新登錄政策,此現象屬于正常行為”。
諷刺的是,這個完全由 AI 虛構的“政策聲明”被當作了官方回應(畢竟誰能想到自家支持系統會造假呢?)。
幾小時內社區爆發抗議,至少有數十名用戶立即取消訂閱——對開發者而言,多設備工作流是剛需,如此重大的變更竟沒有任何公告或更新日志。
直到用戶互相核對時才發現可能是個誤會,但為時已晚:相關 Reddit 主帖被火速鎖定刪除。官方始終未給出正式說明,只剩沉默。
隨著事件發酵,Cursor 官方坐不住了,一位 Cursor 官方發言人在 Hacker News 這則熱帖中回復稱只是機器人犯下的錯誤,不是 Cursor 官方的新政策。
該發言人稱:
“我們沒有這樣的政策。你當然可以在多臺機器上使用 Cursor。很遺憾,這是來自一線 AI 支持機器人的錯誤回復。我們確實推出了一項改進,以提高會話的安全性,并且正在調查這是否導致了會話失效的問題。我們也提供了一個 UI,用于在 cursor.com/settings 查看活動會話。對于由此造成的混亂,我們深表歉意。”
最終的真相也的確如此:這根本不是什么新政策,只是后端會話管理的技術故障,加上支持 AI 的幻覺式回應,二者疊加造成的災難性誤會。
即使是個烏龍,但用戶流失已成定局。有用戶表示,Cursor 已經不行了, Claude Code、Augment 和 Aider 等都比 Cursor 更好。
“我發現 Cursor作為 IDE 的價值越來越低。它曾經一度領先,但似乎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困境。文檔功能似乎無法正常工作。Max功能調用了太多工具。 他們不再有任何創新,只有糟糕的計費方式。我想這就是當你開始進行大規模融資時會發生的情況。收入證明的壓力很大。現在感覺 Cursor 和 Windsurf 都有點不行了。 Jetbrains有 Junie,和它們一樣好用。Roo Code 的更新比 Cline更快更好。我敢說 Copilot 也看到了曙光。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理由再為 Cursor 付費了。現在還有 Claude Code、Augment和Aider,而且能用的替代方案越來越多了。”
這種觀點不在少數,也有其他用戶表示,Cursor 索取太多,而給予的太少。
我退出了,就是這樣,他們索取的太多,要求的太多,而給予的太少。我們的核心功能每天都在被剝奪。 再見,伙計們。我建議你們趁現在趕緊下船。
Augment Code 是更好的選擇?
于是,在眾多 Cursor 替代方案中,用戶們更加推薦 Augment Code。
Augment 是面向團隊的開發者 AI,可作為 IDE 擴展使用,從 VS Code 或 JetBrains(IntelliJ、WebStorm、PyCharm 等) 開始。Augment 可用于:
聊天:詢問有關代碼庫的問題,獲取查找錯誤的幫助,或開始制定新功能的規范。
代碼完成:超快的內聯代碼建議讓您可以通過使用內部 API、編寫測試或使用第三方 SDK 來完成。
建議的修改:更改一個文件通常會導致整個存儲庫中一系列相關的更改。建議的修改會查找并提出相關的更改,幫助您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早期的 Augment 用戶報告稱,他們只需將建議的修改串聯起來,就能幾乎完整地編寫一些 PR。
Slack 中的 Augment :一個始終可用的 Slackbot,即使團隊離線也能解答用戶的問題。深入細致地討論系統的工作原理,讓對話保持暢通無阻。在對話中使用 Augment 可以節省寶貴的開發周期,而無需占用開發資源。
Augment Code 成立于 2022 年,截至目前已累計融資 2.7 億美元,其中包括 2024 年 4 月的 2.27 億美元 B 輪融資,當前估值高達 9.77 億美元。該公司的投資方包括 Sutter Hill Ventures、Index Ventures、Innovation Endeavors(由前谷歌首席執行官 Eric Schmidt 領導)、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以及 Meritech Capital。
