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中東
好的書法作品,既要有扎實的筆墨技巧,又要賦予作品的筆墨精神和氣韻意境。那么,什么樣的書法作品才稱得上"好"?真正的好書法作品又源自何處?它源于書家的內在修養和外在技法的結合。正如古人所言:“字由心生”、“字如其人”。
一、書家的內在修養
好的書法作品,源于書家的內在修養,寫字如做人。具體講,心有純真與善良,眼有大道與未來,言有邊界和分寸,行止無愧于心,心懷家國情懷,具備扎實的筆墨功夫,關注大眾審美,充滿自信和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既干凈又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內在精神價值的好作品。書家的修養與境界從哪里來,從道德中來,道德又源于天道與人道。人性的本善、社會規范、對他人的關愛與關懷以及個體的責任與自我修養,共同構成了書家的道德基礎。而道德的滋養則來自儒釋道的經典智慧。書家通過研讀圣賢之經典,從中汲取智慧與能量,從而寫出干凈、圣潔的書法作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書法作品的藝術特質
好的書法作品,應具備多方面的藝術特質。從形式上看,它具有線條美、結體美、布局美、印章美、墨韻美、神采美和內容美等。這些美感相互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品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能養眼、養心,增智添力;觀之,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從內涵上看,好書法作品能折射出書家的筆墨功夫、筆墨精神、文化底蘊、創作狀態,也能展現書家的品質、修養、胸懷和境界。
三、創作過程的敬畏與融合
好書法作品的創作,除有深厚的功底,更要有敬畏之心,對繼承與創新的敬畏,對優秀傳統文化和書法經典的敬畏,對天地萬物的敬畏和大眾審美的敬畏,自覺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并將智慧與心境融入作品中。通過筆墨功夫表達書家的精神狀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尋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思想,并將其融入作品。通過融合和感悟激發新的創作靈感,不斷加強個人修養和學識等多方面的積累。在繼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將時代元素注入書法作品,使書法作品成為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情懷。
四、書家的技法與外在條件
好的書法作品,需要書家具有內在的精神修養、外在技法的精湛、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藝術感悟。從技法上講,用筆要精準、流暢,不拖泥帶水,用墨要濃淡干濕潤恰到好處,自然和諧。例如,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端莊厚重,點畫沉穩有力,布局和諧,結構嚴謹,用筆干凈精準。也可以這樣理解,創作好的書法作品除有扎實的書寫功夫外,還與心情、環境有關外,與順手的筆、習慣紙張和墨的質量有關,書家習慣或喜歡的筆墨能夠體現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書家在各種外在條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創作出書家想要的好作品。
五、書法作品的社會價值
好的書法作品,最終是品格、文化、精神的體現,它既是大眾的,也是民族的、世界的。書家在創作時,應站在天地之間,心系大眾審美,遵循規律,順勢而書,以心念為筆,江河為墨,大地為紙,高山為案,熟于內容,心裝布局,調和氣息,揮毫潑墨,抒情寫意。力求字與字、行與行、首與尾相呼應,剛與柔、疏與密、濃與淡、斜與正相協調,保持原則與底線,用心寫出純凈的書法作品,寫出心中的世界,把書家人格情懷和筆墨功夫刻在字里行間,把對經典的敬畏寫在點畫之中,字字句句寫心意,幅幅張張抒情懷,讓人去品悟內在的精神大道,讓書法作品的社會價值充滿魅力和感染力,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向陽。
正如蘇軾曾言:“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這表明,一個人的書法之所以被人所推崇,不僅因為其高超的書寫技巧,更因其人品受人尊重。反之,如果一個人的人品低劣,即使書法寫得再好,也不會受人敬重。因此,好的書法作品源于書家的內在修養、技法掌握以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它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反映了書家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正如古人所言:“書法即心法”,只要將技法和心法自然融合,創作的書法作品就會顯示出書法的正大氣象。
聶中東,秘書學家,書法家,聶體書法開創者。曾先后擔任河南省現代秘書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秘書科學聯盟主席,《秘書理論與實踐》雜志主編,河南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河南省人民政府預備參事,河南書畫專業委員會會長,河南省秘苑書畫院院長,多所高校兼職教授等職。曾榮立三等功和中國當代秘書杰出貢獻獎、中國公文寫作研究特別貢獻獎、首屆河南十大文化新聞人物、實現中原崛起有突出貢獻新聞人物、愛心藝術家、杰出藝術家等榮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