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無貴賤,人心有高低;腕間存道義,談笑品茶香。鐘表茶館,講述表友自己的故事,我是老面。
腕表世界最真實的聲音不是品牌的廣告,媒體的宣傳稿,或者帶有主觀色彩的測評;最真實的聲音是來自表友們發自內心的評論。
在2019年和表友聊表時,我曾言:機械表還有十年的好日子。幾位表友認為這話太悲觀了,機械表的生命力盎然,還會有更好的明天。現在十年過半,在眾多大品牌“竭澤而漁”式的營銷和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腕表品牌的日子過得如何,表友們有自己的觀點和分析。未來會怎樣呢?
圖片來自網絡
高級制表正在民主化(點擊標題即可跳轉閱讀)一文發表后,蘇總對今后幾年的腕表業進行了預判,我很贊同:
CW這個新產品一出來的時候,就感覺要變天,2025-2030發展趨勢大致看法如下:
一,腕表無腦增長的時代結束了,該消費的大佬已經消費過了,90后后和00后沒什么錢,也沒有對機械表沒有多大興趣。所以,大品牌迫切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
二,對于大品牌而言,除了頭部幾個品牌,大部分都會縮減產能,價格維持在更加合理的范圍內,并且尋求去經銷商化,維持更大利潤。定位越高端的,這種趨勢會越明顯。
三,小眾品牌本身不是重資產,很靈活,對市場溫度的變化沒有那么敏感。腕表設計上,這些品牌可以去探索,去外卷,蠶食大品牌的市場。逼迫大品牌去做其實很難實現的調整、轉型。未來幾年,像CW的品牌會越來越多,國內國外都一樣,沒有及時調整,就只能被淘汰。
橫空出世的北落師門mark1
老面:看到一篇文章中描寫當下的文字:曾經欲望滿滿的時代結束了;社會進入到不再需要用品牌(名表,包包,首飾。。。)來證明自己的時代。
一然表友的表達深刻且犀利:cw這幾年進步確實非常明顯,給人感覺思路清晰、穩扎穩打,既有叫好也有叫座的。廠家態度也端正,創新不輟,定價暫時也相對合理暫時未飄。希望以后也能保持住,為表壇風清氣正做點貢獻。也希望cw和yema之類有態度的小眾品牌盡早在國內開發官方渠道,方便我們這種不隨大流、不買二手、不找販子的人。
雖然價格終究會回歸價值,那些虛頭巴腦的遲早都會像泡沫一樣破滅,但充斥太多泡沫了確實讓人感到惡心。希望國內一眾大小廠商也能盡早明白,到現在這年頭還能沉淀下來玩機械表的,大多都不是好糊弄的。但凡還想多干幾年還想進步進步的,如果還把表友當小白、當韭菜、當土包子糊弄,那最后被糊弄的就只能是它自己。腕表這玩意非常講究個審美也講究個體面講究個形象。表友的期待和容忍都是有限度的,一個廠商一旦劣行多了名聲臭了,就算產品本身還不錯也會照樣會被唾棄。我始終認為做人做表都是一樣,道行致遠,自尊自重,別當那個狼來了的小孩子。。。
老面:一然兄講得很對,還在堅持玩機械表的大都是有基礎的表迷,拿一些糊弄型產品是沒機會的。要給表友們新鮮感和合理價格。搞營銷、買流量、定高價、越來越把皇帝的新裝變成現實。
闖關硬漢表友文如其名:其實說穿了,就是原本美西方主導的文化霸權已經千瘡百孔,而且全球制造業鏈條都在我國,他們的奢侈品產業高溢價高附加值的游戲玩不下去了。與其受白人的氣還挨宰,不如更多期待我國本土品牌的好作品。
表圈評論表友:主要還是創新太難,國表的北落師門、巍刻、貝倫斯、等等還是在創新設計的路上狂奔,這條路是正確的,創新才能讓國際市場改觀國表的刻板印象,才能逐步認同國表品牌,才能殺出瑞表的重圍。腕表制造成本與零售價之間的價格幅度大得離譜,這個賽道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供應鏈平權和技術平權的時代,比拼的就是品質、設計、品牌,當然最后還是價格的內卷,誰抓住消費者誰就是贏家。
為食的小梁 表友解釋了文中,獨立制表師作品定價超高的原因:在歐洲看旅游業發達的幾個國家瑞士挪威等,在他們的概念認知里邊人工和時間成本是最貴的,所以定價兩百幾萬不出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