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Arc瀏覽器創始人專訪:復盤Arc得失,想用Dia重新定義AI瀏覽器

0
分享至

Dia 應該是在目前在用戶實測中體驗反饋效果最好的 AI 瀏覽器之一。

不同于其他產品在已有瀏覽器上進行「雕花」,增添 AI 功能的做法,Dia 將 AI 作為核心構建理念,想要打造一個由 AI 驅動的全新瀏覽環境。

在 Dia 之前,The Browser Company 的核心產品是一個擁有上百萬高粘性用戶的瀏覽器「Arc」,但在此基礎之上,創始人 Josh Miller 選擇了「推翻重來」。

Miller 并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硅谷科技創業者,出身社會學專業,接觸科技行業也相對較晚。在近期的一場播客訪談中,Miller 很坦誠地講道,「Dia 的發展方向仍在摸索之中,現在還不確定 Dia 最終會吸引哪些人,但我們想讓瀏覽器變得很不一樣。」

同時,Miller 對于「Dia 的推出是否意味著拋棄 Arc」的說法也做出了回應,「Arc 瀏覽器不會消失,對于 Dia 和 Arc 之間的聯動很期待。」

在這場播客訪談中,Miller 分享了做 Arc 瀏覽器時的教訓、做 Dia 時的產品哲學轉變、以及「少討論多原型」獨特的產品開發模式等。Miller 的這次分享可以說是一眾創業者訪談中少有的「真誠」,非常值得一看。

TLDR:

  • Arc 瀏覽器剛開始時,并沒有一個特別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團隊一邊做讓用戶喜歡的東西,一邊去學習,結果做出來的產品有點雜亂。現在回頭看,當時太被用戶反饋牽著走了。對于新產品 Dia,用戶反饋依然很重要,但我們會更謹慎地去思考,到底是在為誰做產品。

  • Arc 瀏覽器提出的一個口號叫做 「你在互聯網上的家」,希望能讓瀏覽器成為用戶真正專屬的空間。但 Arc 瀏覽器在這方面只做到了改改顏色、給標簽頁重命名這些比較表面的東西,離真正想要的極致個性化目標還差得很遠。

  • 現在很多人習慣用 AI 操作電腦,但 AI 效率不高,輸出內容常讓人困惑,所以 「易用性」 是核心關鍵。對于 AI 技術如何跟瀏覽器結合,Josh Miller 目前還沒清晰思路。現在行業里對于 LLM 的討論太多太亂,反而掩蓋了技術真正的價值。現在團隊的目標很單純,就是像蘋果的 iMac 一樣,做出一款上手容易、真正好用的產品。

  • Josh Miller:「Arc 瀏覽器不會消失,我對 Dia 和 Arc 之間的聯動很期待,我自己就是 Arc 的日常用戶。」

  • The Browser Company 推崇「少說多做」,多做原型的文化。做出原型后在團隊分享,大家試用。這種自下而上、靠原型推動的模式,沒有死板體系。哪些行得通,哪些不行,很容易判斷,因為瀏覽器是每天都在用的產品,試用原型時能直觀感覺到好用與否。

Founder Park 正在搭建開發者社群,邀請積極嘗試、測試新模型、新技術的開發者、創業者們加入,請掃碼詳細填寫你的產品/項目信息,通過審核后工作人員會拉你入群~

進群之后,你有機會得到:

  • 高濃度的主流模型(如 DeepSeek 等)開發交流;

  • 資源對接,與 API、云廠商、模型廠商直接交流反饋的機會;

  • 好用、有趣的產品/案例,Founder Park 會主動做宣傳。

01

從 Arc 到 Dia:

更追求 「易用性」

主持人:當你宣布要推出新產品時的感受如何?畢竟Arc 的用戶可能覺得被拋棄了。你是怎么讓團隊和用戶對新產品保持信心的?尤其公司已具規模,還公開宣布新東西,這不算轉型,更像是開啟第二條產品線。當時情況怎樣,你感受如何?

