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錢游 來源 | 電商最前線
雷總也開始背刺全體打工人?
就在昨日,小米發布手機新品的同時,連續幾條“小米被曝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沖上熱搜!
圖源:微博
加班是一個嚴肅的話題,關乎我們每個打工人,而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聊。
雷軍也背刺打工人?
加班事故令人心痛
就在近日,有媒體報道,企業平臺脈脈上,一位用戶曝光小米內部的考勤制度:
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不足8小時需要提交書面說明,工時排名靠后的員工將被約談甚至勸退。
圖源:微博
截至目前,小米方面并未就此傳言有任何回應。
而“小米查工時”的話題迅速在小紅書、微博等社媒平臺發酵,引發大量打工人共鳴 。
然而,有媒體隨即采訪多位小米員工,確認了這項制度的存在。
有手機部門員工透露,有的團隊最低要求是10.5小時,而另一些組則是14~15小時。
更令人心驚的是,這些安排多為“口頭要求,不留痕跡”,看似靈活,實則隱形控制,
甚至有員工感嘆:
“我之前平均工時12小時,還是因為排在末位,被領導約談了” 。
更復雜的是,請假制度也與日均工時捆綁。
如果員工某天因私請假,即便其他天加班到深夜,依舊面臨工時不達標的風險,需要額外補回來,否則會影響績效考評乃至崗位穩定。
更有外包員工爆料稱,如果一天不滿11小時,次日就會被約談。
而長期“低于線”的員工,存在被解約風險。
而就在同日,有媒體曝出猿輔導武漢公司一名年輕老師在辦公室猝死。
更令人心痛的是,這位年輕的老師原定在5月2日結婚...
圖源:微博
此外,據媒體報道,猿輔導前員工表示1名老師要帶400名學生,
2024年從猿輔導離職的小王告訴記者,猿輔導幾乎每天都要加班。
“我一個人負責400個學生,課后要答疑,賣課過程要錄音。公司隨即抽查錄音,并約談你哪里做得不好。每天很焦慮。”
據企查查顯示,曾在猿輔導實習的隆某某因保底績效被全部扣除提起訴訟,被告為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猿輔導的經營方。
而猿輔導方稱,扣除其2月份績效工資有正當理由。經法院查明后,最終判處猿輔導向隆某某支付保底績效
圖源:微博
打工人狂怒
余承東自曝:春節也加班
去年一年,小米營收3659億、凈利潤272億雙雙刷新紀錄,
43688名員工創造人均838萬營收神話,以62萬凈利潤效率遠超一種造車同行。
圖源:微博@雷軍
這家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在更去年豪擲241億研發投入,
而全員平均薪酬52.4萬背后卻是非常現實的——加班。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訪員工提到,小米推行這套工時管理已接近兩年
,并非一朝一夕的突發狀況。
然而最讓筆者好奇的是,既然已經存在這么久,為何現在才引發全網熱議?
這背后的真相,可能沒那么簡單。
就有網友表示:
“這個爆料出現的時間點很詭異。今晚,小米手機新品發布。發布正進行中,這條上熱搜了。
自從2月底,雷軍短暫登頂首富后,小米就開始各種不順。
先是股價大跌超過8%;然后董大姐陰陽雷總操縱股價;接著就是安徽小米su7事故,引發輿情海嘯”
圖源:微博
另一方面,小米本身正面臨著轉型壓力。
從手機廠商的巨頭到新能源車企中的黑馬。
這意味著,小米必須“跑得更快”,內部資源需重新調配,考核壓力也隨之升級。
而最直接、成本最低的“降本增效”方式,就是延長員工工時,壓縮彈性空間,把人力資源壓榨出最大產能。
今年,小米SU7的交付目標是30萬臺,并且雷總也表示“新的一年我們將持續擴充產能”
圖源:微博
而這30萬臺的背后可不完全是靠雷總進廠擰螺絲就能完成的。
更關乎小米汽車的技術研發,整個供應鏈之間的協同合作,以及整個生態運營。
自然包括產品設計研發部門、營銷宣傳部門、用戶生態部門等等的員工共同努力。
而在各個企業都在反內卷的當下,比如大疆、美的、名創優品等“強制員工下班”,字節跳動、小紅書等宣布取消“大小周”等,都贏得了不少好評。
小米“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的做法,就顯得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而就在近日,有媒體曝出在小米汽車全線暫停營銷的同時,上周的銷量依然突破了8000臺。
圖源:微博
某種意義上,“超長工時”,可能不是某個高管拍腦袋的臨時決定,
而是因為當前小米的境遇需要而產生的。
只是當它通過不透明、無公文、無反饋機制的方式執行,才顯得如此冰冷。
小米至今未作出正面回應,對于財經媒體的采訪請求,小米方面也沒有任何公開回復。
而這種沉默,被公眾解讀為默認,也成為引發反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余承東在近期的尚界品牌的發布會上也直言:
雙方團隊春節都在加班,上汽集團非常有戰斗力,一點都不像國企。
圖源:微博
嚇的上汽的負責人連忙找補,不虧是“大嘴”。
雷軍沒有背刺誰
但加班制度需要公開
各家車企都在猛沖,你邁開步子沖刺,則是一種退步了。
雖然標題是“雷軍背刺打工人”,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不是某位企業家的個人墮落,而是一種必然選擇。
雷軍可能沒直接拍桌子說“員工必須干到11.5小時”,他或許并不知曉哪個部門在“口頭約談”,
但當小米走到了今天,尤其是進軍新能源汽車后,手機市場又進入了瓶頸,需要靠“人工成本”換效率時,原本的工時需要就早已改變。
圖源:微博
我們看到的不是某個老板變了,而是整個行業的風向都在變化。
阿里放棄KPI、百度強調人文、京東推進“兄弟文化”重建、小紅書也在近日宣布將取消“大小周”……
圖源:微博
但同時,部分企業實際上是以別的方式推進業務。
過去十年,年輕人愿意相信“狼性”,相信“996是奮斗的代價”,
但今天,他們更想要透明的規則、清晰的反饋與健康的邊界感。
這并不代表員工不愿加班,而是希望看到公平的交換。
把一項加班制度披上“部門自由調控”的外衣,是一種責任轉移;
將考核指標與“日均時間”強捆綁,是一種模糊成本管理;
從這個意義上說,小米的工時爭議有它的意義。
它映照出當前科技企業,尤其是巨頭們在高增長疲軟期的生存焦慮,也反映出年輕職場人的困境。
時間不是用來證明忠誠的。
時間也不應是束縛,而應是信任的度量。
如果企業愿意將員工的尊嚴、健康、家庭、成長與目標并列看待,而非簡單等價為“付出”,那么它也更可能走得更遠。
打工人不怕加班,但怕的是加班變成了升職加薪的通行證,
怕的是制度外的考核,怕的是無法拒絕的口頭命令。
本文首發于電商最前線(ID:dszqx36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