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糧開中是朱元璋制定的一條明朝根本大法,明朝建國初期,邊境形勢不容樂觀,北方有蒙古人虎視眈眈,南邊還有許多張士誠的海上強盜隨時準備反攻倒算。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為了守住北方邊境,不讓蒙古人重新南下,派遣了大量士兵防守邊境。
這幾十萬的士兵守衛邊境之后,糧食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這些人吃飯沒有糧食,北方數十年的戰爭下來早就沒有了人口種地,糧食能夠讓基層官府維持下去就已經是很不錯了,根本沒有多余的糧食讓這些士兵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發明出來了納糧開中法。
簡單來說,就是讓南方的商人將糧食運輸到北方邊境,交到軍隊手中,然后可以以此作為憑證從朝廷上獲得“鹽引”,鹽引就相當于是現代社會的食鹽販賣許可證,有了這個之后這些商人就可以在全國各地販賣食鹽。
中國古代從漢朝之后,為了確保國家收益,鹽鐵這些重要資源基本上都是國家來做生意,是以國有企業的方式營造的,這里面的利潤很大,如果私人無限制擴張下去的話,就會對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巨大的威脅,到時候資本上臺,顛覆整個國家政權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鹽鐵從漢武帝桑弘羊之后都是國家在管理操作販賣,這里面的巨大利潤讓國家賺了很多錢?,F在朱元璋將這個權利以另外一種方式販賣給了商人,看起來不好,其實是為了節省成本和開支,如果讓當時的國家去組織糧食運輸到邊境的話,中間成本太大,而且還會出現貪污的情況。
但如果讓這些商人運輸糧食的話,這些問題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了,因為商人為了利潤最大,肯定就會想到各種節省成本的辦法,以此來獲得大明朝廷頒發的鹽引,這樣一來就是一個共贏的局面了,明政府節省了開支,商人也賺錢了,邊境士兵也吃飽飯了,整個國防也穩定起來了。
納糧開中在明朝前期的時候實行的很好,邊境士兵能夠吃飽飯,有銀子拿,戰斗力很高,打起蒙古和女真人戰斗力是沒的說。到成化皇帝的時候,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商人發現運輸糧食過去太不劃算,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就專門請人在邊境種糧食交給軍隊,這樣戰斗力也沒有發生影響。
但自從弘治登基之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戶部尚書葉淇主持了變法,直接廢棄了朱元璋定下的規矩,讓商人以后不用再交納糧食就可以拿到鹽引了,而是商人只需要交銀子就能拿到鹽引,他們說的很好聽,可以為國家增加收入,國家到時候拿這筆錢去買糧食給軍隊就行。
但實際上造成了整個大明朝的腐敗,一切都用錢來結算之后,商人資本就更加的肆無忌憚了,只需要錢到位什么事情都好說,官府的人也被他們賄賂了,大家拿錢都拿的很開心,但送到邊境的糧食根本不足了,全都是以次充好,大家都賺錢,根本沒人顧忌邊境士兵的死活。
從此之后大明邊軍就垮掉了,后來女真人打進來,這個無底洞再也填不滿了,明朝軍隊都是餓著肚子打仗,這能打贏才怪呢?明朝的納銀開中法忽悠了弘治皇帝,大臣和商人們在這次改革之中賺翻了,最后國家的根基也被他們一步步的吃空了,后來再也挽回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