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書法藝術星空中,孟世強將軍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他既是一位肩負重任的軍事將領,又是一位造詣深厚的書法大家;既是軍隊文化建設的推動者,又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者。從黃土高原的農家子弟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委,從書法愛好者到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孟世強用一支毛筆書寫了非凡的人生篇章。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委、少將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屆、第六屆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
解放軍總政治部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
青海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北京名士詩書畫院院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特聘教授
一、黃土高原的書法啟蒙:從農家子弟到軍旅藝術家
1957年,孟世強出生于陜西延安,黃土高原不僅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三秦文化,也塑造了孟世強堅韌不拔的性格與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他的書法啟蒙始于八歲那年,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年幼的孟世強開始了每日臨帖習字的艱苦訓練。這種早期的家庭教育為他奠定了扎實的書法基礎,也培養了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與執著。
"我八歲便秉承父訓習書,一生對書法藝術癡迷執著,樂此不疲。"孟世強后來回憶道。在嚴格的家庭教育中,他不僅學會了如何握筆運腕,更領悟到了書法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精神與人格修養。父親的教育方式雖然嚴厲,卻為孟世強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的大門。十歲出頭,他的書法作品已在當地小有名氣,成為十里八村稱贊的"小書法家"。
1973年,十六歲的孟世強穿上了軍裝,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盡管訓練艱苦,但業余時間他唯一的愛好就是書法,并且得到了部隊領導的鼓勵和賞識。他當過報務員、文書,入伍第四年便提干,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與潛力。在部隊的日常生活中,孟世強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練習書法,將軍事訓練中的紀律性與書法藝術中的自由表達完美結合。
從軍初期,孟世強主要臨習唐楷,尤其對顏真卿的書法情有獨鐘。他先后精臨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行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無以計數。對"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的研習尤為深入刻苦,其臨寫可達亂真的境界,當今書壇無人能出其右。這種對傳統的敬畏與鉆研精神,為他日后形成獨特藝術風格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四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孟世強從空軍調武警,再進軍博,先后任師、軍職領導干部。無論走到哪里,工作多忙,他從未間斷過對書法的學習。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他從一個普通軍人成長為著名書法家的關鍵所在。正如他所說:"我能有今天的成績,與部隊的培養密不可分。"軍隊這座大熔爐不僅鍛造了他的軍人品格,也滋養了他的藝術靈魂。
二、高原礪劍:西北軍旅生涯與書法風格的淬煉
孟世強將軍的書法藝術與其軍旅生涯密不可分,尤其是他在青藏高原的駐守經歷,對其藝術風格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影響。1999年,孟世強從北京調到青海工作,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高原軍旅生活。這段扎根大西北的歲月,不僅考驗著他的軍人意志,也錘煉著他的藝術品格。
青海部隊駐地大多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區,環境嚴酷,人跡罕至。在無盡的寂寞與孤獨中,孟世強把業余生活全部用來練習書法,將筆墨視為最忠實的伙伴。他曾坦言:"在高原,幸好有書法這個永久的朋友相伴。"嚴酷的自然環境與孤獨的戍邊生活促使他將書法作為情感宣泄的載體,作品逐漸呈現出"蒼勁如高原、磅礴如軍陣"的特質。
高原的廣袤地貌與厚重歷史賦予了孟世強書法獨特的藝術氣質。黃土高原的蒼茫與雄渾成為其藝術靈感的沃土,使他的書法呈現出"勢奪千山,氣吞山河"的結體特征。如其大楷作品中"圓渾樸茂"的線條,恰似黃土溝壑的起伏;行草的"奔馳縱橫之勢",則呼應了高原的遼闊無垠。這種將自然景觀轉化為藝術語言的能力,使孟世強的書法超越了簡單的技巧層面,達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境界。
