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冬天,山東膠東下了一場大雪,一個連長坐在部隊的宿舍里,滿臉愁容地寫了一封信。這位連長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不過因為年數(shù)已高,早已退伍,在家務農。
連長的信里說,自己的父親在老家受了委屈,因為村干部找茬欺負他,而作為連長的自己卻人在部隊,鞭長莫及,不能回家解決此事。那么這封信是寫給誰的呢?后來這封信有沒有幫助父親解決問題呢?
一、一個連長的求助信
這位連長姓什么,名字叫什么,已經(jīng)查不到了,但他的信是確有其事的。這封信寄給了張云逸大將,這位老將軍在革命戰(zhàn)爭中南征北戰(zhàn),槍林彈雨里爬出來的,地位和威望都極高。
信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張云逸將軍您好,我父親在家鄉(xiāng)受到了村干部的不公正對待,因為他在土改期間得罪了村里的人,現(xiàn)在那些人報復他,欺負他,我在部隊,回不去,希望您能幫幫忙。”按理說,張云逸作為一名大將,手里管著的是全國的大事,哪有空管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事?
但他一看到信,立刻重視起來,因為他太了解貧苦出身的人了,他也知道基層有些干部會仗勢欺人,搞些小動作。可問題是,膠東的冬天雪大,路途遙遠,他年紀也大了,長途跋涉不現(xiàn)實,于是,他派秘書過去處理。
之后秘書帶著張云逸的囑托,風塵仆仆到了村里,可秘書的做法有點官僚,他沒有直接去連長的家里看望老父親,而是先去找了村干部,意思就是先“聽取匯報”。
結果村干部當然是把話說得天花亂墜,說一切都是誤會,根本不存在欺壓群眾的問題,秘書聽了,覺得事情不嚴重,就沒往下深究,轉頭就回去了。秘書回來給張云逸報告了以后,張云逸臉色就沉了下來,他覺得秘書沒把事情辦好,秘書的工作重點搞錯了。
第二天,他親自帶著人,頂著風雪,親自去了連長家里,等到了那里,他才發(fā)現(xiàn),事情遠比秘書匯報的復雜。這個連長的父親確實受了欺負,家里的田地被無端剝奪,甚至連口糧都被村干部以各種理由克扣,過得很艱難。
而村干部呢,見到張云逸來了,立刻換了一副嘴臉,趕緊認錯,態(tài)度放得極低。張云逸當場解決了問題,村干部把田地還了回去,答應以后不再刁難,臨走前,他還安慰了連長的父親,讓他不要害怕,以后若再有問題,直接向上面反映。
一個大將軍能親自到這個小村莊,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連長父親想把張云逸大將留下來吃頓飯,沒想到張云逸卻婉拒了,他幾乎是辦完事,又馬不停蹄就回去了。
當?shù)氐睦习傩諞]有見過這么大的官來管一個小小的村民的事情,都十分驚訝,大家都聚在村子里好奇地看著,但這一切就是發(fā)生了。也許有人就會問,為什么1957年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二、土改的艱難
這件事雖然解決了,但它不是個例,1957年這個時間點,背后的歷史背景很復雜。那時候一個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土改,土地改革在新中國成立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運動。
地主的土地被分給了農民,貧苦百姓終于有了自己的田地,這本來是好事,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些地方的干部搞過頭了。他們把階級斗爭擴大化了,甚至形成了誰拳頭硬,誰說了算的局面。比如,有些村干部在運動期間掌握了權力,后來就開始利用職權打擊那些曾經(jīng)得罪他們的人。
尤其是在一些鄉(xiāng)村,那時候并沒有嚴格的監(jiān)督機制,村干部基本上就是土皇帝,他們說誰有錯,誰就有錯,誰家的田地該怎么分,就怎么分。
再加上1957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叫反右運動,在這一年,很多人因為說了幾句不恰當?shù)脑挘捅豢凵狭擞遗傻拿弊樱慌贰⑾路拧⑸踔疗群χ滤馈T谶@樣的氛圍下,大家都不敢亂說話了,于是,村干部的權力更是變得毫無制約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所以,竟然一個連長的父親都會被欺負,實質上就是這一系列社會背景下的縮影。連長的父親可能就是因為某些私下里的過結,得罪了村干部,村干部現(xiàn)在掌權了,就借機報復。這么看來,它就不是個人恩怨,而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
三、張云逸為何要管?
可能有人會問,張云逸堂堂一個大將,為什么要管這件事?張云逸是個正直的人,他是革命老將,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見過生死,也深知百姓疾苦。他打了一輩子仗,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結果現(xiàn)在和平了,反而有人仗勢欺人?這不是把革命成果給毀了嗎?
他本人也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他是廣西人,從孫中山時期就開始參加中國革命,后來一直當兵,也是一路拼殺才走到今天,什么樣的欺負沒受過。他知道,有些基層干部一旦掌權,就會忘本,甚至欺壓百姓,所以當他看到連長的求助信,他能共情,也必須管。
而且,只有領導干部真正深入基層,事情才能真正解決,他派秘書去,是希望秘書能解決問題,但秘書流于形式,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于是,他只能親自出馬。
結語:
1957年那個寒冷的冬天,一個老將軍踏著風雪,走進了一個普通農民的家里,解決了他面臨的可以說是極大的生存問題。
這件事不算大,但它反映出了當時中國農村的真實情況,土地改革后,村干部手握實權,但監(jiān)督機制薄弱,普通百姓往往無力對抗不公正待遇。
張云逸的做法,代表了那個年代一些真正關心百姓疾苦的革命者的風骨,這樣的事,在歷史上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注腳,但對于那個連長的父親來說,可能是他一生中都最重要的一天。
參考:
《張云逸大將》于波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張云逸:戎馬一生 居功至偉
2015-08–21 來源:海南日報
土地改革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