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在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上,我國與沙特核與輻射監管委員會簽署了《核能發展安全與安保合作諒解備忘錄》。近年來,我國在核能、核技術應用等方面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緊密。核能方面,我國與阿聯酋、沙特在核電運維、核燃料供應、鈾釷資源勘查、核安全與核安保等方面開展了務實交流合作。核技術方面,我國安檢輻射探測設備批量出口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并在大型活動中實現規模應用。
這份協議的核心條款堪稱刀刀見血:中國將為沙特建設核電站提供技術援助,解放軍安保團隊或將長期駐扎沙特,兩國還將聯合開發鈾濃縮技術——要知道,美國曾以核擴散為由,嚴禁沙特發展鈾濃縮能力!沙特這波操作絕非臨時起意。早在2022年國家最高領導人訪沙期間,兩國就簽署了34項合作協議,將“一帶一路”與沙特“2030愿景”深度捆綁。更致命的是,沙特石油人民幣結算試點已秘密運行兩年,這次核能合作無疑是為“去美元化”裝上火箭推進器。
沙特王儲(資料圖)
再說了,當下的美國已經不是沙特的第一大伙伴,而更多的成為商業領域的競爭對手,畢竟美國也已經成為了能源出口大國,這更是加劇了兩國的矛盾。唯一的合作點就在于安全,一邊是伊朗給沙特造成的影響,而另外一邊卻是美國的盟友以色列的威脅,而這兩個都是準核能國家,就沙特沒有,所以沙特想找到平衡就需要得到核能發展的機會。只是之前本想求助于美國,但是被美國用嚴苛條件限制了,現在找到中國,則意味著,未來的安全也可以逐漸擺脫依賴了。
沙特與中國的合作不是孤例。阿聯酋、中國簽下1500萬噸LNG大單,歐洲、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也越來越復雜。中東國家開始嘗試“去美化”,不再把所有雞蛋放在美國這只籃子里。“中國成為中東國家眼中的‘新朋友’”,不僅因為中國市場巨大,更因為中國能提供更靈活的技術和資金方案。中美博弈進入新階段,中東國家正在重新布局自己的外交和經濟戰略。這種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突發事件”,而是全球力量此消彼長的必然結果。
綜合美國“政治新聞網”、俄羅斯塔斯社報道,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當地時間22日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5月13日至16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這三個中東國家。“政治新聞網”稱,萊維特表示,此次訪問旨在加強與中東國家的關系,“他(特朗普)將舉行多場雙邊會談,我們期待此次訪問”。報道提到,近幾個月來,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向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外交支持,包括就俄烏沖突和加沙地帶持續沖突協助舉行停火談判。
特朗普(資料圖)
當特朗普宣布轉向中東時,外界也在紛紛猜測美國此舉背后的戰略考量。事實上,沙特等國在俄烏沖突和加沙問題上的斡旋作用,對急于從地緣沖突泥潭中抽身的美國來說,算是一大助力。當然,中東土豪國家“多金”的屬性,也是特朗普首訪地放在這里的主要原因。美國“政治新聞網”就披露,沙特王儲薩勒曼已承諾向美國追加6000億美元投資,以換取美國在中東安全事務上的支持。其實就是變相的“保護費”。畢竟中東國家長期向美國交“保護費”以換取安全,并不是什么秘密。
這趟中東之行,不是新時代的外交開篇,而是舊時代的最后掙扎。特朗普要的不是真正的中東和平,而是中東的石油美元、軍火市場和國際聚光燈,一個注定走向衰落的帝國,正在用盡最后的外交資本,演繹一場驕橫與焦慮交織的地緣狂飆。
然而中東已非昔日“聽命于華盛頓”的油田,而是逐步走向自主、聯通與多邊化的新大陸。美式霸權的舊劇本,早已演不出新的結局。中東之行,只不過是這場戲里最后的“黃金謝幕”。
特朗普(資料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