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準備推出一項政策 —— 將中國在印電子合資企業中的股權比例限制在 10% 以內,并規定此類投資必須以向印度合作伙伴轉讓先進技術為前提。此舉正值全球供應鏈多元化浪潮席卷之際,反映出了印度方面日益堅定的決心 —— 即打造一個富有韌性、自給自足的電子制造生態系統,并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
據參與政策討論的官員稱,新的“投資上限”將適用于中國在印度電子合資企業的所有投資,并明確規定任何股權參與都必須與有意義的技術轉讓掛鉤。印度的首要目標是確保印度企業獲得參與全球競爭所需的技術訣竅和制造經驗,而非僅僅是向外國資本敞開大門。
這一做法與以往的策略截然不同。以往,印度一般對外國直接投資持歡迎態度,且不設置嚴格的技術共享條件。印度堅持“技術換股權”模式,表明了其培育本土能力的意圖,尤其是在印度國內專業知識不足的領域。這一政策將優先考慮中國電子合約制造商和供應鏈合作伙伴,而非面向消費者的品牌。
限制中國投資的決定源于,印度在電子、鉆井機械和太陽能電池板設備等關鍵行業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官員們指出,越南等國的經驗是印度極力避免的警示 —— 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已占據電子制造業的主導地位。
印度方面聲稱,新政策也是為了應對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由于關稅不斷升級,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壁壘越來越高,許多企業正在尋找其他投資和擴張目的地。與此同時,隨著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勢頭強勁,印度政府正擺明了愿意支持印度國內企業進軍美國市場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