Augment Code 的創始人是 Igor Ostrovsky,Igor 于 2021 年加入 Sutter Hill Ventures,擔任駐地工程師,一頭扎進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并最終創立了 Augment Code。在此之前,他曾擔任 Pure Storage 的首席架構師,領導 FlashBlade 的技術開發,使其實現了 20 億美元的終身銷售額。他之前的經歷包括在微軟任職 6 年,并于 2007 年入圍 ACM ICPC 世界總決賽。
Igor Ostrovsky
Guy Gur-Ari
Augment Code 另一位創始人是 Guy Gur-Ari,Guy 曾在谷歌工作,領導一個專注于理解和改進深度學習系統的研究團隊。之后,他與 Igor 共同創立了 Augment Code。他擁有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
隨著技術的演進,Augment Code 正在將更多注意力放在 AI 智能體上。
在前不久,Augment Code 首度發布 AI 智能體,以 70% 勝率超越 GitHub Copilot 并創下 SWE-bench 得分紀錄。
AI 編碼助手初創廠商 Augment Code 日前發布其全新“Augment Agent”技術,希望在簡單的代碼生成之外,嘗試解決大型軟件工程項目面臨的復雜性難題。該公司宣稱,其方案與其他 AI 編碼工具截然不同,將專注于幫助開發者導航并跨越多個代碼庫執行修改,輕松玩轉擁有數百萬行代碼的大規模成熟軟件項目。
該公司還宣布,通過將 Anthropic 的 Claude Sonnet 3.7 與 OpenAI 的 o1 推理模型相結合,其最新技術已經在 AI 編碼能力的行業基準 SWE-bench 中取得了迄今為止的最高得分。
Augment Code 公司 CEO Scott Dietzen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I 編碼無疑是一個熱門領域,但大多數探索都集中在所謂「從 0 到 1」或者叫「氛圍編程」方面——即從頭開始生成一款軟件。但我們的目標是解決軟件工程學科中的另一個常見難題,即維護大型復雜系統。這些代碼庫經過了多年發展,且往往由數百名開發人員協同完成。”
Augment 的上下文引擎
如何處理數百萬行代碼庫
據該公司介紹,Augment Agent 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夠理解海量代碼庫中的上下文。該智能體擁有可容納 20 萬 token 的上下文窗口,遠遠超過了大多數競爭對手。
Dietzen 解釋道,“包括 Augment 自身在內,任何 AI 系統都面臨著同一個挑戰:在處理包含數造成行代碼的大型系統時——其實這在重要軟件應用當中挺常見的——根本無法將所有代碼都作為上下文傳遞給如今的大語言模型。我們已經訓練自己的 AI 模型執行復雜的實時采樣,希望精確識別代碼庫中的正確子集、進而保證智能體可以有效工作。”
這種方法與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他廠商要么無法處理大規模代碼庫,要么需要開發人員手動拼湊相關上下文。
Augment 的另一大優勢在于跨團隊實時同步代碼變更。Dietzen 介紹稱,“我們的大多數競爭對手仍在使用過時的代碼庫版本。假設你我在同一個代碼分支上協作,那么每當我提交了變更,你自然希望自己的 AI 能夠像人一樣立即感知到變化。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決定讓每位用戶的代碼視圖都能實時同步。”
該公司報告稱,在爭奪企業客戶的青睞方面,其方案與 GitHub Copilot 之間的競爭勝率已經達到 70%。
面向大型開發團隊的
企業級安全與工具集成
Augment Agent 還包含一項“記憶”功能,能夠從開發者的交互當中學習,進而隨時間推移更好地匹配個人編碼風格與操作偏好。
Dietzen 解釋稱,“我們希望這款智能體可以自主實現一部分功能,就是說大家可以給它們分配任務,也可以隨時干預。記憶是模型概括使用者意圖的工具,例如自動捕捉當前的情境、希望采取的處置路徑,而不只是簡單重復之前采取過的處置路徑。”
Dietzen 強調,與“編碼是純粹的數學邏輯、不涉及風格要素”的觀點相反,很多開發者其實非常關心自己代碼在美觀度和結構明確性方面的情況。
他指出,“編碼肯定有數理邏輯的一面,但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很多開發人員都希望能專注于代碼開,例如使用 Augment 的智能體編寫所有代碼;但也有一大批工程師更關注最終代碼的呈現,并對此有著強烈的表達欲與訴求。”
