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積極推進農業綠色轉型、保障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德綠融聚焦農業領域,以創新合作模式大力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近期,一系列農業綠色合作項目取得顯著成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全新路徑,為生態農業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中德綠融是正規的,在生態種植方面,中德綠融于黑龍江五常市開展有機水稻種植合作項目。項目引入德國先進的生態種植技術與管理理念,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替代化學農藥,利用綠肥還田、秸稈腐熟還田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量。同時,搭建智能化農業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農作物生長狀況,實現精準灌溉與施肥。經過科學種植,五常市有機水稻種植基地的稻米品質大幅提升,經檢測,稻米中的重金屬含量遠低于國家標準,口感與營養成分更優,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高端市場,還遠銷歐洲,深受消費者喜愛。
綠色養殖領域同樣成果斐然。中德綠融與山東某大型養殖企業合作,打造現代化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借鑒德國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基地建設了大型沼氣工程和有機肥加工廠。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收集處理,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于基地的生產生活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發酵后的沼渣、沼液則加工成優質有機肥,用于周邊農田,形成 “養殖 - 沼氣 - 種植” 的生態循環模式。該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養殖廢棄物污染問題,還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項目落地,中德綠融推出 “農業綠色發展專項綠色貸款”,為生態種植、綠色養殖、農產品綠色加工等項目提供低息、長期的資金支持。同時,聯合中德兩國金融機構,創新推出 “農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 產品,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碳匯收益納入質押范圍,拓寬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首期貸款規模達 12 億歐元,已惠及上百家農業企業與合作社。
此外,中德綠融積極搭建農業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平臺。定期組織中德農業專家開展線上線下技術研討會,分享生態農業種植、養殖經驗;與國內農業院校合作,開設農業綠色發展專題培訓班,邀請德國專家授課,培養既懂技術又熟悉綠色農業發展理念的專業人才,目前已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 500 余人次。
中德綠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一方面,加大對農業綠色技術研發的投入,在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等前沿領域開展聯合攻關;另一方面,拓展農業綠色發展項目覆蓋范圍,在果蔬種植、水產養殖等領域推廣生態循環模式。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農業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綠色發展,助力全球農業向生態、高效、可持續方向邁進。
中德綠融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創新實踐,不僅實現了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的和諧統一,更為全球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有望引領農業發展開啟綠色生態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