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陳明義將軍與西藏現代交通事業的開拓

0
分享至

文/郭正新




1953年,陳明義(右)、穰明德(中)等在康藏公路建設工地

新中國成立前,西藏的交通極為落后。被稱為“世界屋脊”的西藏與內地之間雪山重重,江河縱橫,不通公路,只有人畜小道和騾馬驛道。從青海西寧或四川雅安到拉薩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運輸全靠人背畜馱。在大江大河上,只有一些溜索繩、牛皮船和獨木舟,僅在個別渡口才有較大的馬頭平底木船。交通的落后、封閉,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西藏人民處于極端貧困和沉重壓迫之中。

遵照黨中央、毛澤東的命令和指示,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等部隊,開始了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偉大征程。毛澤東要求“一面進軍,一面修路”。這既是保障部隊進軍的迫切需要,又是著眼西藏長遠發展和穩定的戰略之舉。時任18軍參謀長、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員的陳明義,率領10萬筑路大軍,經過4年多艱苦卓絕的奮戰,修通了西藏第一條現代公路——川藏公路,結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歷史。之后,他又擔任工程指揮長或總指揮,帶領軍民先后修建了西藏第一座機場、第一條國際公路、第一座代航空港。陳明義被人們稱為“西藏現代交通事業的開拓者”。

修筑西藏第一條現代公路——川藏公路

人民解放軍向西藏進軍,沿途沒有公路,人煙稀少,經濟落后,糧食、物資嚴重匱乏。數萬大軍在不通公路的千里高原行軍作戰,衣食住行和作戰的各項保障物資,當時估算每人年需量約1000公斤,每頭牲口年需量約2500公斤以上。因此,進軍西藏的最大困難莫過于補給,而解決補給問題的關鍵又在于修通進入西藏的公路。

時任西南局、西南軍區主要領導的鄧小平和賀龍,向中央上報了修建川藏公路的意見,獲得批準。這條公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包括成都至康定的川康公路,以及康定至拉薩的康藏公路,全長2400余公里。公路穿越整個橫斷山脈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和矮拉、色齊拉、米拉等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險峻大山,橫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尼洋河等眾多洶涌湍急的江河,橫穿龍門山、青泥洞、瀾滄江、通麥等8條大斷裂帶。施工地域地形復雜,高寒缺氧,天氣多變,地層破碎,泥石流、塌方、碎落、雪崩、水毀等嚴重災害頻發,給筑路工程帶來巨大困難。

1950年2月,西南軍區成立了進軍西藏支援司令部(簡稱“支司”),統一組織支援進軍的后勤保障和公路修筑。18軍黨委分工陳明義留守后方,率領18軍大部兵力,協助支司完成支前運輸和筑路等任務。

陳明義是從大別山走出來的老紅軍,河南省商城縣人,1930年參加共青團,1931年參加紅軍,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開辟鄂豫皖蘇區、堅持大別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4次反“圍剿”作戰,經歷了長征和西路軍西征。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百團大戰,率部參加對石家莊、德州鐵路的破襲戰斗,領導冀南根據地軍民粉碎了日軍的“鐵壁合圍”。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開辟豫皖蘇解放區和淮海、渡江、贛中、湘南、成都等戰役。1949年2月,18軍在河南鹿邑縣組建,張國華、譚冠三分別擔任軍長、政委,豫皖蘇軍區參謀長陳明義被任命為軍參謀長。當時,他只有32歲,但早已是久經戰火硝煙、艱險環境考驗和鍛煉的優秀指揮員。

川藏公路成都至雅安段132公里,1925年開始修建,1932年初步通車。雅安以西的公路建設分為兩段:從雅安經康定、甘孜至德格縣的馬尼干戈,國民黨政府時期建有約700公里舊道,建設標準極低,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汽車早就不能通行,需恢復重建;從馬尼干戈至拉薩的1572公里,屬完全新建工程。

