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索尼正式發布Alpha 1 II(以下簡稱A1M2),繼續捍衛影像旗艦的地位。作為一個Alpha 1的老用戶,索尼A7m4、A7C2、A7S3的多年使用者。我很想知道這臺“貳代機”到底給用戶帶來了什么?所以這一次,我們去拍了女團、花草、飛機、飛行器……以及“打鳥”。如果只用一個詞來總結這次試拍的話,那就是“信任”吧。好了,今天我們不聊參數,不談規格,只講體驗。
一、好手感 好出片
和大家討論A1M2的試拍體驗,樣片賞析之前,我想先聊聊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點——手感。這個詞在我心中具有多層含義,廣義上一切能提升拍攝效率、出片率的工業設計、人體工學設計和功能設計都算。
1, 左側拍攝模式旋鈕,單張的下一檔就是H+(超高速連拍),在切換時候更迅捷,方便應對突發情況。(例如在拍攝靜物時,捕捉突然出現的動態目標);
2, 手柄更寬大厚實,無需加裝底座,小拇指也有依托。這樣抓取更穩,搭配70-200mm以下鏡頭更輕松(重心均衡);
3, 右側肩部的C2和C1鍵更大,更高,彈性足,阻尼感強。盲操時更明確目標,不易按錯或找不到;
4, 背后的AF-On(我設置為一鍵切換全畫幅與APS-c畫幅,方便“偷”焦段)更凸出,按下的回饋感更強,更明確;
5, 頂部相片、視頻、S&Q切換好評。不過我覺得不需要鎖止結構,因為那個位置很難誤觸。簡單切換速度更快;
6, 后波輪段落感明確,前波輪阻尼感強烈,這就很人體工學,是考慮了拇指和食指的力量不同、防止誤觸以及操作質感等;
7, 頂部右下角的撥盤擁有鎖止結構,好評。我一般設置為白平衡切換,或數值切換。這個撥盤靠外側邊緣,很容易誤觸。在緊張拍攝的時候,會不小心碰到而使數值變化,若沒有及時察覺損失巨大,加了鎖止不再擔心;
8, 四軸LCD監視屏,雙重好評。它兼顧了傳統上下翻折屏與側翻屏的優點。前者,在進行胸平或腰平拍攝時,你的眼-屏-CMOS-鏡頭-被攝物在同一線上,更符合直覺,拍攝更自然;后者,在自拍和部分角度上更有優勢,例如豎拍;而且它的結構很靈活,還能翻折出更多可用的角度;
9, 背部撥盤精度更高(我設置為Auto ISO與ISO切換),旋轉時段落感更強,需更大力,同樣不擔心誤觸。A1M2幾乎所有按鍵的彈性和反饋都得到增強??傮w而言,摸到就正確,盲操有信心,。
二、巧設置 易出片
5010萬像素,更精準的對焦和追焦,更聰明的AI輔助(特別針對人體結構),更快的連拍能力……這樣的機器,你們說該拿來拍什么?那還用問,當然是充滿青春活力、夢與希望的女團啊!請欣賞樣張。
A1M2搭配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鏡頭是怎樣的感受?好馬配好鞍,如虎添翼。雙方都是對焦強化設計,特別針對動態目標進行優化。對人物,人臉以及人眼的捕捉更是得心應手。針對女團的高動態表演,我的拍攝心得如下:
1, 快門速度提起來,1/640~800秒都可以,先保證不糊片。別管ISO,別擔心噪點,拍到拍準的優先度更高;
2, 而且,A1M2的CMOS工藝很高,撐得起高ISO下的畫質;
3, 絕大多數情況下,H+高速連拍完全足夠,但切忌狂按不放。因為女團動作快,復雜,多變。跟不上動作時,我們不如短按“點射”、觀察、再按;
4, 打開預拍攝功能,保證這1秒的素材到手。在播放狀態下,能顯示哪張照片來自預拍攝,好評;
5, 打開人臉注冊功能。在十幾個人的女團中,因為走位或換位,相機會切換對焦目標,所以用這個功能讓A1M2牢牢抓住你的“推”吧;
6, 自動白平衡也可以。在不確定當前色溫情況下,A1M2的AWB值得信賴。這次拍攝,人物面部膚色真實自然;
7, 若追求快速出片,打開膚色優化功能,中檔即可;
8, 堅持用5000萬像素拍攝,方便二次構圖和后期。此時切換APS-c也有2100萬像素可用。
三、拍人像 三要素new
眾所周知,“人像三要素”是“模特、模特、模特”。但這是老一套了,要我說,雖然模特的重要性仍是第一;但在A1M2上,手感好,配置高,可操控范圍大,對于出片有著極大的幫助,還是看樣片。
一秒30張,張張對上焦?,F學現賣:我們把剛才提到的人眼識別,人臉注冊,膚色優化,H+連拍,高速快門,AWB和ISO自動全部打開。就輕松得到了上面這套。挑一張表情最好,動作到位的出片。簡單得調整下顏色,磨一下皮,交貨!