在青海工作期間,孟世強與妻子長期兩地分居,將思念之情傾注于筆墨之間。他把練習書法視為鍛煉身體的途徑,在不斷的提氣、換氣、運氣、呼氣的吐納之中,實現內外兼修。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使他的書法作品既具有軍人的陽剛之氣,又不乏文人的內斂修養。軍人的紀律性也深刻影響其創作,他堅持"每日必書",甚至在繁忙的軍務中擠出時間臨帖,這種自律使他的技法日益精純。
2001年,孟世強被推選為青海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06年當選為主席,并兼任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這一身份使他成為建國以來全軍唯一一位擔任省級書協主席的軍人。2007年,他又被增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先后擔任中國書協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和產業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這些榮譽既是對他藝術成就的肯定,也為他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交流平臺。
在青海期間,孟世強組織舉辦了多次重要書法活動。2006年8月,他在青海省博物館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并舉辦了"孟世強書畫藝術研討會"。2007年7月,他又在廣州暨南大學博物館舉辦了書法展。這些展覽不僅展示了孟世強的藝術成就,也為推動青海與全國書法界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5年,孟世強被青海省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這一稱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作為軍人和藝術家的雙重品格。在青海的歲月里,孟世強將高原的雄渾壯美、軍人的剛毅堅韌與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孟顏體"風格。正如評論家所言:"四十余年的翰墨苦功、厚重博大的黃土高原滋養、浩瀚雄渾的青藏高原錘煉和將軍的情懷和胸襟,成就了他在書法藝術之路上的鳳凰涅槃。"
三、藝術巔峰:從"孟顏體"到左右開弓的書法創新
孟世強將軍的書法藝術經歷了從傳統繼承到個性創造的完整過程,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孟顏體"風格。這一藝術風格的成熟標志著他書法創作進入巔峰期,也奠定了他在當代中國書壇的重要地位。
孟世強的書法以顏體為根基,經過幾十年的心追手摩,自然具備了顏體的氣韻法度,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對顏真卿書法的研究不僅停留在形似層面,更深入把握其精神內核。正如評論所述:"其筆法愈加老辣嫻熟,有魯公筆致;結字愈加宏闊躍動,見《祭侄稿》的沉雄;章法愈加疏朗爽健,暗合'二王'的雅逸、米南宮的開張和'顛張醉素'的飛動。"這種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創造性轉化,使孟世強的書法既有古意又不失時代氣息。
"孟顏體"的形成經歷了長期的探索與變革。2004年,孟世強痛下決心要通過變法闖出一條新路。他深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除苦學顏體經典外,他還注重從歷代先賢的書法精品中汲取營養,先后臨習過魏碑、漢隸、二王、米芾、歐陽詢和趙孟頫等碑帖多年。這種廣采博取的學習方式,使他的藝術視野更為開闊,創作資源更為豐富。
變法后的孟世強書法呈現出鮮明的新特點:"筆法更凝重,凝重而又圓活;字形更拙樸,拙樸而又不乏靈動;章法更疏朗,疏朗而又多姿多彩。"其結字或放或斂,或正或欹;用筆或中或側,或骨或筋;用墨或重或輕,或燥或潤,在看似并不經意的鋒毫使轉中,演繹出奕奕英健渾樸之氣和濃濃精巧自然之魂。這種藝術語言的豐富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多層次的美學價值。
孟世強書法最為人稱奇的是他左右手皆能書寫的獨特技藝。他右手寫榜書、楷書、篆書、隸書,左手寫行書、草書,左右開弓,各俱風流。右手寫的字雄渾大氣,充滿陽剛之氣概;左手寫的字自然質樸,盡顯其拙然之美。這種罕見的雙棲能力不僅展示了孟世強高超的書法技藝,也體現了他對書法藝術本質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藝術創造應超越技術層面,達到心手相忘的境界。
在楷書創作方面,孟世強的作品既有蠅頭小楷,又有巨幅大楷。其小楷"點畫精到、古雅俊秀、精致自然,既有唐人之法度,又見魏晉之風韻";大楷則"筆力遒勁、穩重厚實、氣勢如虹,既有沉雄峻逸之勢,又有渾穆古拙之風"。這種大小皆能、各具特色的創作能力,顯示了孟世強全面的藝術修養。
行草書是孟世強藝術風格的集中體現,已形成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其總體特點是"筆法老道、用墨精湛、形神兼備、氣韻貫通、氣度不凡"。在用筆上,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筆法融合篆隸的筆意,兼有章草、今草的簡潔之美,筆力豪放蒼勁,線條瀟灑流動,具有奔馳縱橫的氣勢。這種剛柔相濟、方圓并用的筆法,顯示了極強的線條領悟和把握能力。