1950年4月13日,筑路工程在雅安金雞關破土動工。西南軍區工兵司令部6個工兵團和18軍3個步兵團、軍直工兵營、偵察營,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雅甘公路工程處職工、民工的配合下,于1950年8月將公路修至甘孜,年底前又修至馬尼干戈。這期間最艱巨的任務是二郎山工程。二郎山是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大山隘口,上山45公里,下山45公里,夏季多霧多雨,冬季冰凍雪封。在這里筑路,面對高寒缺氧的困境和地質災害頻發的威脅,更困難的是當時無大型機械,主要靠簡易工具,部隊給養也難以保障。

靠前指揮,是陳明義的一貫作風。他登上二郎山,環視在此施工的18軍162團和158團的戰士說:“同志們!在二郎山上筑路,是部隊打的第一場硬仗。我們從豫皖蘇走來,縱橫8省,不知打了多少漂亮仗。今天毛主席命令咱們在青藏高原修一條路,在這個世界最高的筑路戰場上,我們一定要再打一個漂亮仗?!标惷髁x的講話,激起了陣陣熱烈掌聲,官兵們喊出了“天大困難像個豆,好馬崖前不低頭”“天上沒路修一條”的誓言,工地上掀起了火熱的施工浪潮。

在陳明義和團領導的指揮下,戰士們奮戰在幾十里長的爛泥路上,用鐵簸箕挑、小推車運,清理沒膝或半人深的淤泥,一天忙下來,人人都穿上了“泥子服”,成了“大花臉”。二郎山亂石滿山崗,部隊用撬、搬、推、炸等辦法降伏“石老虎”,把路面拓開加寬。在陡峭的巖壁上,戰士們身綁保險繩,掄錘打炮眼,炸石劈山,鑿壁開路。當地陰雨連綿,病蟲肆虐,一段時間施工人員患病率高達1/3;官兵每天進行12個小時以上的強體力勞動,夜晚“山坡架帳篷,睡在云霧中”。在艱難困苦面前,大家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戰斗熱情。1950年8月25日,二郎山路段終于建成粗通。“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這首唱遍全國的《歌唱二郎山》,充分反映了筑路官兵的英雄氣概。

1951年1月,西南軍區決定支司與18軍留駐四川、西康的部隊合并,組建18軍后方部隊司令部(簡稱“后司”),以加強對筑路和支前運輸的統一領導。陳明義被任命為司令員兼政委。之后,又建立了康藏公路工程委員會,亦稱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陳明義任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副部長穰明德兼任政委。18軍筑路部隊(轄部分工兵團),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一、第二施工局,加上由四川等地組織的上萬名民工和為施工服務的運輸隊伍等,組成了10萬筑路大軍,擔負從馬尼干戈向拉薩方向新建公路的任務。

陳明義出身貧寒,小時候是放牛娃。參加革命后,他在戰斗實踐中努力學習,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面對筑路工程技術這個新課題,他認真閱讀專業書籍,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在學習和實踐中逐漸懂得了水文、地質、勘測設計、鋪路架橋等技術知識,掌握了在高原特殊條件下施工的規律,加上他長期做參謀工作,具有善于謀劃和組織落實的素質,因而對筑路工程實施了強有力的領導。

當年修筑川藏線,毫無地質資料,是以邊勘測邊施工的方式進行的。1951年,后司派出6支勘測隊,勘探昌都至拉薩的線路??睖y隊隊員們歷時一年行程萬里,勘察出3條比較線。其中北線所經地段較為平坦,工程量比南線小,但地勢高寒,冬季冰雪封山嚴重;南線所經地段海拔較低,并且多為農業區,森林資源豐富,又靠近邊防線,但地質情況復雜,且比北線長200余公里。在定線會議上,走南線還是走北線出現分歧。陳明義明確表示: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西藏邊防的鞏固,應該是選擇線路的立足點。從長遠看,走南線對國防鞏固和新西藏開發更為有利。隨后,他和穰明德政委到重慶向西南局和西南軍區匯報。走南線的意見得到了賀龍司令員的肯定,并報經毛澤東主席批準。

