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關稅戰打響以來,"低申報"一詞也變得異常敏感。以前部分賣家為維持利潤,長期在清關時填報遠低于實際貨值的金額。過去幾年相安無事,但特朗普上臺后收緊政策嚴查低申報貨物,直接追溯三年的稅務稽查讓眾多賣家措手不及。
01低申報被美國海關追溯
據了解,某跨境賣家為降低運營成本,連續三年通過AGL整柜清關時蓄意壓低貨物申報價值,試圖通過“低申報”減少關稅支出。
然而,2025年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全面加強貿易合規監管后,該賣家的異常申報記錄在系統自動化篩查中被觸發預警。經CBP通過物流數據與市場價格比對,確認其申報金額與實際貨值存在顯著差異,隨即啟動追溯審計程序。
目前該賣家已收到CBP正式通知,需補繳近三年累計200萬美元的關稅差額,相當于其全年凈利潤總額。若按要求補繳,將直接侵蝕其全部經營利潤。面臨巨額補稅壓力,賣家正考慮轉移庫存至其他店鋪繼續銷售,但存在幾點顧慮:
1、品牌關聯風險:CBP是否可能因稅務違規追溯連帶封禁其關聯店鋪。
2、賬戶強制關停:未履行補稅義務是否必然觸發原店鋪凍結,甚至資金扣留。
3、清關黑名單:若被判定惡意逃稅,是否影響企業信用,導致后續物流清關受阻。
圖源:知無不言
目前情況而言,該賣家面臨的不僅是200萬美元補稅風暴,更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商業危機。若全額補繳,相當于吞噬其一整年的凈利潤,直接動搖經營根基。而若選擇逃避——轉移庫存、更換店鋪,則可能面臨更嚴峻的連鎖打擊。此事傳開后,也在跨境圈內引起熱議:
“補是肯定不會補的,就是看用其他店鋪去賣原鏈接是否能接著賣是否有風險的問題”
“棄號,你就算補了這200W,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賺回來,不如換號重開”
“現在不是跑路的時候,棄店逃得了一時,逃不了IRS+CBP雙buff組合技”
眾所周知,不補稅風險極高,可能會影響品牌、店鋪、法人入境、BOND使用資格,甚至賬號被凍結。如果把庫存轉移至關聯店鋪可能觸發"連坐機制",特別是品牌、貨號、IP地址、收款信息等有關聯的。而且CBP一旦定性為系統性逃稅,平臺有可能配合執法,導致賬戶封禁及歷史交易追溯。
02合規是一種長期競爭力
眼下也有賣家提議,可以先冷靜梳理清楚實際涉案貨物數量和真實應繳稅額,別光看CBP郵件那嚇人的大數,里面通常有水分,很多票其實能再談。
1、馬上找個靠譜的美國本地關務律師,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律師能幫你細細核算哪些票子真有問題,哪些其實可以解釋,把證據材料(申報、采購、付款憑證)都準備好,不要硬扛瞞報。
2、積極配合CBP但別啥都答應,具體金額、流程都能談,爭取搞成分期或者減免一部分。現在最重要的是庫存、資金、其他法人資源趕緊隔離,別一鍋端。貨在路上的趕緊讓貨代配合查下是不是碰著水表了,提前止損。
3、實在周轉不過來,也要想清楚底線,必要時先保證能運作下去,別啥都搭進去。碰到這種事兒,咬咬牙熬過去大家都一樣,沒人愿意出來“交學費”,但真攤上了就只能走合規路線慢慢補洞。
圖源:知無不言
事實上,這次事件并非個例。特朗普上臺后,關于“美線查驗率飆升至70%”的討論一直在跨境圈沸沸揚揚。當前美國海關對“灰色清關”的打擊進入高壓階段,除補繳稅款外,企業還可能面臨進口資質審查、賬戶凍結甚至刑事調查等連鎖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通過亞馬遜AGL還是第三方貨代發貨,清關透明度都已顯而易見,大家填寫的申報金額遲早同步至海關數據庫,低申報行為也會形成可追溯的"數據痕跡"。
所以,我們務必確保申報金額與貨物實際價值完全一致,選擇貨代時切勿僅以"價格低廉"作為選擇標準,一定要問清楚申報流程、保險方案、清關策略等。
這一變化標志著行業生態的根本性轉變:低申報等“灰區操作”已從行業潛規則,正式淪為海關重點打擊對象。在貿易摩擦常態化背景下,過往的僥幸心理正被政策紅線逐一清算。
在當前嚴峻的海關監管環境下,建議大家一定要嚴格執行真實申報原則,確保申報價值與產品實際成本匹配,也可以通過實施"三多"戰略布局,多平臺、多站點、多店鋪策略,為可能發生的風控留好退路。
文章來源:https://www.goluckyvip.com/news/561500.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