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銷量和利潤,同時史無前例的暴跌,馬斯克陷入絕境之后終于坐不住了,要減少參政回歸公司?
這幾天剛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營收為 193.4 億美元,同比下降 9%,遠不及分析師預期的 213.7 億美元。凈利潤更是只有 4.09 億美元,同比下降 71%,如果不是賣新能源積分賺了 5.95 億美元,那特斯拉的財報可能會更難看。
汽車交付量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營業利潤率創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升至歷史新高。另外,快速變化的貿易政策,對全球供應鏈和特斯拉的成本結構產生不利影響,汽車和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
總之,不管是在中國、歐洲,還是美國大本營,它的銷量都在挨揍。
5年前,特斯拉還是咱中國電動車的銷冠,拿下新能源汽車超13%的市場份額,但今年一季度它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5%左右了,在中國只賣了13.7萬輛車,這都快是比亞迪的1/8了。有特斯拉的銷售甚至說哪怕是一周無休都賣不動車,就算是一天干13個小時,一周干7天都沒法達成考核標準。
這主要是因為,這兩年中國品牌推出了大量特斯拉平替車型,比如小鵬MONA M03、小米SU7、智界R7、阿維塔07、極氪7X、智己LS6、樂道L60等等,都是打著平替Model 3或Model Y的旗號問世。它們往往硬件堆料更足,軟件給得更慷慨,車內配置更豐富,部分性能參數更加領先。
雖然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有著最大的號召力和口碑效應,但只有3和Y兩款主力產品,在面對中國品牌的“群狼戰術”時,多少會有些捉襟見肘。
而放眼全球,特斯拉銷量崩的更徹底,歐洲特斯拉基本全線崩盤,德國銷量爆降6成,丹麥、瑞典、荷蘭的銷量都是五成的腰斬,法國銷量跌了41%,甚至連美國加州大本營特斯拉都受不住了,市場份額十多年來頭一回跌破50%降到了43.9%。
全球知名的數據公司YouGov在今年3月份調查發現,特斯拉在美國的印象評分降到了-12.7分,是自2016年該公司對特斯拉進行民調以來的最低分。并且,特斯拉在美國自由派群體中的品牌好感度暴跌至-34.9分,溫和派人士的評分也低至了-9.1分,63%的被調查者明確拒絕購買特斯拉。
顯然,馬斯克過于鮮明個性的言行和政治立場,已經嚴重拉低了許多歐美人士對于特斯拉的品牌好感。
所以,馬斯克在商界今年算是被靈魂暴擊,身家都不是縮水了,那叫高臺大跳水,跟去年12月高點比,特斯拉股價已經跌了50%左右,5萬多億市值灰飛煙滅,光蒸發的市值都能買5個比亞迪,馬斯克個人財富蒸發7000多億。華爾街將2025年交付量預期從200萬下調至170萬輛。
但是,真正給馬斯克一記絕殺的是,他堵上一切進入的政壇也開始打壓他了,連川普都說了,馬斯克不久之后就會回到自己的私人公司,丟完銷量又丟權力。
而且這幾周馬斯克出現在特朗普身邊的頻率明顯降低了,又奪權失敗又邊緣化,馬斯克政壇的影響力岌岌可危。
所以,馬斯克也開始往后退了,說要在5月開始搖大幅減少為川普工作的時間,把精力重新投入到特斯拉業務上。消息一出,昨日特斯拉的股價開盤暴漲8%(收盤漲幅5.37%)。
咱們就是說,曾經堵上一切進政壇到底值不值,再不回頭可能真要輸掉一切了。
重返特斯拉后,馬斯克還需在修復品牌形象、應對地緣風險與技術創新之間尋找平衡,而其政治參與或將轉向更隱蔽的合作模式(如通過SpaceX獲取政府訂單)。
而特斯拉的未來,自然是依靠押注自動駕駛與“降本續命”。
首先,拋出一場技術豪賭——Robotaxi與FSD(全自動駕駛),計劃6月在奧斯汀試點無人出租車服務,FSD訂閱收入或成新增長點。
另一邊,預計2025年底前實現Optimus人形機器人工廠任務能力,試圖通過自動化降低人力成本。
接著,加速供應鏈本地化以應對關稅暴漲,上海工廠產能提升與中國市場促銷政策(如“5年0息”購車)成為關鍵支撐。
曾嘗試用高端車型撬動市場需求,結果市場回響寥寥無幾,特斯拉官網悄無聲息關閉了選購窗口。
未來,特斯拉預計用新車型融合現款生產線技術,計劃2025年下半年投產廉價車型來續命,目標年產能超300萬輛。
大家覺得,馬斯克現在回頭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