在陳明義等率領下,筑路部隊憑著鐵錘、鋼釬、鎬、鍬等工具,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依靠集體智慧,同大自然進行頑強搏斗,大戰雀兒山,突破怒江天險,劈開燃烏溝石峽,奮戰波密泥石流等,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壯歌。官兵們豪邁地說:“山再高,沒有我們的意志高;石再硬,沒有我們的骨頭硬?!痹谠S多險峻的工段上,指戰員克服高山缺氧,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困難,在數十米乃至上百米高的懸崖上硬是炸出一段段公路;高原厚厚的凍土層,使用鎬、鍬等工具,只能砸出一個個白印,官兵們便到幾里甚至十幾里外砍柴,放在凍土上用火燒,燒化一層挖一層;面對巨大的塌方、泥石流和洪水,大家英勇無畏,百折不撓,一面掩埋遇難的戰友,一面重新修建被毀壞的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日子,補給不上,只能喝稀飯、吃野菜。由于在高原長期進行強體力勞動和營養不良,不少人患心臟病、高血壓、夜盲癥等,腿部浮腫,指甲凹陷,但他們全然不顧,仍頑強戰斗在筑路第一線。

看著舍生忘死、英勇奮戰的官兵,陳明義既為有這樣的部屬自豪,又十分心疼。他了解到有的筑路部隊在體檢中發現10%到15%的同志患了高原心臟病,不少人得了夜盲癥等疾病,心急如焚,及時采取措施加強醫療工作,改善生活條件,派人到內地購買維生素C、魚肝油和高蛋白食品等,給戰士們補充營養,并有計劃地安排部隊在冬季休整。到1953年春季,經過冬季不間斷的輪休,官兵們患病的情況已得到改善。

1954年3月,公路修到波密地區,離拉薩已不太遠。部隊在帕隆藏布江邊擺開了筑路戰場,當時正值春天,天氣好,施工地域海拔又低,官兵們干勁十足,到4月下旬大多數路段已開出路基,有的已開始鋪設路面。但這一年雨季來得早,雨量又特別大,江水猛漲。隨著氣溫升高,線路上最大的冰川大規模融化,洶涌的泥石流和洪水,沖毀和淹沒了剛建好的31.5公里路基,沿江修建的擋土墻和橋涵被一掃而光,即將竣工的通麥大橋被沖垮,官兵犧牲58人。一時間埋怨情緒紛起,不少同志認為設計線路離江岸太近,勘測技術人員也覺得有口難辯。陳明義及時召開修建司令部會議,明確指出:施工地區千百年無人煙無資料記載,我們對冰川、泥石流、洪水、地質、地形等自然情況認識不足。再加上任務緊迫,降低了路基線位,結果欲速則不達。這次水毀工程,責任在領導,由我們承擔。要深刻吸取教訓,振奮精神,更加努力,確保年底通車拉薩。陳明義主動承擔責任,關心和愛護技術人員,使大家深為感動。會后,陳明義跑遍了水毀地段,與工程技術人員和官兵們認真研究改線和應對冰川、泥石流等的方案。部隊再次斗志昂揚地投入到施工中,奮力把被洪水吞噬的寶貴時間搶回來。帕隆藏布江終于讓路了,公路向西延伸。

1954年12月,在陳明義等率領下,筑路軍民勝利完成了康藏公路修建任務。為此,有約3000名軍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建設這條公路,國家共投入資金2.06億元,全線開挖路基土石方2900多萬立方米,架設橋梁430多座,打通涵洞3800多條。不少公路專家感慨地說:這創造了中國筑路史上“最高、最險、最長、工程量最大、建設速度最快五大奇跡”。


陳明義檢查中尼公路建設情況

修建西藏第一座機場——當雄機場

康藏公路通車后,陳明義擔任過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舊中國的西藏沒有航空事業??谷諔馉帟r期遷居重慶的國民黨政府,為了軍事的需要,曾委托中國航空公司開辟經川(成都)、康(康定)、藏(拉薩)然后飛往南亞國家的國際航線,因巍巍高原的險峻阻隔而未成功。

