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今天正式發布了所謂的數碼“半格”相機X half。這段時間以來,頻繁流出了各種有關這款相機的信息,實際上,我們一直在以某種特殊的心態在追蹤此新聞。這種略顯“急切”的關注,可能來自于對于半格膠片相機的喜愛和時代記憶。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好奇這樣的數碼相機會在年輕群體中產生什么樣的反響。
gravestench
色影無忌裝備版副主編
雖然在之前所流出的信息中,我們已經得知X half將使用1英寸CMOS影像傳感器,即是說——這款產品對于“半格”的致敬,將主要集中在形式、感覺和體驗上,而非100%還原物理規格。但即使如此,縱置的傳感器、縱置的LCD液晶屏,以及傳聞中具有可能不止一種懷舊功能的“過片扳手”,都還是讓人找到那種熟悉的記憶。
今天終于徹底證實了X half廬山真面目。與其這樣說,不如說是終于知曉了所有的細節(以下節選、編輯自富士官方新聞):
主要規格及功能:
背照式1英寸CMOS影像傳感器
1774萬有效像素
豎直光學取景器
3:4豎直背部液晶顯示屏
等效35mm焦距為32mm F2.8定焦鏡頭
13種膠片模擬
“漏光”“光暈”“過期膠片”等新濾鏡
膠片相機模式
顆粒效果
日期印章功能
富士X half富士X half僅重240g,配備用于豎構圖的液晶顯示屏。機內可將靜態照片或視頻以二合一形式進行組合呈現;新增了漏光、光暈等濾鏡,模擬上世紀60年代廉價半格膠片相機的風格。
富士X half靜態樣片
富士X half 2 in 1樣片
背部兩屏均為觸控屏,其左側小屏類似工具條,可以控制具體的濾鏡效果。
在 “膠片相機模式”中,用戶可以比較完整地體驗傳統攝影的全流程:通過光學取景器進行觀察、每次按下快門后拉動過片扳手、不能及時查看拍攝結果、需要在“X half”APP中進行照片“沖洗”……
可以說,富士在數碼設備的條件下,使用了一切能想到的方式讓X half用起來像是一部真正的膠片相機,而且是相對更加特別的半格膠片相機。
在追蹤這種新聞的過程中,懷舊的情緒是很難壓抑的,尤其讓人特別想要提前重溫半格的魅力。于時在上個月底,我找好友借來了他收藏的傳奇機型——Olympus PEN F。本只打算在X half發布之前,找回半格攝影的感覺,卻意外開啟了一段與機械故障和淘機驚喜并存的旅程。
作為半格膠片相機的代表作,1963年問世的Olympus PEN F憑借緊湊的機身、精湛的工藝和可換鏡頭設計,至今仍被奉為經典。而它的締造者——相機設計大師米谷美久,也是在攝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重要人物。
Olympus PEN F (with DOOMO數字測光表)
拿到PEN F之后,我便趁著五一休假到廈門去散心。
根據好友的說法,借給我的PEN F當中有拍攝到一半的膠卷,但是忘了具體型號,只說“應該”是ISO200的彩色負片。
過片扳手的清脆聲響、取景器里泛黃的微光,各種金屬操作機構的鏗鏘手感,無不將人帶回那個遙遠的時代。
然而,這份浪漫僅持續了半卷膠片——在計數器走到幾乎最后階段時,快門卡死了。由于出門在外,實在沒有條件研究,于時只得聯系機主,寄到一直以來對它進行保養的師傅那里,等待做一次徹底的SPA。
但是癮還沒過夠,怎么辦呢?
Fujica Half
一不做二不休。富士不是要發布X Half嗎?那干脆就淘一臺它的真正原型——Fujica Half!經過一番挑選,我最終以300元人民幣淘得一臺成色尚可的Fujica Half。這臺1970年代的富士半格相機比PEN F而言要結構簡單得多,更加袖珍便攜。不過這部相機采用的是簡易估焦結構,增添了拍攝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Fujica Half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沖洗后的膠片卻帶來驚喜:半格畫幅特有的窄幅構圖,讓日常場景蒙上電影分鏡般的敘事感;膠片那種特有的時代質感,在微小畫幅中依然細膩。更加令人觸動的,是由于每張成本極低,令我反而能專注于捕捉瞬間情緒,而非糾結“完美構圖”——這種自由感恰是數碼時代稀缺的體驗。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富士在數碼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推出X half,在一般人看來,或許更多是一次借以復古設計引領潮流新風向的商業之舉。畢竟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膠片”“半格”“沖洗”都是陌生的、有神秘感和年代感的舊名詞。
人們仿佛都相信這樣的論調:流行趨勢經常會周而復始,過去流行過的,多年后被人們記起,還可以再次流行。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就好比央視5套名嘴、足球詩人賀煒老師曾經多年前在個人微博上寫過的:我有一些款式,父親在上世紀就瀟灑過,我還有一些款式,余則成去接翠平的時候就穿著……所以潮流總是會回來的。
但如今想來,這可能并不是潮流的輪回。今天的年輕人把復古視作潮流,是因為這些回歸的記憶并不屬于他們,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新奇、一種獵奇。以潮流形式回歸的舊事物,在當年其實大多并不是什么“潮流”,而僅僅是“現實”。
上個世紀中葉之所以出現半格相機,根本且唯一的原因就是在當時而言相機和膠卷是奢侈品——為了面向大眾普及,才推出了膠片用量減半、結構簡單、工藝并不十分精致的半格相機。半格相機在當時雖然熱銷,但不是作為流行玩具被人所認識,而是作為經濟的家用相機被市場所廣泛接受。這就是時代的現實。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使用Fujica Half拍攝(伊爾福PAN100)
今時今日,技術成熟、經濟富足,但學業的繁重、工作的壓力,讓年輕人對那些自己沒經歷過的舊時代充滿向往。人們通過使用復古的物品、穿著年代感的服飾、去古城古鎮度假,來完成對于現代化的逃離、對于時代壓力的逆反。
記得陳丹青評價過這樣的現象:每到長假,大多數保留人文原生態的景區,擠滿了穿著民族服飾的年輕一代。新世紀青年人的這種對于“前現代”的幻想和憧憬、對于城市的逃離,強烈到令人震驚。
也許這就是復古潮流的根源吧。
總之,從Olympus的機械美學到Fujica的隨性快拍,再到今天富士X half的數碼復生,不同時代的人或許會以不同的方式體會半格相機的各種魅力。對有些人來說,半格代表了他們對于另一個時空的實體記憶,證明自己曾怎樣走過;對另一些些人(年輕人)來說,半格概念也許滿足了他們對于另一個時空的美好幻想,讓自己在忙碌的當下有所向往。
- end -
· 色影無忌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