Josh Miller:這事兒太復雜了。做產品就像 「養孩子」,孩子的情緒牽動父母的心。工作不順時,用戶的認可給我動力;看到有人不喜歡產品,我也很難受,但這都是過程的一部分。雖然難受,但也有預感部分事情會發生。最難的是面對團隊的沮喪,他們質疑方向,擔心讓用戶失望,我特別能共情,那種煎熬很難受。不過,當新產品收到第一份積極反饋時,那種喜悅很特別。Arc 瀏覽器不會消失,我對 Dia 和 Arc 之間的聯動很期待,我自己就是 Arc 的日常用戶。

主持人:我第一次用Arc時覺得挺適合我這種有多動癥、需要處理多件事的人,但可能不適合我媽媽。看了 Dia 后,感覺我媽媽和奶奶都能用。你怎么看?

Josh Miller:我們還在摸索 Dia 的發展方向。我一直相信 「通用網絡瀏覽器」 理念,因人各有不同,想一款瀏覽器適配所有人的想法并不現實。公司沒有改名,因為本來就有計劃針對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產品線。Arc 瀏覽器受特定人群喜愛,我們希望它能一直這樣。Dia 則希望吸引完全不同且更廣泛的用戶。

推廣 Dia 的難點在于宣傳,我們不能跟 Arc 現有用戶說他們一定會喜歡 Dia,因為 Dia 是為其他人群設計的。我理解有人會不滿,雖然我們一直想做多條產品線,但實際做法可能讓人難接受。現在還不確定 Dia 最終會吸引哪些人,但我們想讓瀏覽器變得很不一樣。

主持人:你之前做 Arc 瀏覽器時方向不明確,現在卻對 Dia 的目標用戶很清晰,是什么出現了這樣的轉變?

Josh Miller:促使我做新產品 Dia 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我發現大學好友手機里裝了 Arc 瀏覽器卻從未用過。我一向工作生活分開,不跟朋友聊工作。但后來問了才發現,雖然他們想支持我,但 Arc 瀏覽器并不適合他們。這讓我意識到 Arc 瀏覽器存在問題,它雖有 「人情味」,但復雜難懂,本質偏向極客風格。我喜歡簡約產品,但在做 Arc 總想把所有功能都加上,反而雜亂。現在,我想做一款簡約、有針對性的產品,讓愛我卻沒用 Arc 瀏覽器的人也能產生共鳴。

主持人:Dia 是融入 AI 元素的瀏覽器,你怎么看待把 AI 融入瀏覽器的產品理念?同時,在應對媒體負面評價與吸引更多用戶,怎么平衡?

Josh Miller:你想問怎么讓對 AI 或 AI 驅動產品持懷疑態度的人也興奮起來,我們的方法是什么?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我們會慢慢尋找。開發一款 AI 瀏覽器確實難,但會一步步摸索。我自己用 AI 產品時,體驗也時好時壞。

現在很多人習慣用 AI 操作電腦,但 AI 效率不高,輸出內容常讓人困惑,所以 「易用性」 是核心關鍵。就像電腦從命令行到圖形界面的轉變,我們也希望在這方面努力。AI 很有用,去學校看看學生怎么用就知道了,但問題是怎么跟瀏覽器結合?目前還沒清晰思路。現在行業里對于 LLM 的討論太多太亂,反而掩蓋了技術真正的價值。我們的目標很單純,就是像蘋果的 iMac 一樣,做出一款上手容易、真正好用的產品。

02

Dia 的營銷策略:

放低姿態

主持人:新產品 Dia 的宣傳和品牌塑造有什么計劃?從公司角度看, 「瀏覽器」 這詞用在新產品上還合適嗎?感覺你們在回避新產品最核心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Josh Miller:我們公司叫 「The Browser Company」,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做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瀏覽器,這名字在疫情前,還在紐約得時候就有了。我妻子每天花七個小時在 「瀏覽器」 里處理應用和文件,它更像是一個計算機或操作系統。從技術角度講,它是一個計算環境, 「瀏覽器」 這個詞語易誤導人,我們一直覺得奇怪。現在我們正在討論新產品得命名,不確定是用 「瀏覽器」 相關的詞匯還是起一個新的名字。

Arc 瀏覽器推廣時基本沒規劃,當時只想讓最初 10 人、100 人喜歡,然后靠自然增長發展,到現在都沒傳統的營銷頁面。但在推新產品 Dia 時,我們打算提前想清定位和描述,不像 Arc 那樣做完了才想。喜歡 Arc 的人也很難用簡潔話說明白它是什么、為什么喜歡。所以雖 「瀏覽器」 不太準確,但為用戶理解方便,新產品可能還是會用這個詞。

主持人:我很喜歡你們 Arc 瀏覽器公開交流的宣傳方式,真實且容易得到信任。但你發推文說,新年決心是要少聊開發的產品,我很疑惑。另外,若產品在宣傳上過于依賴人際交流,是難以規模化的,而且你們的產品是面向全球人群,那怎么擴大宣傳效果?