和平解放后的西藏,經濟建設和國防事業發展較快,迫切需要開辟從西藏到內地的空中運輸線。1956年初,中央決定在拉薩附近修建一座機場,以供民航和空軍使用,旋即成立了以陳明義為指揮長的工程建設指揮部。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候惡劣,雷雨、冰雹、風沙和高空強氣流帶肆虐,曾被世界航空界視為空中禁區。修建機場的技術標準,不僅國內無先例可循,就連蘇聯也沒有類似經驗可參照??哲娝玖顔T劉亞樓曾向蘇聯專家請教,得到的回復是:蘇聯沒有這樣的高原機場,飛機設計時也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由于西藏海拔高,空氣稀薄,機場跑道需要比內地機場的更長,才能保障飛機的安全起降。為精確計算出飛機的安全起降距離,空軍請了剛從美國回來不久的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反復計算、驗證,測算出需要修建一條4000多米的跑道。這一結論為機場選址和建設打下了理論基礎。

陳明義帶領軍區測繪隊會同空軍派出的勘察組,先后在拉薩、曲水、羊八井、當雄、日喀則、黑河等地踏勘,預選了6個場址。其中距離拉薩市約180公里的當雄縣城西南的一片草地,地勢平坦,地質條件和凈空較好,不占群眾草場、耕地。經報請國務院和解放軍總參謀部同意,確定作為機場場址。施工部隊由蘭州軍區空軍工程技術人員、工程兵建筑102團和西藏軍區工兵團、重型機械營、157團等1萬余名指戰員組成,又從西藏各地組織民工6000余人加入修建隊伍。

1956年3月下旬,陳明義帶領有關人員前往當雄。當時,他正患感冒發高燒,這在高原地區極容易引起肺水腫、腦水腫等病變。由于任務緊迫,陳明義不顧醫生勸阻登車出發。3月的高原仍天寒地凍,他在吉普車上受涼,感到頭痛加劇,四肢乏力,只好在途中住下來,搭起小帳篷宿營。經打針服藥后,第二天體溫有所下降,即匆匆向當雄趕去。

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的當雄,平均海拔4200多米,地勢較平坦,為高原牧區,平均氣溫較低,冬春常下雪。陳明義和指揮部有關人員踏著斑駁的雪跡,迎著刺骨的寒風,走遍了預定修建機場的地段,仔細察看各處地質地貌。原設計的跑道的東北端有一小山崗,必須削高墊低,為此將挖填土方55.5萬立方米。陳明義憑著幾年筑路施工的經驗,提出把跑道改向東南方向延伸,可大大減少對小土崗的挖土量,節約大量工時。指揮部組織技術人員對這一方案的可行性作了反復研究論證后,上報總參謀部得到批準。此舉減少挖填土48萬立方米,少用了80萬個勞動日,為提前建成機場提供了保證。

工程建設中,陳明義把指揮部設立在海拔4000多米的工地上,一直奔忙在施工一線。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經濟比較困難,部隊的機械設備不多。漢藏軍民用簡陋的鐵鍬等工具,在草原上一遍又一遍地平整土地。由于水泥等匱乏,無法修建混凝土跑道,只能用普通石質材料代替,用瀝青鋪設。碾壓機少,就用石磙子壓實跑道。為充分發揮數量不多的機器設備的作用,機械推土和瀝青鋪設均是晝夜輪班作業,機械的轟鳴聲在草原回蕩,熬制瀝青的火焰映紅夜空,展示了漢藏軍民改天換地的決心和力量。

1956年4月中旬,陳毅元帥率領中央代表團由西寧乘汽車,經12天艱苦行程來到拉薩,參加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中央駐西藏代表張經武向陳明義提出,能否加快機場施工進度,讓陳毅元帥和中央代表團乘飛機回北京。陳毅在藏時間只有40天左右,必須在這期間把機場跑道修好。陳明義與工程技術人員認真討論研究后,決定先修一條3000多米的簡易跑道,待陳毅等飛回北京后,再按原計劃修建正式跑道。在他的率領下,軍民苦戰28天,一條簡易跑道終于建成,奇跡般地出現在古老的唐古拉山下。經空軍工程技術人員測試鑒定,簡易跑道符合飛機安全起降的標準。

