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們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樣,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辦單位:WEART
承辦單位:曬·文化力創想中心
展覽時間:2025.03.22-04.22
展覽地址:OCTsee文化力創想中心B1層
上海靜安區山西北路108弄11號
周仰
攝影師、譯者
作品關注記憶、文化遺產與神話
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候選人
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學士學位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報道攝影碩士學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擔任(外聘)攝影課程教師
作品在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天水攝影雙年展、浙江美術館、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等展出,并獲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提名、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提名
近年來還致力于攝影文論譯介、藝術家訪談與展評,相關文章曾在《中國攝影》、《上海攝影》、澎湃、騰訊·谷雨等平臺發表,翻譯出版則包括《凝視的訓練》、《美國表象》、《每一個瘋狂的念頭》、《安妮在工作》等
《臥游》,2024
攝影、剪輯:周仰
作曲:戈暢
《不朽的林泉》藝術微噴 40*40
《不朽的林泉》藝術微噴 40*40
《不朽的林泉》藝術微噴 40*40
《不朽的林泉》銀鹽其一 40*50
《不朽的林泉》銀鹽其二 40*50
《不朽的林泉》銀鹽其三 40*50
作品闡述:
《不朽的林泉》試圖用影像探尋江南古典園林的精髓。高居翰、劉珊珊、黃曉合著的《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一書中論述,“一座園林就像一方壺中天地,園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與外界無關,園林內外仿佛使用著兩套時間,園中一日,世上千年。就此意義而言,園林便是建造在人間的仙境。”園林是不同于現實世界的另一個時空,人們可以流連其中,尋求從必死命運中的解脫。在古代志怪故事中,園林總是大背景——“人和鬼神共處一個屋檐之下”的亦真亦幻的時空,它能夠滿足我們終極的渴望:逃離死亡。
誠然,如今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園林,早已不是數百年前初建的樣子,歷經損毀和修復,其樓閣亭臺,乃至一石一木,也不完全是“原真的”古跡。然而,哪怕在布局、植被、名稱、所有權方面不斷變化,有一種園林精魂卻始終揮之不去,只要人類對于死亡的恐懼和對超越死亡的渴望不曾改變,園林在核心本質層面總是一脈相承的。讓目光透過物質的、現實的世界,去搜尋隱匿其中的另一個時空。當陽光照到水中央的一簇植物,或者暮光將逝,或者一尾鯉魚在稍縱即逝……在這樣的時刻,那個隱秘的仙境浮現在眼前,甚至可以被銘刻在一張底片上。哪怕無法抵達,但若能在一瞥之中確認這個仙境的存在,或許也可以獲得身在其中一般的慰藉和喜悅。
WEART:請問可以談談是什么樣的個人經歷讓您走上了這一條藝術創作的道路?
周仰:我父親是攝影愛好者,我小學的時候他會把家里衛生間當作臨時暗房,放印照片,我會在邊上看,覺得圖像在顯影液中顯現出來的過程非常神奇,也開始對攝影感興趣。后來大學學新聞,研究生在英國讀了報道攝影,但更關注記憶、文化遺產方面的話題,傾向于緩慢地讓一個攝影項目發展,而不是趕著媒體的截稿期,自然就轉向了更藝術化的攝影創作。
WEART:您認為“純當代藝術”與融合傳統的創作,哪種更具文化生命力?
周仰:我認為這兩者并不是對立的,所謂“當代”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對過去的某種藝術流派或風格的拓展或者反叛,即便是反叛,其根源依然在過去之中。無論是反叛還是融合傳統,都會在文化脈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就我個人的創作而言,目前是比較關注文化遺產方面的話題,尤其是《不朽的林泉》系列所探索的傳統文人園林,但我希望討論的是傳統在當下的意義,而不是為了融合傳統而融合。江南古典文人園林是中國人對世界藝術的一項特別貢獻,脫胎于中國人獨有的宇宙觀和哲學,經過千百年的錘煉,已經擁有了一套自己的藝術語言,無論是對空間的組織、媒介的選擇、意境的表達都自成一體。園林對中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很多人或多或少逛過幾個園子,陌生是因為,造園活動幾乎停止,這門藝術和傳統山水畫、木構建筑一樣受到現代生活的巨大沖擊。傳統園林之于當代的意義到是什么,這是緊迫的議題。中國的園林是時間的藝術,其可行、可游,可觀、可居的意旨,無論動觀還是靜觀,都是時間落在空間上的痕跡。園林中的觀看,需要調動人所有的觀看方式,靜止不動、左右環視和邊走邊看,時間與空間的交錯,景物的更替,往往會使人產生“園中一日,世上千年”之感。這種對時間的感知產生了永恒感,這正表達了中國古代文人對于“道”的理解,以及他們對于永恒和人之生死的思考。因此,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拍攝,更為整體地呈現園林的精神。
WEART:???您如何處理創作中‘失敗的半成品’?是徹底覆蓋,還是保留其痕跡作為時間檔案?
周仰:??就攝影來說,每張拍下的照片其實都是“半成品”,無論最終成品是展覽還是攝影書,都需要經過挑選和編輯,與其他的照片關聯在一起,才能完成表達。但我認為在拍攝過程中,并不存在完全失敗的照片,因此我在底片掃描之后會全都保留在硬盤中,或許當時看覺得“不夠好”的照片,會在未來的某個項目中找到位置。
WEART:??如何避免作品過于雷同?
周仰:攝影,尤其是直接攝影,光看單張照片,出現相似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我們面對的總是同一個世界,這也是為什么當下的攝影創作更強調“系列”,通過編輯將照片、文字甚至其他來源的圖像關聯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敘事,每位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創作觀念就比較能區別開了。
WEART:?如何通過觀察提升靈感?
周仰:攝影很大程度上是觀察的藝術,因此除了“項目化”的創作方式,我也會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瞬間,隨手用手機拍攝下來,既當作一種觀察聯系,也是一種積累,或許將來可以專門編輯一個手機攝影的系列。
個人官方賬號
微博/小紅書:攝影師周仰
INS:@zyfotos2
撰稿 | 高璽婷
看見春天展覽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