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整理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從Wintel大潮退卻說起。
2024年年底,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對英特爾發起網絡安全審查;緊接著,2025年初又傳出微軟擬關閉中國區業務的消息,盡管微軟隨后予以否認,但這兩則事件無疑揭示出:Wintel聯盟的根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動搖。
從更系統性的角度來看,自“2+8+N”行業信創推進以來,關鍵行業紛紛啟動了IT系統、設備與軟件的國產化替代。而到了今天,這股“信創之風”終于全面吹向了教育領域。
2024年11月,《關于做好教育系統軟件正版化工作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要求:到2027年底前,教育系統須全面采用正版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這標志著教育信創已駛入快車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變革的難點從來不只是“更換設備”這么簡單。真正的挑戰,在于能否實現整個IT生態的平穩遷移與重建。
架構之爭:在生態與自研之間求平衡
長期以來,國產電腦因軟件生態不完善而屢遭詬?。候寗尤笔?、應用不完整、專業軟件難以運行,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并不在于表層的應用適配,而是指向底層的CPU架構。
計算機軟硬件之間通過“指令集架構”(ISA)溝通,這一架構承擔著“翻譯官”的角色,決定了硬件如何理解和執行軟件指令。
目前主流的ISA包括x86、ARM、MIPS和RISC-V等,它們在指令結構與執行邏輯方面存在根本差異,因此,不同架構之間的軟件生態往往難以兼容。
x86架構因其與Windows系統的深度捆綁,構建起龐大的應用生態,成為“Wintel聯盟”的技術基礎。即便在當下,x86仍在個人電腦與服務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且與數以萬計的主流軟件形成了高度耦合。
一旦更換架構,現有系統將面臨大規模軟件無法運行的問題。
在國產化替代進程中,不同廠商選擇了不同路徑。但無論選擇哪種架構,生態空白都是繞不過去的難題。
盡管理論上可以通過源碼重編譯或二進制翻譯在非x86平臺上運行軟件,但商業軟件大多閉源,無法重編譯,只能依賴翻譯器完成“二手翻譯”。
這不僅帶來顯著的性能損耗,還容易引發兼容性與穩定性問題,尤其難以滿足教育行業對高可靠性與低延遲的剛性需求。
正因如此,以海光、兆芯為代表的國產廠商,提出了更具現實操作性的解決方案——C86架構。
它并非全新指令集,而是在獲得x86授權基礎上,自主開發微架構的國產CPU。
最大的優勢在于保留了x86的原生軟件兼容能力,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的前提下,顯著降低了信創替代的技術門檻和落地成本。
以兼容高效勝出,C86成為教育行業最優架構
在推動教育領域的信創進程中,架構選擇不僅關乎國產化進度,更決定著替代的成本與質量。
相較其他行業,教育場景對IT架構的性能、穩定性與兼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過程中頻繁使用多媒體應用,需具備較強算力;教學管理系統高度結構化,運行需穩定無誤;而課程、考試等關鍵業務系統的遷移,要求新平臺能完整承載原有x86生態。
當前,在教育領域,真正形成落地優勢的,是C86架構。
其他架構因在移動端廣泛應用,具備低功耗、高能效等顯著優勢,并積累了豐富的安卓生態,因此在教育初期信創試點中頗受青睞。
但隨著部署深入,其桌面端生態兼容性不足、遷移流程復雜、性能表現不穩定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其擴展的關鍵因素。