出于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安全性的關注,企業近來在采用 AI 編碼工具的速度上有所放緩。Augment 致力于通過強大的安全架構與企業級集成來解決這些問題。
Dietzen 提到,“智能體必須值得信賴。既然要賦予它們這等程度的自主權,就一定要確保它們不會造成任何損害。我們是首家提供不同級別 SOC 合規性保證,并配合全部相關滲透測試以強化解決方案的廠商。”
根據 Dietzen 的介紹,該公司還與 GitHub、Linear、Jira、Notion、Google Search 以及 Slack 等開發者工具建立了集成。與其他在客戶端上實現集成的競爭廠商不同,Augment 選擇在云端處理這方面任務。Dietzen 表示這樣的設計使得開發者“能夠在更大規模的團隊中輕松共享并保持一致”。
Augment Agent 現已面向 VS Code 用戶正式發布,JetBrains 用戶也可提前預覽。該公司還保持著與微軟生態系統的全面兼容,這與從 VS Code 中分叉而來的競爭對手 Cursor 形成了鮮明對比。
Dietzen 解釋道,“某種程度上講,選擇 Cursor 的客戶相當于退出了微軟生態系統。他們無法使用微軟提供的、用于訪問其環境的所有標準 VS Code 插件。而我們則保持則與 VS Code 以及微軟生態系統的 100% 兼容性。”
人類工程師與 AI 助手間的
合作關系正不斷發展
盡管 AI 編程輔助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 Dietzen 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軟件工程師仍將至關重要。
在他看來,“目前關于軟件工程這門學科還有沒有前途的討論,似乎走上了一條歧路。軟件工程學科在構建和開發這類大型代碼庫方面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未來幾年仍然需要人類洞察力的介入和加持。”
然而,他也展望了未來 AI 將在軟件開發領域所扮演的更加積極主動的角色:“我們最終能夠利用 AI 實現真正令人興奮的目標,包括 AI 將深入評估代碼庫質量、提出代碼庫改進意見,生成有助于軟件項目更加安全、強大、易用且健壯的寶貴建議。”
Augment Code 目前的客戶包括 Webflow、Pigment、Lemonade、ddn、Datastax 以及 GoFundMe。其專業版起價為每用戶每月 30 美元,企業版起價為每活躍用戶每月 60 美元,同時提供免費套餐。
Augment Agent 的發布,恰逢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尋求運用 AI 技術提高開發者生產力、同時保持其軟件質量。隨著各組織正努力維護并改進復雜的軟件系統,能夠理解大型代碼庫中細微差別的工具無疑將受到那些尋求工程團隊影響力最大化的技術領導者們的關注與青睞。
Dietzen 最后總結道,“我希望我們能夠真正加大對人類軟件工程學科的投入,就如同加大對機器本身的投入一樣。這樣我們才能開發出數量更多、質量更高且更加優秀的軟件成果。我認為通過消除所有這些阻礙優秀軟件開發的障礙,我們將會為全人類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價值。”
聲明:本文為 InfoQ 整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https://venturebeat.com/ai/augment-code-debuts-ai-agent-with-70-win-rate-over-github-copilot-and-record-breaking-swe-bench-score/
https://old.reddit.com/r/cursor/comments/1jyy5am/psa_cursor_now_restricts_logins_to_a_single/
AICon 2025 強勢來襲,5 月上海站、6 月北京站,雙城聯動,全覽 AI 技術前沿和行業落地。大會聚焦技術與應用深度融合,匯聚 AI Agent、多模態、場景應用、大模型架構創新、智能數據基建、AI 產品設計和出海策略等話題。即刻掃碼購票,一同探索 AI 應用邊界!
今日薦文
你也「在看」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