在用墨方面,孟世強注重"枯潤有序,虛實相生",如《祭侄文稿》臨作中,通過墨色濃淡表現情感的跌宕。其用墨"酣穩飽滿、枯潤有序、虛實相生,展現出其筆力的剛健、力度和氣慨"。在結體上,外收內放,體勢茂密,圓渾樸茂、生動跌宕,有勢奪千山、氣吞山河之雄姿。章法上追求"渾然天成",作品上下呼應,左右顧盼,時斷時連,連不亂意,斷不失情。
著名書法家李鐸評價孟世強的作品:"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彰顯質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盡顯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豪邁氣度。"這種"正大氣象、雅俗共賞"的書風,正是孟世強藝術成熟的標志。他將顏真卿的"如錐畫沙"筆法融入篆隸與章草,形成獨特的線條表現力;又將敦煌寫經的樸拙與漢隸的方勁融入創作,形成"古雅中見雄健"的獨特風貌。這種地域文化的滋養,使他的作品既具傳統底蘊,又充滿時代生命力。
孟世強的書法藝術成就得到了廣泛認可,其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全國級大展賽中參展并獲獎。2008年1月,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聘為該校文化大講堂特聘教授,這是對他藝術造詣與教學能力的雙重肯定。2012年,孟世強被評選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書法家,標志著他在書法界的學術地位與市場價值獲得了專業認可。
四、文化使命:軍事博物館的開拓與書法藝術的弘揚
2013年,孟世強調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委,這一任命為他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來踐行文化使命,推動軍隊文化建設。在軍事博物館這一重要崗位上,孟世強將個人藝術追求與軍隊文化事業發展緊密結合,開創了軍旅書法的新局面。
到任軍事博物館后,孟世強積極組織各類文化活動,用書法弘揚先進軍事文化,激勵官兵踐行使命。2013年8月20日下午,他帶領軍事博物館組織的書法家團隊來到中國航天員中心,慰問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飛天英雄。在慰問儀式上,孟世強與李洪海等7位著名書法家一起,向聶海勝、翟志剛、劉洋等10名航天員以及中國航天員中心贈送了精心創作的近百幅書法佳作。這類活動不僅豐富了部隊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書法藝術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孟世強為神六集團題字:“神六輝煌''
"不管職務多高、軍銜多高,不管擔任何種社會職務,我首先是人民的子弟兵。軍旅書法家姓'軍'的前提不能改變,否則也就失去了在軍隊存在的意義。"孟世強曾如此表明自己的立場。在軍事博物館工作期間,他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將書法藝術服務于軍隊建設。他經常下基層部隊為官兵送書法,在部隊掀起一股學習書法的好風氣;為退伍老兵題詞,勉勵他們退伍不褪色。2013年底士兵退伍之際,他為軍事博物館退伍的戰士逐一書寫,一人一幅精品佳作。戰士們拿著他的作品如獲至寶,愉快返鄉。
借助軍事博物館這一國家級平臺,孟世強積極推動先進軍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他深知書法藝術對部隊育人的積極作用,認為通過書寫美好的文字,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意志,塑造先進軍事文化。這種認識源于他自身的成長經歷——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中,正是書法陪伴他度過了無數孤獨時光,陶冶了情操,排遣了寂寞。
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和曾經的青海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孟世強在書法界的組織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參與中國書協的各項活動,推動書法藝術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2008年解放軍書法院成立后,孟世強擔任藝委會委員,每年年會時與其他書法家交流研討,共同推動軍旅書法的發展。這些工作體現了他作為書法界領導者的責任擔當。
孟世強的書法作品被廣泛應用于各類重要機構和紅色基地,為眾多文化地標增添了藝術魅力。他為神六集團題字"神六輝煌";為古田會議會址題寫"毛主席紀念園"、"紅色之路";為CCTV《傳承影響力》欄目題名;為部隊政治環境建設題寫"中國夢";為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館題寫名稱;為《世界知識》雜志"外交天地"專刊題寫刊名;為《孟子世家譜》題寫封面;為鹿世華烈士舊居題寫牌匾。這些題字作品不僅是孟世強藝術才華的體現,更是他為社會文化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成為文化傳承與交流的重要載體。
孟世強為古田會議會址題字:“毛主席紀念園”“紅色之路”
孟世強為CCTV《傳承影響力》欄目題名
孟世強為部隊政治環境建設題寫:“中國夢”
孟世強為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館題寫名稱
孟世強為《世界知識》雜志“外交天地”專刊題寫刊名