Josh Miller:其實我不確定哪種做法是對的。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

一是溝通看時機,團隊成員生活不順時,重要的技術問題也得先放放;

二是推第二款產品出發點是好的,但引發了一些很強的 「負反饋」。過去用戶關于產品使用的真實分享可以引起共鳴,但現在我感覺像是一個 13 歲的孩子,有很多新想法想聊,卻沒考慮目標用戶及感受。所以決定先放低姿態,不多聊產品,尊重和理解用戶的反應

三是在開發 Arc 瀏覽器時,我們常分享未完善原型,雖然很多嘗試都失敗了,但受到了很多關注和反饋。現在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像以前展示原型,用戶更想看成品。鑒于 Dia 的反應和產品進展,與其說一些 「籠統套話」,不如等產品差不多了,讓產品自己說話;

四是我曾給奧巴馬工作過,現在輿論環境嘈雜,跟公司起步時不一樣。這次會盡量公開透明,但會等到能展示實際成果時再交流。

主持人:我畢業這幾年在初創公司,沒有技術背景,常被工程師要求做產品推廣。以前以為產品好,放熱門渠道就能吸引注意,現在產品太多,沒有精心策劃營銷很難 「出頭」。你們做的事,比如建立公眾影響力、做視頻、做播客等,看似偶然,背后可能有精妙策略。請您分享下背后的想法,是怎么做到看似不刻意營銷卻做出好內容,帶動朋友參與?

Josh Miller:得澄清,我們真花了很多力氣,不是沒努力。我們做 YouTube 視頻等不是偶然,是精心進行了策劃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才收獲到很多意外好處。我們以 「有趣內容」 為核心,也請了厲害的人。我們團隊里的 Nash 女士的逆向思維很有代表性。當時很多公司喜歡發做得好但無署名、內容空洞的博客文章,或辦大型產品發布會。我們卻反過來,做簡單視頻,讓很多團隊成員都參與進來。這種 「逆向思考」貫穿在我們的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里。雖然沒有固定的 「逆向操作」 規則,但打破預期、制造驚喜可能是品牌推廣最有效方法,能讓大家主動分享,包括網上分享和向朋友推薦。

主持人:從影響力出發,產品理念與故事講述方面,講述產品故事的關鍵是什么?為何這樣做能吸引大眾、實現病毒式傳播?

Josh Miller:產品故事要產生影響力,不是單一因素就能決定的,我認為需要在很多方面出色才行。產品自身得有真價值,如今可靠而且能顯著帶來價值的 AI 工具本就稀少,即便創造出新價值,還得保證像對 Arc 瀏覽器有使用障礙的人群也能輕松上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面要考量。這是個艱巨任務,我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答案。

03

Arc 的教訓:

被用戶 「牽著走」、只做了表面優化

主持人:創業者要不要聽用戶反饋?我很好奇你個人對用戶反饋怎么看,以及它怎么融入到像瀏覽器這樣類似系統應用的大體系里?以及什么時候會覺得某個用戶的意見不重要,又或者有些意見可能只有一個人提,但它可能反映了 20% 到 30% 的人群體驗,這種情況怎么判斷?

Josh Miller:我們在處理用戶反饋的時候,是基于一個更高層面的原則、理念和價值觀,包括用戶反饋在內的所有反饋,都是在這個框架內去考慮的,不會去打破這些原則。

我是學社會學出身,我對科技感到興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 「人」。所以我們最早招的員工里,就有一位是做用戶研究的。從公司一開始,用戶反饋就是產品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我們重視員工的反饋一樣,用戶反饋是這種重視的自然延伸。雖然我們是一個非常重視用戶反饋、重視人的公司,但我們不像有些公司那樣,為了優化某些指標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用戶反饋推動我們往前走,幫助我們把產品做好,但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信念,不會跨越那個邊界。

