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萬物復蘇,氣溫回暖,野外露營、戶外徒步、郊游踏青的市民越來越多。萬物復蘇的同時,各種惱人厭的小蟲也出來了。溫馨提醒,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要記得做好防護,最近就有不少人因為蜱蟲吃盡了苦頭。
蜱俗稱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等,通常寄生在鼠類、家畜體表。全世界已知蜱類800余種,我國已發現110余種,國內各省(區、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區蜱種類不同。近幾年,在我國經蜱蟲叮咬傳播的傳染病包括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蜱媒回歸熱、萊姆病等。
蜱的幼蟲、若蟲、雌雄成蟲都吸血。宿主包括陸生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有些種類侵襲人體。硬蜱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長,一般需要數天。軟蜱多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到1小時。蜱的吸血量很大,各發育期飽血后可脹大幾倍至幾十倍,雌硬蜱甚至可達100多倍。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例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蜱類尋覓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覺敏銳,對動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當與宿主相距15m時,即可感知,由被動等待到活動等待,一旦接觸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棲息在森林地帶的全溝硬蜱,成蟲尋覓宿主時,多聚集在小路兩旁的草尖及灌木枝葉的頂端等候,當宿主經過并與之接觸時即爬附宿主。
一、如何避免被蜱蟲叮咬?
(一)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離草木叢生、灌木叢遠一些。走在清理干凈的小道或路中間。
(二)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淺色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不要穿涼鞋。這些都能讓你的皮膚遠離蜱蟲,并且讓他們很容易在衣服上被發現。
(三)裸露的皮膚可涂抹包含DEET(避蚊胺)的驅蟲劑,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
(四)經常除草,清理落葉、灌木叢、雜草等垃圾,來減少房子周圍的蜱蟲。
二、被蜱蟲叮咬后怎么辦?
(一)即使發現被蜱蟲咬傷也沒有必要驚慌,及時到醫院就診即可。蜱蟲咬人后,它的假頭會伸到皮膚里面,直接往外拔會把蜱蟲的假頭留在皮下。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離醫院較遠,最好用乙醚把蜱蟲麻醉,然后擰著拔出來;也可以用剛熄滅還有點發紅的火柴頭燙一下蟲子,讓它收縮后再擰著拔出來。如果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二)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如口器斷入皮膚內應行手術取出。
(三)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感覺蜱蟲附著已超過24小時;蜱蟲未被完整拔除;被蜱蟲叮咬后30天內出現如皮疹、發熱、疲勞、頭痛、肌肉酸痛、關節腫痛等癥狀。
三、蜱蟲叮咬后可能患哪些疾病?
(一)森林腦炎。這是一種由森林腦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患者會出現高熱、頭痛、嘔吐、頸強直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分布于牙克石市地區的蜱蟲主要為森林革蜱及全溝硬蜱均為森林腦炎的傳播媒介,我市平均每年接種森林腦炎疫苗均在1萬余針/次。因此進入或居住在森林腦炎流行地區的人群,特別是經常在戶外活動、從事林業、野外勘探等工作的人員是非常有必要接種森林腦炎疫苗的。
蜱蟲的密集活動期一般在每年的4 - 6 月達到頂峰,7-8月趨于平淡,9-10月又偶有發生。森林腦炎疫苗一般建議在每年蜱蟲活動高峰前 1 - 2 個月接種,也就是 2 - 3 月。接種森林腦炎疫苗后,身體會產生相應的抗體,能有效降低感染森林腦炎的幾率,避免感染后可能出現的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嚴重癥狀。
在此提醒大家,森林腦炎疫苗的接種安排根據既往接種情況有所不同。首次接種森林腦炎疫苗的人群,需接種兩針,第二針要在第一針接種后的第15天進行。而此前已接種過森林腦炎疫苗的人,每年僅需接種一針進行加強免疫。請大家合理安排接種時間。
(二)萊姆病。這是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早期癥狀通常有發熱、乏力、頭痛、肌肉關節疼痛以及皮膚出現游走性紅斑等,若不及時治療,后期可能會累及關節、心臟和神經系統。
(三)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它是由嗜吞噬細胞無形體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細胞引起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熱、寒戰、頭痛、乏力等,嚴重者可發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來源:牙克石林業總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