與此同時,空13師副師長韓琳等打破空中禁區,試飛青海玉樹至當雄成功。1956年5月31日,3架伊爾-12飛機平穩地停靠在機場跑道上。機場上的漢藏軍民載歌載舞,一片歡騰。陳毅元帥在張經武、張國華等陪同下,與中央代表團的同志一起來到機場。陳老總看見新建的機場和停泊的飛機,高興地對陳明義說:我來西藏坐了10多天汽車,萬萬沒有想到,短短幾十天里,你們在藏北草原修建了新機場。我和代表團的同志能坐飛機回北京,真是奇跡,真是人生一大幸事。陳明義同志,我們要感謝你的當雄機場啊!是你們讓西藏騰飛起來啦!陳毅元帥健步登上飛機,成為第一批由西藏高原飛往內地的乘客。

當雄機場于1956年9月5日全部建成,總計用工36.5萬個,鏟除土方43萬立方米,用瀝青1.58萬噸,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經費。這是西藏的第一座機場,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試飛成功的機場。機場建成后,經多次試航,開通了北京—成都—拉薩航線,開創了西藏航空事業。


陳明義將軍

修建西藏第一條國際公路——中尼公路

1961年10月15日,我國政府與尼泊爾王國政府簽訂了修筑中尼公路的協定。這是第一條從西藏通向境外的國際公路。雙方組成了中尼公路建設領導小組,中方組長是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成武。為具體組織公路修筑,成立了工程指揮部。對于誰來擔任這支筑路大軍的指揮官,周恩來總理一錘定音:請陳明義再給西藏人民修一條走出國境、走向世界的公路。

中尼公路北起當雄縣的羊八井,經日喀則、拉孜、定日、聶拉木,再由樟木口岸過友誼橋進入尼泊爾王國,終點是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全長900余公里。中國境內段為800余公里,其中新修路線約500公里。尼泊爾路段友誼橋至加德滿都,長約110公里。

1962年春,時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的陳明義,作為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兼黨委書記,同鐵道兵副司令員蘭庭輝、國家交通部辦公廳主任李浩然等一道,率勘測人員等一行20余人,由拉薩出發,對公路進行勘察、測量、定線。他們乘車出定日河谷以后,換乘馬前進。在翻越5000多米的朗弄拉和業里雄拉山時,天寒地凍,有的地方積雪一米多深,即下馬艱難步行。從聶拉木往下一段,海拔陡降,深山峽谷,懸崖峭壁,下山要拽著路邊小樹或拉著繩子,才能挪動腳步。陳明義等親臨實地考察,取得大量數據和第一手資料。經反復研究,形成了公路修建方案,上報國務院后很快得到批準。6月,在陳明義率領下,由鐵道兵、工程兵、工兵、步兵、藏族民工隊和四川等地調來的橋工隊組成的萬人筑路大軍,開始了在喜馬拉雅高山峽谷開拓筑路的英雄壯舉。

新建線路中從定日到友誼橋工程最為艱巨,要經過6座大山和無數道激流,從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之間,橫跨喜馬拉雅山脈的分水嶺,然后盤旋直下到達中尼邊境,施工條件差異性大。北段線路,在喜馬拉雅山區,冰峰雪嶺林立,空氣稀薄,風沙很大,天氣惡劣多變,晝夜溫差有時達20多攝氏度。南段線路,海拔急劇下降,聶拉木到友誼橋直線距離不足20公里,海拔下降竟達2000多米,有20多段線路要從三四百米高的絕壁懸崖上通過。一些當年的建設者回憶:在這種地段上施工,從懸崖上掛一根保險繩都要付出極大的勇氣、智慧和勞動。戰士們必須在懸空搖蕩的條件下打炮眼,多次爆破才能開出一個小小的立足點,然后從這點出發逐步展開作業,鑿通石壁。有的駐地和工地近在咫尺,但上工和下工都要經過吊繩、軟梯、獨木橋等多種地段,攀行長達一兩個小時。