用戶反饋在某個階段確實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第一家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可能在很小的圈子里有人聽說過,但實際上根本沒人用,用戶留存非常低,當時完全是沒方向的。做第二款產品 Arc 瀏覽器的時候,我和聯合創始人就是憋著一股勁,想做出一個真正受人喜歡的產品。做最初的用戶引導時,我甚至想的是,如果能有 100 個人喜歡我們的產品就好了,當時覺得日活做到一萬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但當時我們太專注于讓這一萬個人喜歡了,卻沒有想清楚這一萬個人到底是誰?產品的未來方向到底是什么?因為用戶喜歡了會去邀請朋友,它是會慢慢擴散的。

相對來說,我們的新產品 Dia 跟 Arc 瀏覽器相比,挑戰是不一樣的。Arc 瀏覽器剛開始沒有一個特別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就是一邊做讓用戶喜歡的東西,一邊去學習,結果做出來的產品有點雜亂。雖然我很自豪,也很喜歡它,但現在回頭看,當時確實太被用戶反饋牽著走了。而 Dia,用戶反饋依然很重要,也非常能給我們動力,但我們會更謹慎地去思考,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做產品,會更堅定地守住自己的信念,確保我們不會對那些只是因為喜歡產品而給反饋的人,做出過度的反應。

主持人:請您再詳細聊聊 Arc 瀏覽器的 「個性化」 和 「工具打造」 這兩個點。在 Arc 出現之前,感覺瀏覽器這個東西總是缺乏交互性。

說到個性化,我想到兩種方式:一種是用戶自己去主動創造工具,這體現的是一種制造者和使用者的關系;另一種是工具能夠主動去適應用戶的需求。基于你們現在做的事情,更偏向于哪一種呢?

Josh Miller:我覺得這里面有很多方面可以講。Arc 瀏覽器從一開始做的時候,我們就把開發過程保持在一個比較開放的狀態,因為我們需要用戶來試用原型,然后給我們反饋。幾周前有個小范圍的試用,反饋里有人提出很多問題,也有人很認可,這些真實的聲音幫助我跳出了原有的思維框架,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多么需要這些反饋。

說到個性化,還是拿我妻子用 Chrome 瀏覽器的情況舉例。傳統的瀏覽器就像千篇一律的酒店房間,沒有什么個性。但我們生活中的家,都是精心布置的。所以 Arc 瀏覽器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做 「你在互聯網上的家」,是希望能讓瀏覽器成為用戶真正專屬的空間。但說實話,Arc 瀏覽器在這方面只做到了改改顏色、給標簽頁重命名這些比較表面的東西,離我們想要的極致個性化目標還差得很遠。

對于我們的第二款產品 Dia,借助新的技術,用戶自己主動定制工具,或者工具去主動適應用戶,這兩條路徑都有了新的可能性,而且還能降低使用的門檻。現在有了像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輸入、深度學習這些新技術,無論是用戶自己去主動定制工具,還是工具能夠主動去適應用戶,都有了全新的實現方式,甚至可以大幅降低使用的門檻,讓更多人能夠使用。

以前, 「在互聯網上有個家」 只是一個沒完全實現的理想,我們只做到了改變瀏覽器界面顏色這些比較表層的東西。現在,我們可以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去實現這個目標了,但 「個性化」 這個詞可能已經不足以準確概括了。我們還在探索,希望跟用戶一起,讓大家真的能在互聯網上找到那種 「家」 的感覺。

04

「少討論多原型」

不卷底層更看重 「交互」

主持人:公司的文化建設理念是自上而下傳達,還是自下而上形成?產品發布時,決策者是誰?

Josh Miller:確實會有焦慮。我坦白,在我二十多歲做第一家公司時,我做得不好。我本身不懂技術,從小也沒怎么搗鼓電腦,只是喜歡互聯網。進入創業這行很偶然,當時學 Mark Zuckerberg 和 Steve Jobs,覺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對細節抓得很死,結果錯了。

創辦瀏覽器公司時,我們先定大目標,大家在價值觀和野心上達成一致,招背景多元的人。這些人不僅專業厲害,還熱愛創造和藝術,看問題全面。我們推崇 「少說多做」,多做原型的文化。做出原型后在團隊分享,大家試用。這種自下而上、靠原型推動的模式,沒有死板體系。現在看,哪些行得通,哪些不行,很容易判斷,因為瀏覽器是每天都在用的產品,試用原型時能直觀感覺到好用與否。

主持人:深入聊聊原型制作模式:給員工想法或思路后,讓他們自由創作,這聽起來抽象。能否舉例說說原型是怎么做的,以及如何轉化為實際產品?

