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面上都在“穿角色的衣服”,本質卻完全不同
最近幾年,“Cosplay”這三個字,在中文互聯網上已經不再只是“角色扮演”的意思了。
很多人發現,不少原本做擦邊內容的網紅,突然都“轉型成了Coser”——
換個二次元角色服裝、加上耳朵尾巴、再做點氛圍感的布景,
在平臺上就能打上“Cosplay”標簽,成功洗白,甚至獲得更多資源傾斜。
而與此同時,國外的Coser卻在走一條相反的路——
她們起點是Cosplayer,后來為了維持生計,反而轉型為寫真模特!
包括Enako、伊織萌、火將ロシエル等知名Coser,
幾乎都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尺度寫真業務,成為現實意義上的“寫真偶像”。
同樣是Cosplay,國內像是“入口”,國外卻成了“出口”。
二、國內:Cosplay成了“擦邊女”洗白最快捷徑
在國內,Cosplay更多被當成一種“包裝手段”。
不少網紅為了規避平臺審查,放棄明顯的性感標簽,轉而借助“角色扮演”進行內容偽裝:
- 拍照姿勢不變,換個動漫角色名字;
- 動作依然性感,只不過用Cos服弱化爭議;
- 明明是寫真構圖,卻貼上“角色還原”標簽。
最關鍵的是,觀眾、平臺、商務,甚至整個生態都默許了這種“擦邊Cos”模式。
Cosplay成了某種“合法邊緣內容”的外殼,
它本該是對角色的還原與熱愛,
卻在流量的擠壓下,變成了“性感內容的免檢通道”。
三、國外:Coser必須靠寫真變現,維持本體
與之相反,在日本許多職業Coser從一開始就是“真正的角色愛好者”,
但要生存下去,她們很快發現——
只靠出展、出Cos,根本無法維持高收入。
所以她們不得不開始:
- 拍攝寫真集(很多是大尺度);
- 售賣簽名、販售訂閱服務;
- 接拍周邊、代言、參與Live演出。
以Enako為例,她每年超過1億日元的收入中,
三成來自寫真周邊,近半數來自廣告代言,真正靠Cos活動獲利的越來越少。
四、一個用Cos來洗白,一個用寫真來養Cos
這正是國內外Cos圈之間最本質的區別:
對比維度
國內“擦邊女”Coser
國外“寫真系”Coser
起點
自拍 / 擦邊內容創作者
角色扮演愛好者 / 同人圈成員
動機
借Cos包裝、規避審查
為維持Cos生計拓展寫真業務
內容風格
性感掛主導,角色只是殼
角色為主,性感是變現方式之一
商業策略
利用Cos標簽“合法邊緣”
用寫真作為宣傳與現金流工具
社會認知
“Coser=性感模特”
“Coser=專業角色扮演者”
五、到底誰更“本質”?其實不在尺度,而在動機
我們不否認任何形式的Cos內容,只要你真的熱愛角色,哪怕你拍大尺度,
那也是你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愛好、追求職業路徑。
但問題在于,當“Coser”這個身份本身,被當作一種“營銷皮膚”時,Cosplay這件事就變了味。
Enako即便拍再多性感寫真,她也從未放棄Cos角色、參與動漫項目、站在宅圈舞臺上。
而在國內,有些人甚至一張Cos照都拍不好,卻以“Coser”之名接直播、接帶貨、辦展出。
結語:真正的Coser,從不靠“角色”躲避現實
在這個流量時代,Cosplay早已不是簡單的“興趣愛好”,
它既可以成為擦邊的遮羞布,也可以成為真正宅圈文化的燈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