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賺錢的大學,毫不夸張地說富可敵國,它就是哈佛。其背后三層商業操作層層深入,令人大開眼界。
**第一層操作:用捐款篩出高凈值圈層**。哈佛設有一個450人的專業籌款團隊,專門鉆研如何讓有錢人慷慨解囊。以真實例子來看,曾有一位地產大亨分別給哈佛和耶魯各捐了6億,隨后他的兩個孩子便以帆船特長生的身份進入名校。這背后實則是一套精心設計的篩選機制:
- **分層募捐策略**:校級團隊主攻千萬級捐款項目,例如為蓋樓、建學院拉贊助;院系團隊負責百萬級項目,像為實驗室爭取資金。就連小眾運動的教練都設有籌款KPI,帆船、馬術等項目一年花費輕松超過50萬,參與這些項目的家庭基本都是高收入群體,這相當于天然對學生進行了圈層劃分。
- **會員制綁定終身關系**:哈佛推出終身會員計劃,入門費100萬美元,升級到白金會員需500萬美元。成為會員有諸多優勢,孩子申請哈佛時,夏令營名額、科研項目會被優先考慮。數據顯示,340戶會員家庭中,有336個孩子被哈佛錄取。這看似是為孩子求學鋪路,實則也為家長搭建起高端社交圈。
有了資金積累后,便進入**第二層商業操作:靠投資實現錢生錢**。哈佛沒有將資金存入銀行,而是像投資公司一樣運作,95%的資產投入對沖基金、房地產私募股權,僅用5%用于發放工資和開展科研。這套策略成效顯著:
- **回報率超高**:過去十年,哈佛捐贈基金年化收益達8.6%,遠超標普500指數,這得益于其專業的投資團隊。哈佛還擁有自己的管理公司,專門投資早期科技項目,硅谷許多初創企業背后都有哈佛的身影。
- **抗風險能力強**:即便某一年被砍掉22億聯邦資金,哈佛僅憑投資收益和校友捐款,依然能維持正常運營。
**第三層操作堪稱天花板:用公平機制平衡爭議,減少外界質疑**。有人詬病哈佛是富人專屬,但哈佛通過兩項舉措對沖這種質疑:
- **大力開展助學**:家庭年收入低于10萬美元的學生可享受學費全免,70%的本科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資助,21%的新生是家中首位大學生。這一做法既吸引了優質生源,又回應了“唯錢是圖”的批評。
- **開放教育資源**:哈佛將課程免費開放到網絡,并與牛津、耶魯等高校組建終身學習聯盟,全球200多萬人都能學習其課程。表面上是公益行為,實則通過教育影響力,綁定了更多潛在支持者。
這種前端構建圈層、后端進行投資的模式,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