在那段日子里,陳明義終日奔波在工地上,對每一項重點工程,現場議事,現場決定,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有一段時間,石方工程非常集中,不少單位進度緩慢。陳明義等及時組織開展工程民主,進行技術革新。官兵們群策群力,采取深打炮眼和放排炮、葫蘆炮、縫子炮等辦法,大大提高了工效。鐵道兵24團開鑿一段絕壁時,挑選18名官兵組成突擊隊。他們身系保險繩,在半空中作業,苦戰一個半月,用排炮和葫蘆炮將半截石壁掀入深谷,每工日平均完成28.8立方米,達到國家定額的14.76倍。某部班長張相如冒險鉆進石壁的天然裂縫里,選擇合適位置實施爆破,僅用3包炸藥就炸下3000多立方米巖石。在公路建設的3年中,共推廣運用先進經驗400多條,采取合理化建議上千條。

陳明義特別重視對筑路部隊進行政策紀律教育,要求官兵嚴守邊防有關規定,關心愛護中尼邊民利益。在樟木村附近施工時,為保護群眾的4畝耕地和當地僅有的一棵梨樹,部隊想盡辦法,增添2200立方米的砌石工程,多用3000個工日,樟木村群眾無不感動。一個尼泊爾孩子誤入爆破區,在臨爆的一瞬間,一名戰士從防炮洞跳出去,用身體掩護了孩子。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在中尼邊境傳為佳話。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陳明義奉命上前線,負責戰時后勤保障的統一指揮,中尼公路工程指揮長改由西藏軍區副參謀長陳子植擔任。戰后,陳明義繼續擔任中尼公路工程指揮部黨委書記一職,對修建中的重大問題決策把關。在陳明義、陳子植等帶領下,筑路軍民經過3年艱苦奮戰,于1965年勝利完成國內段的修筑任務。這期間,應尼泊爾王國政府請求并經國務院批準,陳明義還親自組建了一支500多人的援尼工程大隊,幫助建設尼境內公路及輔助設施。中尼公路于1967年5月26日全線通車,譜寫了一曲中尼人民友誼之歌。

為此,有109名官兵獻出寶貴生命,其中87人安葬于聶拉木縣樟木烈士陵園。工程指揮部撰寫的烈士公墓碑文上,鐫刻著筑路官兵的英勇事跡:“萬眾一心,劈開世界高山,群策群力,斬斷激流險江。輕度索橋,靈活機智,飛攀軟梯,英勇頑強。藏族人民,奔走歡唱,踴躍支前修路,熱情建設家鄉。辛勞三載,筑路千里。萬古險阻變通途,傳統友誼增異卉。舍己為公,一心向黨,烈士捐軀,山河氣壯。精神永垂不朽,品質閃耀光芒?!痹谥蟮臍q月里,陳明義每次到樟木邊防前哨視察,都要走進烈士陵園,看望長眠的戰友,肅立默哀致敬。

修建西藏第一座現代航空港——貢嘎機場

民主改革后的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航空運輸的需求。當時我國已引進蘇聯伊爾-18飛機,當雄機場的凈空、跑道等顯然不適應大型飛機起降的需要,且海拔高,離拉薩也較遠。20世紀60年代中期,國家決定在拉薩附近重新選址,建設一座現代化機場。為此,西藏自治區和西藏軍區共同組建機場修建委員會,由陳明義任主任并兼任工程指揮部指揮長,西藏自治區工委副書記楊東生、西藏軍區副參謀長李克林任副主任。

陳明義和成都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高厚良率工程技術人員,在方圓幾百里的拉薩四周勘探測量,選了三個機場地址。第一個在拉薩東郊蔡公塘。這里離拉薩不遠,交通方便。但是,凈空不夠,還要占用老百姓的良田,且與拉薩的距離過近,將影響拉薩的長遠建設。這個方案,被陳明義堅決地否定了。第二個是扎朗。這里離拉薩110公里,凈空也好。然而,陳明義考慮到扎朗是山南的糧倉,耕地質量好而少,不能把山南糧倉的良田占了。第三個是貢嘎。該地離拉薩90公里,乘汽車1個小時可到達。這里的貢嘎河河灘寬廣,地質條件好,重點是跑道建在河灘上,占用群眾的耕地少。陳明義與空軍領導及專業人員,認真研究有關技術資料,分析各點的優勢。經反復對比、論證、研究,擬定把新機場修建在貢嘎。196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在貢嘎修建現代化機場。

