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旬陽市銅錢關集鎮東南方向約15公里處,有一個神秘的地方,悠悠呂河打這兒經過,忽地拐了個灣兒蜿蜒向西而去,五座山峰如5條蛟龍,橫空出世,龍尾一揮,掃出一灣灘涂,一方天池便穩穩當當地嵌立在群山環抱中,因而它有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名字——五龍灣。
這里屬銅錢關鎮天寶塞村,從其村名可映射出這塊風水寶地曾充滿著多少村民的美好愿景。但十年前,這兒還是一片荒蕪寂寥、期待能工巧匠雕琢傳奇之地。時光前行的指針落在2016年,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時年53歲的本地村民楊厚根毅然放棄西安已然穩固的建材生意,決然轉回天寶塞老家的這塊河灘地建設農業生態園,歷經十年的摸爬滾打、艱苦創業,一個集佳釀制造、康養休閑、旅游觀光于一體的世外桃園已具規模。
園子不算很大,只不過十二三畝,但很有氣勢。右前方,一座長16.4米、寬2.5米的實木體小橋,成為呂河上的一道亮麗風景。清澈的河水歡快流淌,河彼岸修竹照水,曼妙晴柔,牽手一旁的田野盛開著耀眼的油菜花,與山間的李花、山桃花加盟,絢爛璀璨,映射河對岸的五龍灣農業生態園亮麗生輝。
走進園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高大氣派的門庭,門前一對玉獅子披紅掛彩,腳下摁著酒葫蘆笑迎賓客,左右各有四根紅色磚柱,擎起琉璃瓦蓋頂的牌樓,四平八穩。正面立柱上書有“地生萬物萬物興,天賜百福百姓福”的大紅楹聯,哲理與夙愿融合,楊厚根以“中國好人”這一崇高榮譽為精神原點,響應鄉村振興的時代召喚,把個人理想升華到鄉土情懷的創業初心便印刻在門庭之上。這時楊厚根走過來,指著門右側一黃色臥石問大家像什么。大家眾說不一,楊厚根提示道:這是不是像一只探路側視的龜?大伙兒方才反應過來,還真是神似。龜在我國文化中承載著長壽、健康、安定、財富、智慧、堅韌等多重寓意,體現自然和諧、生命延續和幸福生活的追求。這時我想起東漢文學家、政治家曹操也在53歲那年創作《龜雖壽》,吟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千古名句,這或是楊厚根情系故里,共奔富路的高貴品質的時代表達。
向里走,見一方小亭子,里面陳列著一半圓形奇石,名曰金幣石。底基以七彩石子勾勒,古錢幣圖案躍然其上,紋理清晰,有如禽燕飛鳥,或似甲骨文字,抑若美圖秀秀,瑰麗斑斕,再觀另一面,卻中分開裂,“金石為開”一詞不禁脫口而出。這塊奇石緣于建園清基時所得,楊厚根慧眼識珠,原貌呈現,這或許為銅錢關的由來增添了新的佐證。曾有眾多奇石玩家遠道而來,接洽交易,均被婉言謝絕。沉穩謙恭的楊厚根自有見識:創業欣逢盛世,金石奇開就是慶典。十年來先后投資600多萬元,開發建廠建園,一方面讓村民依酒廠安居樂業,不返貧而富裕,另一方面讓園子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立起文化自信大旗,永遠跟黨走。拳拳之心、家國情懷溢于言表。儒客的楷模,商界的精英,儒商的形象頓時在我面前高大起來。
漫步小徑,頭頂上的一樹桃花歡欣綻放,越過龍池向另一邊的一棵400年齡的青檀問好。
繞過古樹,來到中華圖騰傳世堂。內呈一巨石,說來還很有趣,2017年秋,寒雨連綿,楊厚根在回鄉建園途中,時遇山體滑塌,半山腰一巨石滾落路邊,遂上前察看,在雨水的沖刷下,一幅百寶圖呈現在眼前,玉兔、觀音、華山、黃河瀑布、中華美圖等色彩分明、栩栩如生,楊厚根如獲至寶,搬回園中,并建堂觀瞻。如此石一樣,園內奇石、花木、草甸等都出自本地,未花重金引進立景,若沒有對家鄉山水的眷戀、對父老鄉親的牽掛、對國泰民安的敬重,是沸騰不了這一腔熱血的。
這時有兩位村民經過,便與之攀談。他們說:這酒廠年需野生拐棗20多萬斤,去年市場價每斤7毛,楊老板給我們的是1塊5(每斤),這讓村民多收入十幾萬,茅草根連濕的都給到10塊錢1斤,村里還有四五十人在廠里干活兒呢;酒廠生意好,不愁銷路,村民的收入也穩定。真善者仁心也。如此,年產3萬余公斤的拐棗原漿酒濃濃的香味便沿著S210省道溢滿華夏,涌進韓國總統府、飄向多國白領階層的餐桌,更美顏了村民走向現代農業的張張笑臉。
看著這滿園春色,亭臺樓擱,一字排開的千斤酒缸,仿佛五龍在圖騰,山水在靈動,好一個人間仙境,世外桃園,銅錢關的會客廳!在這里可寄情山水草木,可觀賞亭擱花石,可傾聽園主講述好人故事,可品嘗幽香且甘醇的拐棗原漿酒,以純凈而綠色、意蘊又雋永的園林用心守護寬厚善良、勵志奮發的精神家園。(作者:吳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