孟世強為《孟子世家譜》題寫封面
孟世強為鹿世華烈士舊居題寫牌匾
在學術研究與著作出版方面,孟世強也取得了豐碩成果。2001年青海省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孟世強書畫集》,2008年1月由中國圖書出版社與當代書畫雜志總社聯合為其出版發行了第二本書法集《當代著名書法家孟世強》,2010年1月由榮寶齋出版社為其出版發行了第三本專輯《孟世強書法藝術鑒賞》。這些專著不僅記錄了他的藝術探索歷程,也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料。
孟世強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國防大學、韓國國家美術館以及日本、港澳地區等國內外數十家美術館和單位收藏,顯示了其藝術價值的廣泛認可。在拍賣市場上,他的作品也屢創新高,如《孟世強2013年作書法鏡心》以18.4萬元成交,《家和萬事興》在"御寶嘉和春季拍賣會"上以13.8萬元成交,這些市場表現印證了其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收藏潛力。
作為軍事博物館政委,孟世強將書法藝術與軍事文化完美結合,開創了軍隊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他不僅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書法家,更是一位有遠見的文化領導者,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和組織工作,推動了書法藝術在軍隊和社會中的傳播與發展,履行了一名軍旅藝術家的文化使命。
五、德藝雙馨:公益善舉與人格魅力
孟世強將軍之所以受到廣泛尊敬,不僅因為其卓越的藝術成就,更因其高尚的人格品質和深厚的家國情懷。他始終保持著清正高潔、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熱心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德藝雙馨"的深刻內涵。
汶川地震后,時任青海省書協主席的孟世強主動組織愛心捐助活動,帶頭捐贈了50多幅作品。玉樹地震時,在武警青海總隊任政委的他,先后四次來到救災現場,帶領武警官兵在災區奮戰了兩個多月。期間,他還組織書協拍賣書畫作品,并再次捐出幾十幅作品,為災區籌集善款。這種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展現了軍人書法家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情懷。
2008年1月9日,孟世強將歌頌鄧小平豐功偉績的抒情散文詩《春天的中國》,創作成二萬多字、80米長的行草長卷,通過北京偉人書畫院捐獻給鄧公的家鄉紀念館。這幅巨作大氣雄渾、雋永流暢,是書法界的難得一見的精品力作,字里行間充溢著對一代偉人的崇敬之情。同年,他又將精心創作的以《奧運賦》為內容的20多米長行書長卷捐予中國扶貧基金會,拍賣后所得善款悉數捐贈給中國貧困地區,資助貧困家庭和失學兒童。
孟世強將軍始終保持著"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2010年玉樹地震發生后,他不僅親赴一線參與救援,還組織青海省書法家協會開展賑災義賣活動,個人捐贈書法作品30余幅,籌得善款全部用于災區重建。這些善舉充分體現了他"心系人民、服務社會"的高尚情操。
在藝術創作中,孟世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他常說:"書法藝術不能只停留在書齋里,要走進人民群眾中去。"每逢春節,他都會組織書法家下基層為官兵和群眾寫春聯、送祝福。2014年春節前夕,他帶領軍事博物館的書法家團隊走進北京軍區某部,為基層官兵書寫春聯百余幅,將文化溫暖送到戰士心坎上。這種扎根人民、服務基層的藝術實踐,展現了他作為軍旅藝術家的使命擔當。
孟世強對書法教育事業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作為國防大學文化大講堂特聘教授,他多次為軍隊高級干部講授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課程,推動書法藝術在軍隊的普及與發展。在青海工作期間,他親自指導培養了數十名書法愛好者,其中不少人已成為當地書法骨干。他教導學生:"學習書法首先要學做人,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這種將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影響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
在個人修養方面,孟世強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淡泊名利的態度。盡管身居高位且藝術成就斐然,但他從不以名家自居,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他常說:"我只是一個喜歡寫字的軍人。"這種謙遜的品格贏得了書法界同仁的廣泛尊重。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張海曾評價他:"孟世強同志德藝雙馨,既有軍人的剛毅,又有藝術家的情懷,是我們書法界學習的榜樣。"
