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信泰富廣場B1層,展開畫筆箱,用樟樹油搨色新彩,在白瓷盤上著色。著名陶瓷藝術家賴德全在這里“玩心大發(fā)”,創(chuàng)作工具取自生活,他用吹風機吹出“花開”,用手指抿出花瓣,用餐巾紙刮出莖脈,很快一盤匯集“印象彩”“手掌畫”等不同藝術形式的“繁花”上好了釉色。“我們帶來了小窯爐,畫完后燒3小時,冷卻4小時,第二天就可以看到它了。”在“光引藝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陶瓷藝術展”上,賴德全向記者介紹道。
展覽現(xiàn)場,賴德全正在用吹風機吹出“花開”。(孫彥揚攝)
景德鎮(zhèn)的“窯火”閃現(xiàn)在CBD商場,為游客帶來“逛街即逛展”的綜合體驗,也不斷改寫著“逛商場”的定義。26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的陶瓷藝術作品展亮相上海中信泰富廣場,集中展出其十余年來的重要作品,展覽期從即日起至5月8日。
賴德全現(xiàn)場展示上好色彩的作品。(受訪者供圖)
此次展覽以豐富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融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西方藝術風格,展示了賴德全從藝四十余載對陶瓷材料與藝術表達的深度探索,續(xù)寫其與上海的深厚淵源,也為商場空間注入了人文氣息,成為“文化浸潤生活”的生動樣本。
技法創(chuàng)新,釉色也能講故事
鄉(xiāng)村的金秋是蓄滿光芒的,于是專用“珍珠彩”呈現(xiàn)。這一技術由賴德全首創(chuàng),將釉面處理成宣紙般暈染效果,燒成后產(chǎn)生珍珠般的光澤,既保留了東方水墨的韻味,又增添了現(xiàn)代材質的質感。
賴德全陶瓷作品《鄉(xiāng)村金秋》。(孫彥揚攝)
陶瓷藝術也有多重姿態(tài),石板上釉色再經(jīng)歷高溫窯變,即可成畫,每一道紋理都清晰可見。展覽中,有魚行于海洋,有薰衣草花海,濃烈的色彩對比關系是“印象彩”的關鍵。“不同于工業(yè)品,我們依據(jù)不同的泥料、釉料、色料,借料生景,燒制的次數(shù)就不止一次。印象彩的特點是,它從不是要呈現(xiàn)具象的內容,不是單獨強調哪一朵花,而是以高溫窯燒使釉彩自然流動,從而形成一種視覺的整體性。”
賴德全作品《緋影逐流光》。(受訪者供圖)
已年歲七十,但賴德全不斷嘗試,以新技術融于創(chuàng)作。在其“雨花彩”作品中,運用3D打印技術一圈圈打印成型,再結合以專利釉料,每件作品色彩斑斕、紋理獨一無二,猶如大地中挖掘出的天然雨花石。
“雨花彩”陶瓷作品,可以看到其上3D打印的紋路。(孫彥揚攝)
2023年,賴德全在景德鎮(zhèn)陶陽里創(chuàng)作"和美連心"主題作品,這件作品同樣在現(xiàn)場展出。創(chuàng)作中賴德全運用了獨創(chuàng)的手掌畫技法,虛實結合,展現(xiàn)荷花花瓣的細膩紋理和舒展身姿。荷葉由濃厚的釉料堆疊,再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吹風機和噴槍暈開色彩,生動地描繪出“荷風送香氣”的清新夏韻。
賴德全“手掌畫”作品《和美連心》。(受訪者供圖)
“景德鎮(zhèn)的千年窯火沒有斷過,我要做的是突破傳統(tǒng)陶瓷繪畫的邊界,使其從器物功能上升為藝術表達的載體。”賴德全認為,陶瓷藝術的魅力在于不可控的窯變,材料與火焰的對話使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這種“天人合一”的藝術過程,不僅需要精湛的技法,更需要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時代審美的判斷。“在科學(材料學、工藝學、熱工學)與藝術(造型藝術、繪畫藝術)之間找到平衡,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生命力的作品。”
展覽進商場,為文旅融合“開窯點火”
臨近五一假期,展覽將為來自各地的旅客“解密”瓷器上釉的過程,商場是個好地方。觀眾們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陶瓷作品,還能見證賴德全以餐巾紙刮畫、手掌繪制、吹風機塑形的獨特創(chuàng)作過程,感受陶瓷藝術從材料、火候到造型、色彩的每一寸變化。賴德全告訴記者,“文化不僅屬于博物館、美術館,也應該出現(xiàn)在市井之間。商場不只是購物的地方,也是生活方式的集合體,應當有文化的氣息。”
賴德全在展覽現(xiàn)場創(chuàng)意地用餐巾紙刮畫。(孫彥揚攝)
藝術可用、生活可感。無論是雨花彩小器皿,還是大型陶瓷裝置,本次展覽中的作品都兼具藝術性與生活應用性,既可陳設于家居空間,又可作收藏品。策展方也表示,希望打破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距離,讓藝術作品走近更多市民和游客,讓藝術品在生活空間中自然生長,成為家庭裝飾、公共美學的一部分。
展覽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
藝術展覽進商場,是商業(yè)空間的“顏值升級”,是藝術品的“生活實踐”,更是城市文化生態(tài)的“基因重組”。不難想象,隨著“藝術+商業(yè)”模式的深化,商場將成為城市文化創(chuàng)新的前沿陣地,而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奔赴”,也將為此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可以從一片瓷土開始
凝結火與土之力,陶瓷藝術早已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響亮名片”。賴德全的作品曾多次在日本、法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地展出,多件作品被中國國家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權威機構收藏。
賴德全作品《佳期》。(受訪者供圖)
在交流中,他不斷融合中外材料與技法,如在珍珠彩中使用了德國釉料,在色彩處理上吸收了日本金紅材料的特點。這種“中西融合、古今貫通”的探索,使賴德全的陶瓷藝術既根植于中華傳統(tǒng),又具備當代國際語境下的審美張力。
陶瓷藝術的每一筆、每一色,都在講述著中華文明的深遠與鮮活。賴德全認為,“文化自信來源于深刻的歷史積淀和不斷的創(chuàng)新精神,藝術家應該用作品講述屬于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