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有八個結拜兄弟,分別是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這八個人,基本奠定了奉系軍閥體系的基礎。
排在首位的馬龍潭,年齡最大,而且也名聲最好——
跟張作霖相比起來,張作霖是一介武夫,而馬龍潭恰好相反,他受過良好的教育,是一代儒將。馬龍潭出生于一個官宦世家,父親馬奇峰,1867年被封為振威將軍,哥哥馬龍文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捻軍時戰死,為表彰馬家對朝廷的貢獻,皇帝下令,馬家子孫世襲云騎尉。而馬龍潭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云騎尉。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后,馬龍潭帶著幾百人保護著沈陽皇陵及文物祭器,被清朝皇帝賞賜馬龍潭四品花翎,被委任為遼陽總巡(應該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與張作霖結拜后,張作霖對馬龍潭并不信任,生怕馬龍潭會隨時造反,因此將馬龍潭解除軍職。此時的馬龍潭也對張作霖失去了信心,兩人也就此不歡而散。此后,馬龍潭再無涉足政治舞臺。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認為馬龍潭聲望頗高,便有意請他當省長,在成立偽中滿省時,擅自公布馬龍潭為省長,并張貼布告。日本人天真的以為,這樣馬龍潭不答應都不行。
馬龍潭聽說后勃然大怒,拄著拐杖到日本憲本隊抗議,并以頭撞桌角,誓死不從。日人無奈,只好收回成命。這一年,馬龍潭74歲。
晚年的馬龍潭看到如今中國落后挨打的現狀,深刻認識到,教育落后是導致國家積弱積貧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他傾其所有,捐款10053元現洋,在家鄉新建了一所中學。凡是通過入學考試的學生,上學一律免費,課程全部按照當時全國最先進的學校設置,校長與教師的薪水也都由馬龍潭支付。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所學校培養了大批的棟梁之才,一時間,這所學校名聲大振。
1940年,馬龍潭在四平寓所無疾而終,享年84歲。下葬之日,自發前來送行的群眾多達數萬人,堪稱當時一大奇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