Josh Miller:以新產品 Dia 為例。當我們有 「讓瀏覽器更主動,能在合適時候提醒用戶」 的想法時,會給團隊一個為期六周的任務,讓他們自由做實現功能的原型,然后我們先試用幾周。我們通過長期實踐來形成內部判斷標準,比如在 Slack 協作軟件里有多人討論或有人反復表示喜歡,說明這款產品的原型有趣且有潛力。但一開始需要給出一個相對具體的指示或想法,能夠說明新功能的大致情況。

具體到實際操作上,我們會把員工分成跨職能小組(pod),以六周為一個周期,給大家一個模糊的方向,讓大家自由去探索實現。這種方式可能會因為溝通不到位失敗,但也會產出很多好東西。

主持人:這讓我想到 Airbnb 的 Brian Chesky 把軟件開發當硬件發布,集中精力打磨功能再發布。這和常見的一兩周沖刺周期不同。通常短周期是快速驗證功能可行性,再決定方向。想聽您分享下,為什么傳統的一兩周沖刺周期不適合瀏覽器公司?多個想法是并行推進的?

Josh Miller:我們設定了為期六周的 Milestone,是為了定重要目標,避免工作散亂。但六周時間到了,工作并不會就此停止。像發布 Arc 瀏覽器時一樣,每周都有新功能更新,工作節奏是交錯前進的。對于長期項目,計劃以六周為周期,但中間一兩周也會靈活調整。我們會把六周拆成三個兩周的 「子周期」,子周期內不會改大目標方向。六周時間里主要是充分嘗試各種原型,小團隊可能試五六個想法,發現第三個不錯,后面四周就集中優化。劃分兩周階段,是為小范圍檢查,避免像六周結束時人員和目標會有大的變動。

主持人:從公司創立起就是這種模式嗎?還是和團隊規模有關?

Josh Miller:這個模式從一開始就這樣。前六個月大家摸索,之后這樣的工作模式就延續下來了。現在我們的團隊規模變大了,我們還是堅持在用這種工作模式。

主持人:目標是為了指明方向,那目標是怎么定下來的?是和聯合創始人商量?或者整個團隊參與?決定目標的起點在哪?有哪些因素影響目標形成?

Josh Miller:定目標方式很靈活,可能有點隨意。以新產品為例, 「速度要快、延遲要低」 這類長期目標,有整體規劃,之后我就不深入參與了,主要是由我們的工程師每六周推進。關于新想法來源,我在其中的影響更大些。我對 「個性化」 更感興趣,我覺得新時代的軟件應該是 「一人一物」、量身定制,且在設備本地、保護用戶隱私的情況下實現。我經常在深夜靈感爆發,把想法丟給團隊,給他們探索方向。這算自上而下指令,只是定大方向,具體實現還是交由項目成員自由發揮。

主持人:您提到 「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在瀏覽器競爭激烈、AI 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怎么保持這種 「力場」?如何保護和打磨想法,傳遞給團隊并推向市場?

Josh Miller:狀態好時,我能夠清楚地聽到內心聲音,判斷想法對錯,堅持 「假設自己不知道」 原則。但過去一年,內外干擾比較多,我經常會迷失方向。最近一兩周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今年年初時我特別難熬,容易沮喪、懷疑自己。狀態 「在線」 時, 「現實扭曲力場」 就會很強大。我希望狀態更穩定,少被外界干擾,或掌握快速從低谷走出來的辦法。狀態起伏是常態,我已經習慣了。同時,我現在也在嘗試,比如下周去度假不帶電腦。

注:「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源自對史蒂夫·喬布斯的描述,指通過個人魅力和信念影響他人,使不可能變為可能。

主持人:你們基于現有地技術去構建產品,而不是去開發底層、前沿的技術。這對于構建產品來說有什么特別優勢?怎么給技術打造一個 「實體」,形成競爭優勢?