初登場的時候,對你“推”進行人臉登記注冊,之后只要她在場上,基本上就能準確無誤得找到。在這次拍攝中,我能明確感受到A1M2就是一臺更聰明的A1。AI對焦能力的增強,讓它能更準確得識別人體和姿態。無論是走路,奔跑或是舞動,A1M2都知道“這是人,需要對焦到這個目標而不是其它”。
這場人像試拍,共拍得照片4000多張。在初篩的時候,我發現因為對焦不力而產生的糊片、不準確的,可能只有100來張。這里還包括對焦目標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可以完全說一句,A1M2值得信賴,想拍,就有。當然,你的參數還得準,選擇正確模式,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哦對了,快門真得快點啊,我哪想到這群妹子跳得那么High。還有,如果設置不好白平衡,就自動吧。當然,只要偏得不多,以索尼RAW的能力還是可以輕松拉回來的。曝光方面,盡量壓暗一些,不然妹子臉上,手臂,白衣服很容易過曝,“寧欠勿曝”嘛。實在不行,索尼RAW的高動態范圍也完全可以救。
所以,我的“人像三要素”new就是:值得信賴的機器,正確合理的設置,以及巨大的后期空間。
四、抓動態 求精度
既然70-200mm GM II是拍人好手,既然A1M2的動態拍攝那么強,這不去“打一次鳥”說不過去。于是,我們再接再厲,擰下70-200mm,換上索尼前期才推出的“FE 400-800mm F6.3-8 G OSS”超遠攝鏡頭,直奔崇明島。
因為是第一次拿到索尼家的400-800mm這只鏡頭,我想我得說兩句。還是先上結論:厚道。18999元的官方指導價,合理。我開始以為它是一支比較輕巧,用料中上的“G頭”,因為價格擺在那。但實際上,它很重,很扎實,約2.5Kg的重量。6片ED,11片圓形光圈葉片,優秀的鏡組設計,功能按鈕一個沒少,對焦又快又準……除了不能長時間手持,以及前鏡組有些粗,我幾乎沒什么可抱怨的。所以,看看樣片。
雖然A1M2不一定識別大型商用無人機,但它對運動的物體很敏感,所以還是很容易捕捉到這個“飛行器”。如果要更精準的拍攝,高快門速度,準確得跟著它的移動路線是必須的。
還是鳥類。我知道許多大師早就“轉投”索尼門下,從東北的虎林到馬賽馬拉的獅子樂園,從A9一代到A1M2……索尼在生態攝影領域早已扎下根基。這張我開始擔心焦段不夠切的APS-C,沒想到它蹦蹦跳跳來到了面前,于是趕緊按下快門。雖然像素低了些,但夠用,不是么?
天鵝不斷得鉆進水里覓食,這時候預拍攝+高速連拍就能獲取一套完整的進食畫面,你甚至可以通過軟件將它轉成視頻。而且電子快門對我也沒什么影響,那些所謂的畫質缺失,在“拍得到,拍得準”面前不值一提。
拍攝水塘或濕地中的鳥類,相機很容易受到前景的干擾(水生植物,倒塌的蘆葦等)。如果A1M2沒有識別到,那應該其它機型也認不出。這時候,通過快捷鍵立刻切換中心對焦或S小型對焦點,把鳥頭套進對焦框內,幫A1M2一把,就能獲得想要的畫面。這何嘗不是一種“人機共駕”呢?
五、放心拍 有保底
拍一次女團,打一次鳥,就能get到那么多心得,還得是A1M2啊。雖然各家中高端相機我也用了無數,雖然這些個場景A7m4也能拍個盡興。但說到底,旗艦級相機的實力就是在超高像素,高動態精準對焦,更準確的AWB,整體色彩優化及膚色美化……等等全方位“拉滿”,不留任何遺憾。
最后咱們回到平靜,回歸城市里的植物園,換回更“輕巧”的“720”,再聊兩句。以前索尼的顏色被人說不討喜。但可能索尼只是太追求“真實”了?,F在以A1M2為代表的新一代索尼微單相機,色彩更自然養眼。而且以我個人的喜好來說,前期拍攝時色彩是正的,后期參照著調節更方便。
即便是JPEG,索尼都給了不錯的調整空間。根據你自己的喜好和創作意愿,使用Camera RAW等工具調整色調取向、飽和度、高光、陰影等參數,都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誰也不能保證不拍廢片。比如這張,拍攝花草時突然發現這只小鳥。于是我“調轉槍頭”,來不及調整,先拍為敬。看參數,這怎么都不對吧。還有,陰影中的黑鳥,這能對上焦么?索尼說:能的,兄弟,能的。100%放大對焦部位(鳥頭部),再將曝光向右拉滿。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其實A1M2是捕捉到鳥眼的。雖然這片“廢”了,卻證明了A1M2的能力。
如果說剛才那只鳥,眼部正對我的鏡頭,相機捕捉也比較輕松。那么這只歪頭斜眼的,閣下又如何應對呢?A1M2:照樣拿下。
A1M2在手,你也不能化生為“無情的快門機器”。它是“神機”,也必須遵循完全的物理法則,光學定律。最后,我給它的評價是“值得信任”,簡簡單單??赡苤挥姓嬲E牡娜耍瑹o論是干活還是興趣,才能感受到一臺能隨時助你捕捉“決定性瞬間”的器材,是有多么令人愉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