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家長胡先生最近反映。大寶在云大附中星耀學校古渡口校區讀得好好的,二寶卻被卡在門外,只能讀關鎖小學。更讓他想不通的是,雙胞胎本該享受“捆綁入學”待遇,怎么到了自家就變了味?
原來,胡先生購房時,俊云峰項目開發商明確宣傳“配套云大附中星耀學校小學部”。可等到二寶入學,卻被劃到了關鎖小學——這所學校與星耀學校毫無關聯,是所獨立的公辦小學。家長們這才意識到,所謂的“配套學校”,在政策變動面前竟如此脆弱。
這事得從云大附中星耀學校2022年那場“民轉公”說起。當年這所民辦名校轉為公辦后,招生規則徹底翻篇——過去買房就能簽入學協議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劃片+六年一學位”的組合拳。所謂“六年一學位”,意思是同一套房產六年內只給一個孩子入學名額,初衷是給高燒不退的學區房降降溫。可政策里明明白白寫著“二孩、三孩、雙胞胎除外”,怎么到了胡先生這兒就失靈了呢?
原來問題出在“學校差異”上。云大附中星耀學校師資更好、口碑更硬,轉公前就是優質資源校,關鎖小學是”城中村學校”,二者的質量不一樣。胡先生買房時,開發商拍著胸脯說“配套小學就是星耀學校”,可等到二寶入學,卻被劃到了2公里外的關鎖小學。官渡區為了解決優質校擁擠的問題,將俊云峰項目小區劃到關鎖小學。
這番操作讓家長們炸了鍋。有人翻出購房合同,發現條款里寫著“攜手云大附中星耀學校,保障業主買房依約入學“有人質疑教體局“督促”的力度,既然政策允許雙胞胎同校,為啥不能跨校區調劑?更有人算起經濟賬:當年花高價買學區房,圖的就是云大附中星耀學校的教育質量,現在政策一變,房子直接貶值,孩子還得去一所完全沒聽過的學校。
這場風波撕開了學區房時代的隱痛。過去家長們砸錢買房,賭的是政策穩定性;如今學校民轉公多校劃片輪番上陣,學區房的“確定性”正在瓦解。更尷尬的是多孩家庭:大寶占了學位,二寶就得看政策臉色,接送成本、教育質量差距、親子陪伴壓力接踵而至。
但把鍋全甩給政策也不公平。云大附中星耀學校民轉公后,招生規則都按程序備案,教育局也沒法為個別家庭開后門。真正的問題在于,政策設計時沒給多孩家庭留足緩沖帶。比如青島試點的“長幼隨學”,允許二孩申請調入兄姐所在學校;湖北的“教聯體改革”,讓弱校共享名校資源。這些探索都說明,教育公平不該是“一刀切”的公平,而該是兼顧特殊需求的柔性公平。
對家長來說,與其賭學區房,不如早做三手準備:一是購房前要求開發商把“配套學校范圍”寫進合同,白紙黑字明確校區;二是關注本地政策動態,參與“長幼隨學”政策倡導;三是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多關注片區內的教育共同體學校。
說到底,學區房從來不是教育公平的解藥。胡先生想的可能不是推翻政策,而是希望規則里能多些人情味。畢竟,教育不該是冷冰冰的條款,而是能看見每個家庭具體困境的溫暖存在。(源自星視頻、九派新聞等媒體)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