Josh Miller:這有幾個方面可講。我現在只想做出自己喜歡、大家也喜歡的產品,還沒怎么想未來如何競爭。技術上我們沒有訓練基礎大模型,但我相信未來的每個功能都有對應微調模型,就像蘋果軟硬件垂直整合一樣。我們做的是,產品需要特定功能時,針對性地對模型大量微調,讓它適配功能。雖然沒有自研基礎大模型,但我們建立 「數據飛輪」,讓底層模型精準服務特定功能。我們發現,即使不從頭訓練大模型,也能做出好效果,這可能是未來五年的趨勢。

最關鍵的是,我們認為這是一個 「交互」的問題。計算機發展史上,iMac 是為互聯網時代打造的友好易用電腦。我們覺得只要在界面設計、用戶體驗以及功能模型精細微調方面做好,長期會產生綜合優勢。現在我們像做藝術品,希望做出讓自己驕傲的出色產品。如果 Sam Altman 來模仿,我們再想應對辦法。

05

作為剛需的瀏覽器,

已經好多年都沒變化了

主持人:為什么要做瀏覽器?很好奇 The Browser Company 的由來。

Josh Miller:我之前換過幾份工作,每次工作時都感覺找到了人生方向,即使在風投公司也這么覺得。不過,回頭看看,那些最讓我難忘的經歷,都和特定的人、特定的團隊緊密相關。那時候我就想,一定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些真正讓自己開心的事。

我 20 歲時,在紐約一場活動上認識了我的第一位聯創 Hursh Agrawal。后來我們重逢后開始琢磨著一起創業。我們列了一份業內的 「夢幻名單」,希望能把那些我們很欽佩的人聚到一起,做一些有挑戰、能長期做下去的項目。這樣既不會覺得無聊,也能有長遠的合作。

當時我在 Thrive 工作,正好趕上移動設備興起,尤其是 iPhone 帶動的熱潮。回到科技行業后,我發現像 Notion、Figma 這些熱門的網絡應用,都非常依賴桌面瀏覽器,而這個領域好多年都沒什么變化了。另外,我妻子給一位 76 歲不太懂科技的藝術家工作,她每天處理事情幾乎全是用 Chrome 瀏覽器。

這些經歷促使我下定決心開始創業:

  • 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大事。

  • 桌面瀏覽器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 瀏覽器是很多人的日常剛需。

和很多帶著明確的問題去創業的公司不同,我們起步時更多是基于這些觀察和想法,實際上并沒有特別清晰的規劃。這可能聽起來有點老套,但這確實是我們的真實故事,總體來說是件好事。

主持人:你提到的這一點特別有意思,就是在沒有明確計劃的情況下,卻要做充滿野心的事情,而且這些事不是單純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那你是怎么規劃和搭建這樣一個既有野心又能不斷探索的平臺的?

在這個充滿創意、可以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又怎么保證不會偏離方向?這聽起來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你心里覺得 「有野心的事情」 具體是什么樣的?相比舊金山的創業者,紐約的創業者在野心的格局和規劃上,好像有一些自己的獨特困擾。

Josh Miller:每個人對 「有野心」 的理解和興奮點都不一樣。比如對安全工程師來說,開發一個很有未來感的瀏覽器,可能就覺得很有野心、很受激勵,但對我不是這樣。我大學學的是社會學,比起科技,我更喜歡人和文化的東西,接觸科技也比較晚。對我來說,做瀏覽器的野心,是看到大家花這么多時間在上面。我在洛杉磯長大,受洛杉磯城市規劃總監影響,對城市和空間很感興趣。當看到我妻子每天對著電腦工作八小時,我就想,如果能改變這個人們每天都要待的 「空間」,那會非常有意義。當然,我們團隊里其他人可能會從安全等別的角度感受到野心。

另外,這也和我一個比較重要的經歷有關。20 歲時,我在紐約一個活動上認識了聯合創始人 Hursh Agrawal。當時大家普遍覺得紐約不太適合創業,應該去舊金山。但很幸運,我通過人脈認識了 Twitter 的聯合創始人 Evan Williams 和 Jason Goldman 。他們愿意投資我們,還邀請我們去舊金山,在他們辦公室工作。

主持人:Twitter 的所有聯合創始人后來都被 Twitter 解雇了?這對創始人來說挺不友好的,感覺有點奇怪。

Josh Miller:那會兒公司情況很不穩定,但我特別感謝這些社交媒體界的 「教父們」,我們才能夠在舊金山創立公司。剛到舊金山,我滿懷希望地給 Evan 講我們的計劃,結果他說: 「Josh,我老實跟你說,沒人知道正確答案,那些成功的人也都是在摸索,運氣占很大一部分。」

這句話讓我挺失望的,畢竟大老遠跑來,本以為他們會特別有主意。但恰恰是這句話,對我后來的職業選擇和看世界的方式影響特別大 —— 我意識到,其實大家都是在邊走邊看,隨機應變。這也成了我們做事情的一個基礎邏輯:面對未知,我們到底怎么往前走?這一直是工作的核心。

主持人:你們設計瀏覽器產品的初衷是作為用戶和互聯網的交互界面,而且它還決定了會展示什么內容,那怎么去建立和維護跟用戶之間的信任呢?這是你們特別關注的一點嗎?

