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城市發展的版圖中,“散裝城市”向來是某種獨特的存在。當人們提起這個概念,往往率先聯想到經濟蓬勃的江蘇蘇州、廣東佛山等,因為這些城市下轄的區縣憑借強勁實力,形成鮮明的自我認同,對地級市的歸屬感隨之弱化。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長江之畔的華中腹地,湖北省竟然也藏著一座極具代表性的“散裝城市”——荊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雖不及蘇粵名市的經濟鋒芒,但其下轄區域的“散裝”特質,同樣耐人尋味。
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作為歷史課本與三國故事里的常客,“荊州”二字承載著千年的人文印記,家喻戶曉。但褪去歷史光環,作為現代地級市,荊州在湖北的經濟版圖中并不顯眼,“存在感”也略顯薄弱。
湖北荊州這座城市主要下轄荊州區、沙市區等2個區,監利、石首、洪湖、松滋等4個縣級市,以及江陵縣、公安縣等2個縣,看似規整的行政區劃下,卻暗藏著微妙的認同裂痕。
沙市區便是最典型的縮影。回溯往昔,沙市曾是湖北僅次于武漢的“第二城”,工業輝煌一時,聲名遠揚。即便并入荊州多年,沙市人骨子里仍保持著獨特的身份認知,鮮少自稱“荊州人”,這份歷史優越感如同烙印,難以磨滅。
而在荊州市下轄的縣域,交通困境加劇了區域間的疏離感。監利、石首、洪湖等多地至今不通火車,唯一通鐵路的松滋市,鐵路線卻直連宜昌,與荊州城區“形同陌路”。交通不便使得縣域居民出行更傾向于選擇周邊大城市,與荊州城區的往來稀疏,地域歸屬感也隨之淡化。
于是,在荊州的城市肌理中,“散裝”特質悄然生長。區縣居民若非必要,很少以“荊州人”自居,只有在外界對其具體地名感到陌生時,才會勉強冠以“荊州”之名。湖北荊州這座浸染著歷史余韻的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正面臨著整合區域認同、重塑城市凝聚力的新課題。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