是年3月,機場建設全面展開。這是一座設備完善的高質量的現代化航空港。當雄機場的跑道是柏油澆鋪的,貢嘎機場跑道全部用水泥澆筑。跑道長3500米,兩頭還建有500米的保險道,以保證伊爾-18等飛機安全起降。陳明義在開工動員大會上強調指出:這是西藏第一座現代化機場,離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近,既可民用又可軍用。把機場修好,在政治、經濟、國防和外交、旅游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必須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機場除修建高質量規范的跑道外,還要修筑一系列配套工程:候機大廳、指揮塔、氣象臺、調配指揮中心、機場場部大樓、警衛部隊營房、空勤招待所等,并為當日不能返回的飛機,修建能停放10架以上的停機坪房。

擔負機場施工任務的主要力量,是鐵道兵、西藏軍區工兵部隊和空軍工程技術人員等約8000人,另動員數千名漢藏民工配合。這幾支部隊善于在艱苦條件下打硬仗,但承建高標準大型現代化機場還是首次。陳明義嚴格要求他們一切按照施工規范操作。同時規定,工程技術人員加強指導監督,所有技術標準都必須嚴抓細摳,一一落實,確保工程質量優良,萬無一失。開工不久,西藏同全國一樣陷入“文革”旋渦中,有人提出:“我們是不是也要搞運動?”施工隊伍出現情緒波動。陳明義果斷地下達命令:“我們這里要集中精力搞國防建設,搞現代化機場的修建,不準搞這個那個的?!彼皶r排除了干擾,機場修建始終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為保證部隊穩定和施工質量,他親自在工地坐鎮,掌握具體情況,處置突發問題。為維護群眾利益,少占或不占耕地,減少糾紛,陳明義下令機場用地盡量往河灘挪移,在河邊加修一道道堅固的堡坎、河堤等保護工程,以確保機場質量。

年底,機場修建提前竣工,工程質量和建設速度,當時在國內堪稱一流。11月23日,民航拉薩站從當雄機場轉場至拉薩貢嘎機場。1967年2月,陳明義奉命去北京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此時,經過裝配、調試設施設備和飛行試航,貢嘎機場已可以起降飛機。他乘坐從機場起飛的第一架伊爾-18客機飛向北京。陳明義透過明亮的機窗向下俯望,昔日野草遍地的河灘已變成了一座現代化航空港。陳明義作為西藏歷史巨變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不禁感慨萬千,深感自豪。

陳明義在西藏工作期間,不僅指揮修建了康藏、中尼公路和當雄、貢嘎機場,還在西藏軍區司令員任上領導建設了日喀則和平機場、昌都邦達機場等。他不愧為“西藏現代交通事業的開拓者”。

1975年秋,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司令員的陳明義,告別了戰斗了25年的西藏高原,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這位當年滿頭青絲的年輕將軍,此時兩鬢染霜已近花甲之年。1986年陳明義離職休養后,仍心系西藏邊防和西藏的建設發展。

2002年5月,陳明義因病去世,享年85歲。

本文為《黨史博覽》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黨史博覽 incentive-icons
黨史博覽
黨史博覽雜志社官方賬號
690文章數 1769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沂源县| 板桥市| 曲松县| 盐山县| 蓬莱市| 松原市| 克山县| 凤阳县| 龙山县| 息烽县| 泸西县| 民勤县| 弥勒县| 渝中区| 庄浪县| 广安市| 武鸣县| 北碚区| 巢湖市| 菏泽市| 金坛市| 虎林市| 屏东市| 陇西县| 靖远县| 华坪县| 若羌县| 长葛市| 佳木斯市| 乌审旗| 海淀区| 乌什县| 普安县| 辉县市| 扶余县| 宣汉县| 东宁县| 揭阳市| 河南省|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