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遇見小面單店日均銷售額及翻座率同比均有所下滑
投資時間網、標點財經研究員 呂貢
提起連鎖面館品牌,人們可能會想到和府撈面、味千拉面、蔡林記、馬記永·蘭州牛肉面等品牌。其中,味千拉面(證券簡稱:味千(中國),0538.HK)已于2007年登陸港股市場,和府撈面也曾多次傳出過擬上市的消息。投資時間網、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近日,以重慶小面為主打產品的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遇見小面)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沖刺“中式面館第一股”。
從資本構成來看,遇見小面作為餐飲領域的潛力企業,吸引了眾多知名投資者及企業的戰略布局。2014年至2021年,遇見小面經歷多輪融資進程,接連獲得個人投資者顧東生(深耕餐飲行業)、青驄資本、九毛九(9922.HK)、百福控股(1488.HK)(由弘毅投資打造)、碧桂園創投(匯碧一號、匯碧二號)、喜家德水餃創始人高德福等資金的青睞。
投資者的助推下,遇見小面近年來展現出不俗的發展勢頭,餐廳數量從原有的133家增長185.7%至380家。時至2024年,該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也分別漲至11.54億元和0.607億元。
在近年的快速擴張中,遇見小面主要采取直營店模式,這一策略雖有助于保證品牌形象和服務質量的一致性,但也對該公司的資金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關注的是,遇見小面已明確表示,待實現IPO后,公司將重點加大特許經營模式開店。未來,隨著業務模式的轉變,遇見小面又會遇到哪些挑戰?
從直營到特許經營
遇見小面創立于2014年,是一個以重慶小面為主打產品的川渝風味餐飲連鎖品牌,目前,該公司產品已拓展至各類辣與不辣的菜品,涵蓋面條、米飯、小吃和飲料。
近年來,遇見小面主要依靠直營模式進行擴張。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遇見小面共計擁有279家直營餐飲門店。據招股書披露,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下稱報告期內),該公司直營餐廳運營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從2022年的80.5%增至2024年86.7%,構成遇見小面的核心收入支柱。
相比之下,該公司特許經營模式自2019年啟動后進展緩慢。截至2024年末,特許經營餐廳數量僅為81家。報告期內,特許經營管理的收入在遇見小面各年總營收中占比尚不足兩成,2024年已降至13.2%。
從當前布局來看,遇見小面在區域市場呈現出“核心聚焦,外圍相對薄弱”的特征,廣東、北京、上海和福建四地為該公司的核心戰略區域,門店數量均達到20家甚至50家以上;湖北地區或為次級市場,門店數介于5至19家之間;至于其他省份,門店數量普遍不足5家,區域滲透度有限。
而在此次IPO招股書中,遇見小面提到了范圍更大的擴張的計劃。2024年,該公司所披露的位于中國香港的3家門店均為直營餐廳。同時,該公司擬于2025年12月31日前在新加坡開設的一至兩家餐廳,同樣采用直營模式。不過,遇見小面明確表示,“擴大特許經營餐廳網絡,提升特許經營餐廳比例”是該公司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此次IPO募資計劃中,遇見小面擬將部分資金專項用于餐廳網絡拓展、擴大地理覆蓋范圍及加深市場滲透。按照計劃,2025年至2027年間,遇見小面將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海外市場(各年)新增百余家直營及特許經營餐廳。
需要注意的是,特許經營的核心在于對加盟商的標準化管理,包括門店運營、服務流程、食品安全等環節,這對于企業的供應鏈體系要求較高。若加盟門店加速擴張,遇見小面的供應鏈響應速度、成本控制及質量穩定性將面臨更大壓力。
同時,遇見小面在拓展其他區域市場時,還需留意不同市場間消費習慣和競爭環境的差異。比如,中國香港市場雖然客單價高,但用人成本和競爭壓力也更大;而二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加盟商的盈利模式或需進行差異化設計,等等。
遇見小面在各地的直營、特許經營餐廳數量(家)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以價換量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消費環境逐步向高性價比趨勢演變,多個行業的價格內卷正在加劇,餐飲行業也不例外,人均消費水平呈現出顯著下滑。
根據紅餐網發布的《2025年中國餐飲產業生態白皮書》權威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期間,餐飲大盤均價從43.2元持續走低至39.8元,其中2024年降幅同比擴大,價格競爭加劇。另據BOSS直聘、中指研究院等多方公布的數據統計,2024年,餐飲行業人員薪酬水平及商業街租金亦呈上升趨勢,餐飲企業壓力成本增大,盈利空間或受到一定擠壓。
在此背景下,遇見小面降低菜品價格,旨在通過提供更物美價廉的用餐體驗來吸引顧客及增加整體銷售額。數據顯示,該公司餐廳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從2022年36.1元逐步降至2024年32.0元,訂單總數則隨之增長,2024年全年實現4209.4萬單,相較于2022年增加超兩千萬單。
但總體來看,兩相抵消后,訂單量的上漲未能同步轉化為門店銷售額的爆發式提升。
招股書數據披露,報告期內,遇見小面單店日均銷售額處于波動下滑態勢,分別為1.18萬元、1.39萬元和1.24萬元。與此同時,翻座率指標同樣呈現“先揚后抑”走勢,繼2023年增至3.8次/日之后,2024年微跌至3.7次/日。2024年,該公司同店銷售額僅錄得7.09億元,較上一年減少約0.31億元。
業內觀點普遍認為,遇見小面“以價換量”策略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訂單數,但長期來看,該公司若無法優化單店盈利模式,可能容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未來,遇見小面需要在擴張速度與盈利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運營效率,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遇見小面的餐廳經營狀況
信息來源:公司招股書
投時關鍵詞:遇見小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