Josh Miller:我們剛開始創辦公司的時候,回看科技行業過去的十年,我們的一個很大愿景是想打造一臺全新的“電腦”,我們抱持著一些很深刻的理念來做這件事。我這輩子大部分時間都討厭大多數科技公司,也不信任它們。而我們不過是一群默默無聞的人,憑什么讓用戶把所有東西都交給我們呢?我們認為,科技公司很難只靠嘴上說說就改變別人的看法。而如果朋友問我有沒有靠譜的科技公司,我會根據我認識的人來判斷和回答。

現在很多人通過 YouTube 視頻、發推文或其他途徑了解我們公司,這些內容的出發點并不是為了營銷,更多是為了建立信任。我們的想法是,如果你要信任我們,你就得先了解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因為我們會做很多事,你得盡可能多地看到和接觸我們,不一定需要所有人,但接觸的人越多越好。通過產品,我們能不能真實地展現出我們是誰?用戶能不能通過產品了解我們,然后建立信任?這樣一來,就算以后我們遇到很麻煩的問題,用戶可能會想,‘雖然這件事不太好,但我喜歡這幫人,我信任他們,我知道他們的價值觀。’

在推出第二款產品的時候,過程很艱難,我們希望還能沿用做 Arc 瀏覽器時建立信任的那一套,就是在產品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就展現出我們不完美的樣子,比如在過渡期做播客,及時地把情況公開。可能五年前有效的方法,現在不一定管用了,但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一個思路。另外,就像 AI 離不開背后的人一樣,現在科技在我們文化里的重要性,無論好壞,都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高,特別是一些科技圈的人物,經常會出現在新聞里。當我們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屢屢碰到挫折的時候,該怎么去建立信任?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200人施工隊下班救一命!山東爆炸幸存者怒吼:我們是用命換飯碗

200人施工隊下班救一命!山東爆炸幸存者怒吼:我們是用命換飯碗

行者聊官
2025-05-28 12:47:13
老公華為年薪100多萬,讓我全職。媽媽認為他掙得多就要“舔”著

老公華為年薪100多萬,讓我全職。媽媽認為他掙得多就要“舔”著

螞蟻大喇叭
2025-05-29 18:40:52
官方:本澤馬獲得2024-25賽季沙特聯最有價值球員

官方:本澤馬獲得2024-25賽季沙特聯最有價值球員

懂球帝
2025-05-29 05:59:01
楊穎又整容了?網友:挑眉、撇嘴是對自己美貌的絕對自信!

楊穎又整容了?網友:挑眉、撇嘴是對自己美貌的絕對自信!

情感大頭說說
2025-05-28 02:58:21
中山美穗去世留巨額遺產!兒子斷聯十年無意繼承

中山美穗去世留巨額遺產!兒子斷聯十年無意繼承

葫蘆哥愛吐槽
2025-05-29 14:19:28
醫生調查發現:男性若長期不飲酒,用不了多久,身體或有4大變化

醫生調查發現:男性若長期不飲酒,用不了多久,身體或有4大變化

小俎娛樂
2025-03-22 16:17:17
李宗盛,戳穿了林志炫被淘汰的真正原因,也給華語樂壇敲響了警鐘

李宗盛,戳穿了林志炫被淘汰的真正原因,也給華語樂壇敲響了警鐘

簡讀視覺
2025-05-27 22:20:02
四川挖出一具遺骸,腳帶7公斤鐵鏈,腳踝釘著4顆鉚釘,經考證,他是失蹤40多年的……

四川挖出一具遺骸,腳帶7公斤鐵鏈,腳踝釘著4顆鉚釘,經考證,他是失蹤40多年的……

財經三分鐘pro
2024-12-19 22:21:42
中國主導的國際調解院,罕見缺少了3個國家,為何俄羅斯沒參加?

中國主導的國際調解院,罕見缺少了3個國家,為何俄羅斯沒參加?

一頁史書
2025-05-29 16:58:18
神射手回歸CBA,廣東北京將激烈爭奪,誰能勝出?