相比之下,C86架構更貼近教育場景的核心需求。依托原生兼容x86應用的能力,C86在部署過程中不需要對軟件進行重構,也不依賴中間層進行二進制翻譯。
這種“同構遷移”的優勢,使其從系統安裝、應用部署、性能調優到業務上線全過程更為高效,僅需4步即可完成整體替代流程,遠比其他架構復雜的適配路徑更具落地性。
不僅在兼容上C86更具優勢,從大量實際測試數據來看,C86架構在教育場景中的性能表現也遠優于其他架構。
常用教育類軟件在C86平臺上的兼容性超過90%,而其他架構平臺僅為60%左右;在虛擬化環境中,C86設備的性能損耗控制在10%至20%之間,而其他架構則高達30%至40%;即便是基礎應用,如WPS辦公軟件,C86設備平均啟動時間為2.5秒,而其他架構設備需要接近6秒。
此外,WINE技術加持下,C86平臺可運行的商用應用數量超過1萬,性能損耗低于5%,而其他架構平臺可兼容的軟件不及其五分之一,且損耗水平遠高于后者。
具體到教學現場的實測對比,C86的優勢更加直觀。以解壓12.4GB大型文件為例,C86架構下的設備完成解壓速度領先對比設備約61.6%。
通過Photoshop打開20K高分辨率圖片時,C86設備僅用時11s左右,不到其他架構設備所用時長的1/3;處理復雜濾鏡任務時,C86設備響應速度是其他架構的6.4倍,系統整體穩定性也明顯更強。
在使用CAD查看建模文件、三維地圖、網頁瀏覽、在線視頻播放等應用中,C86設備始終保持流暢表現,CPU占用率維持在20%以下。
而采用其他架構的對比設備頻繁卡頓,部分任務時CPU占用飆升至90%,甚至設備偶爾會出現因內存不足導致的工作臺界面加載失敗的問題,而C86設備運行穩定。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生態兼容性、系統遷移成本還是運行效率方面,C86架構都展現出更加全面的綜合能力。
對于正處于信創轉型關鍵期的教育行業而言,這種兼容現有生態、易于落地的技術路徑,無疑是當前最現實、最可行的選擇。
C86,讓信創教室真正“跑起來”
C86架構或許不是國產化的終極形態,卻是在當前階段最務實、最可落地的“補位者”。
如今,C86方案已在多地教育系統落地生根,讓國產替代真正“跑起來”。
△某中學國產化AI電子教室
走進這么一間教室,你看到的是聯想開天小型本地服務器,其內核采用海光C86處理器,原生兼容x86生態,可穩定運行統信?UOS、銀河麒麟等國產Linux系統。
與之配套的聯想開天信創PC同樣搭載海光C86芯片,對WPS、Flash?8、Scratch?3等主流教學軟件都能夠流暢適配。憑借海光C86處理器的高性能與強兼容性,軟件幾乎“秒開”,為師生帶來絲滑的教學體驗。
教師端的管理方式也煥然一新。講臺上的教師機通過開天智能云教室支持的“鏡像制作與上傳”功能:教師可將一臺已配置好系統與軟件的電腦打包成鏡像文件,上傳至服務器后,一鍵同步至全班學生機。
上午要上Python課,只需選“編程課” 教學鏡像,瞬間批量部署至40臺學生電腦,課程結束后系統自動還原,保持環境整潔。
下午若需教學Flash動畫制作,再換一套“動畫制作課”鏡像即可。這樣,一間信創教室既能充當AI電子教室進行授課教學,又可化身為考場或會議室,場景切換毫不費力。
基于海光C86處理器所搭建的這間信創教室,不挑系統、不挑軟件,也不挑場景——唯一“挑剔”的,恐怕只是我們這些早已離開校園、再難回到課堂的大齡畢業生了。
教育信創: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回過頭來看,教育信創的核心難題從來不是“要不要國產”,而是如何“用得起”、“用得上”,還要“用得好”。C86提供了一條無需推倒重來、也不必重新培訓教師的現實路徑。
我們習慣以“顛覆式創新”來贊頌技術進步,但在現實世界,顛覆往往伴隨高昂代價,重建也常意味著業務中斷。C86也許不是教育信創的終極形態,卻是當下成本最低、落地最穩的一步。
在國產化這條緩坡上,與其追求轟轟烈烈的顛覆,不如選擇穩穩當當的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