孟世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不僅體現在書法創作上,也表現在對古典文學的深厚造詣。他熟讀詩書,尤其鐘情于杜甫、陸游等愛國詩人的作品,常以這些詩篇為內容進行書法創作。2015年,他以杜甫《秋興八首》為內容創作了一套八條屏書法作品,將詩歌的沉郁頓挫與書法的雄渾大氣完美結合,成為其代表性作品之一。這種文學與書法的交融,使其作品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家庭生活中,孟世強是一位重情重義的丈夫和父親。盡管工作繁忙,他始終關心家人的生活。他與妻子相濡以沫數十載,感情深厚。在青海工作期間,雖然與妻子長期兩地分居,但他每天都會抽時間與妻子通話,分享工作與創作的感悟。這種對家庭的珍視,展現了他作為軍人藝術家的柔情一面。
六、藝術人生:精神傳承與時代價值
孟世強將軍的藝術人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成長歷程和藝術成就具有多方面的啟示意義。他成功地將軍人品格與藝術家氣質融為一體,創造了獨特的"軍旅書法"范式,為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從農家子弟到將軍書法家,孟世強的成長經歷詮釋了"天道酬勤"的真理。他八歲習書,四十余年筆耕不輟,即使在最艱苦的高原環境中也從未間斷書法練習。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當代年輕人學習。在藝術快餐化的今天,孟世強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藝術成就需要時間的沉淀和心血的澆灌。
孟世強藝術道路的另一個啟示是傳統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他深入研習顏體數十年,在充分掌握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孟顏體"。這種既尊重傳統又不囿于傳統的藝術態度,對當前文化藝術領域的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他證明:只有扎根傳統沃土,藝術創新才能枝繁葉茂;只有勇于突破窠臼,傳統藝術才能煥發新生。
作為軍旅書法家的代表,孟世強成功探索了軍事文化與書法藝術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他將軍事題材融入書法創作,用書法藝術弘揚強軍文化,豐富了軍事文化的表現形式。這種跨界融合的實踐表明:傳統文化與現代軍事建設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強軍興軍的新時代,孟世強的藝術實踐為軍事文化創新提供了有益啟示。
孟世強"德藝雙馨"的人格魅力尤其值得稱道。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些藝術家為名利所困,迷失了藝術初心。而孟世強始終保持軍人本色,淡泊名利,熱心公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他證明:真正的藝術家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藝,更要有高尚的品格;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僅在于市場價位,更在于精神高度。
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孟世強的藝術人生體現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他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書法藝術中汲取精神力量,又以創新成果豐富傳統文化寶庫。這種文化自覺與自信,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精神品質。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孟世強這樣的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
展望未來,孟世強將軍仍將繼續他的藝術追求與文化使命。他表示:"只要手中還能握筆,我就會一直寫下去,用筆墨歌頌偉大的時代,贊美英雄的軍隊。"這種永不停步的藝術精神,必將激勵更多后來者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孟世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如此豐富多彩,一支毛筆可以書寫如此壯美的人生。從黃土高原到青藏雪域,從基層部隊到軍事博物館,從書法愛好者到書法大家,孟世強用執著與熱愛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藝術人生樂章。他的經歷證明:當個人理想與時代使命同頻共振,當藝術追求與家國情懷緊密相連,生命就能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需要更多像孟世強這樣的藝術家:既有精湛的藝術造詣,又有深厚的家國情懷;既扎根傳統文化沃土,又胸懷時代發展大局;既追求個人藝術境界的提升,又擔當文化傳承弘揚的使命。這樣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時代歌者,才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
筆墨鑄軍魂,書法寫人生。孟世強將軍用一支毛筆書寫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為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留下了珍貴的藝術印記。他的故事將繼續激勵著后來者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求索,在人生的征途上勇毅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