神射手回歸CBA,廣東北京將激烈爭奪,誰能勝出?

體育籃球弟
2025-05-29 01:50:03
電腦沒關,上司和我的貓聊了一晚上? 哈哈哈哈哈好精彩的對話!

電腦沒關,上司和我的貓聊了一晚上? 哈哈哈哈哈好精彩的對話!

滑稽斑馬呀
2025-05-23 11:44:04
雙腿突然有3個異常表現,大概率是肺部已經癌變,愿你一個也沒有

雙腿突然有3個異常表現,大概率是肺部已經癌變,愿你一個也沒有

DrX說
2025-05-27 12:41:12
研究發現:若晚餐經常吃太早,不超半年,胰腺或迎來6種不良變化

研究發現:若晚餐經常吃太早,不超半年,胰腺或迎來6種不良變化

除夕煙火燦爛
2025-04-20 15:02:22
保密期限終到期,中央首長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開

保密期限終到期,中央首長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開

瀚霖學史
2025-05-29 07:15:02
隆戈:那不勒斯為阿萊格里開600萬歐年薪,米蘭開350萬+獎金

隆戈:那不勒斯為阿萊格里開600萬歐年薪,米蘭開350萬+獎金

直播吧
2025-05-29 05:35:08
一覺醒來,黃一鳴沉默了!王健林每次賣萬達,黃一鳴恐怕心都會痛

一覺醒來,黃一鳴沉默了!王健林每次賣萬達,黃一鳴恐怕心都會痛

小咪侃娛圈
2025-05-28 10:53:34
美國對中國斷供 EDA:包括新思科技、Cadence、西門子EDA

美國對中國斷供 EDA:包括新思科技、Cadence、西門子EDA

云頭條
2025-05-29 09:59:18
4-2,37歲梅西飆世界波+驚艷挑射+無敵擺脫妙傳,率隊終結4輪不勝

4-2,37歲梅西飆世界波+驚艷挑射+無敵擺脫妙傳,率隊終結4輪不勝

側身凌空斬
2025-05-29 09:39:14
俄媒警告:如果德國援烏武器打擊莫斯科,俄“唯一選擇將是打擊柏林”,甚至摧毀德國境內導彈生產工廠

俄媒警告:如果德國援烏武器打擊莫斯科,俄“唯一選擇將是打擊柏林”,甚至摧毀德國境內導彈生產工廠

魯中晨報
2025-05-29 14:45:11
火爆現場!安東尼與恩佐激烈沖突,桑喬連忙護住安東尼,太刺激了

火爆現場!安東尼與恩佐激烈沖突,桑喬連忙護住安東尼,太刺激了

側身凌空斬
2025-05-29 10:59:57
2025-05-29 22:11:00
FounderPark incentive-icons
FounderPark
關注AI創業,專注和創業者聊真問題
762文章數 13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科技要聞

英偉達財報炸裂 黃仁勛卻嘆退出中國太可惜

頭條要聞

疑因2年前的一句"阿姨" 男子遭電話短信騷擾不敢回家

頭條要聞

疑因2年前的一句"阿姨" 男子遭電話短信騷擾不敢回家

體育要聞

納達爾,法網,漫長告別

娛樂要聞

辛柏青沉默8天后,這些事還是發生了

財經要聞

若對等關稅叫停,特朗普還能怎么加關稅

汽車要聞

換上高爾夫GTI同款2.0T動力 新凌渡L GTS實車曝光

態度原創

親子
本地
時尚
健康
公開課

親子要聞

孩子脾胃虛,眼底發青,這碗水煮給孩子喝

本地新聞

云游中國 |來仰天湖大草原,一起策馬奔騰

鞋子專場|| 舒服到能暴走的鞋,我幫你們找到了!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常州市| 六枝特区| 平湖市| 富裕县| 克拉玛依市| 修水县| 郴州市| 延庆县| 滨州市| 张北县| 临江市| 长宁区| 资溪县| 吉安市| 焦作市| 义乌市| 许昌县| 建德市| 玉环县| 牡丹江市| 彭山县| 封开县| 桑植县| 长兴县| 汽车| 玉树县| 六盘水市| 岱山县| 温宿县| 德保县| 永丰县| 丘北县| 苍梧县| 东宁县| 石林| 简阳市| 丰城市| 西安市| 鄂州市|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