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云潭
十年磨一劍。
十周歲的平安醫療養老旗艦——平安健康于去年實現首次盈利上岸后,今年一季度繼續向上生長。
對平安集團來說,這是一次里程碑。標志著,這艘全球金融巨艦從“純金融服務”向“金融+服務”轉型的勝利,更是對“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模式的再一次驗證。
覆蓋“搖籃”到“天堂”,醫療養老更是一個長坡厚雪,甚至永不凋零的賽道。盈利后的平安健康,依托平安這棵大樹,根系扎得更深,枝葉更加茂盛。
【翻身,十年的等待】
“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而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
經歷十年的風雨,這個“未來”的期許持續兌現它的價值。
去年,平安健康首次實現調整后凈利潤1.58億元后,今年一季報勢頭繼續向好。
根據財報,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實現營收10.6億元,同比增長25.8%;經調整后凈利潤5790萬元,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盈利能力加速釋放。
連續兩份財報實現盈利,標志著,經過十年探索,平安健康邁入了正向循環的商業化軌道。
更為振奮的是,平安健康于2024年打造的F端醫療理賠協同、保險+醫養會員模式,以及企業健康管理業務模式成效顯著。
一季度,F端及B端企康業務增長43%,B端累計服務客戶數超2100家,付費用戶數同比大增45%。
與此同時,繼續深化建設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兩大服務樞紐,家庭會員權益用戶超2000萬人;居家養老權益用戶數較2024年末增加15%。
自2021年四季度啟動全面轉型,2022年進入戰略轉型2.0,如今成功實現戰略轉舵的勝利。平安集團在醫療養老這條艱難道路上,曙光已現。
而且,醫療養老板塊對中國平安助推作用愈發明顯。一季度,集團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379.07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壽險及健康險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268.64億元,同比增長5%,快于整體增速。
在醫療養老板塊的賦能下,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達128.91億元,增速高達34.9%。
可以看出,經過過去幾年的調整,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并行、科技賦能的戰略體系正不斷迸發出生命力。
十年的等待,從起初的風光到陷入調整蘊勢期,再到轉型發力,平安健康的價值也再度被市場認可。
【差異,協同的潛力】
醫療界有一個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一個國家的醫療系統很難同時兼顧“效率、醫療技術以及費用便宜”。
互聯網醫療曾被看作打破“不可能三角”的X力量,但時至今日,無論是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還是叮當健康,他們本質更像是“貨架藥品電商”,這些平臺更像是“賣藥的”,而非“看病的”。
比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自營藥品收入占比長期超過八成,叮當健康幾乎全部依賴醫藥O2O。
囿于種種因素,盡管醫療服務被視作星辰大海,但放眼整個資本市場(A+H),真正能夠代表支付方,整合供應方,提供性價比醫療養老服務的,有且僅有平安健康。
自娘胎里出生起,平安健康就具備了獨特基因和深厚優勢,依托排名世界500強第53名、全球保險集團品牌價值第一的中國平安,以“支付方”角色整合醫療資源,構建了“金融+醫療+AI”的超級生態。
應該說,平安健康是真正打通“醫險任督二脈”的第一家,目前看也是唯一一家。
拆解平安健康,極為關鍵的優勢就是自身“醫險協同”帶來的基因稟賦,造就了獨特差異化和深厚壁壘,以及長期的增長引擎。
其一,平安集團提供了規模巨大的“流量池”——2.45億個人客戶+6.7萬企業客戶+超2900萬服務企業員工。
巨量寶藏為平安健康提供了肥沃土壤。今年一季度末,平安2.45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客均合同數約3.37個、客均AUM達6.12萬元,分別為不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個人客戶的1.6倍、4倍。
去年,平安健康2049家企業客戶中,86%來自平安集團渠道,享有醫療養老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的約70%,超2100萬平安壽險的客戶使用健康管理服務。
其二,根據不同場景、客戶需求,分層精準設計產品,提升黏性。
F端:通過“保險+醫療”、“保險+養老”模式與集團綜合金融業務深度耦合,形成“保險+醫養會員”、“醫療理賠協同”、“醫健權益服務”三大模式。
比如,協同平安壽險進行“保險+居家養老”場景創新;對醫療險、意外險等客戶,豐富和升級保單中的醫健服務權益,從重疾險、醫療險等險種,向儲蓄險等險種協同覆蓋。
B端:煥新“中國平安企業健康保障計劃”,領跑企業健康管理新賽道,實現對不同場景和客戶的需求精確適配。
其三,整合優質醫療供給方,形成“324”業務模式,代表三大支付方,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到線、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服務網絡,形成“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兩個樞紐角色。
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是終端客戶關注的焦點。打通優質供給方,亦是平安健康相較于其他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核心優勢。
截至一季度末,平安內外部醫生團隊5萬人,合作醫院近3.7萬家,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10.5萬家,合作藥店近23.9萬家,較年初新增3500多家。
結合“四到”服務網絡,平安健康可以承接用戶個性化需求,也會刷新用戶對平安健康服務能力的印象,進而轉化為業績成果。
兩大服務中樞,“平安家醫”通過“11312”一站式主動管理服務體系,滿足用戶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養老管家”通過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醫生管家三位一體,構建“居家養老+旅居養老+機構養老”多格局服務體系。
2024年,平安健康付費用戶數3140萬人,在整個平安集團2.4億個人客戶數的滲透率才13%;B端企業客戶2049家,在集團企業客戶中的滲透率僅有3%,僅是平安體系內,醫險協同就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遑論整個國內市場。
而且,醫療服務可提升保險產品的競爭力,而保險支付又保障醫療服務的持續性,互相促進,交叉賦能,實現商業飛輪螺旋上升。
【價值,終將綻放】
從起初資本眾星捧月,到中期行業祛魅進入調整轉型期,再到如今2.0落地綻放,平安健康的發展是一場自我打破、重塑與成長的價值再現。
2014年,公司以在線醫療健康服務起家,通過四大業務板塊形成“醫+藥+險”的業務閉環,這是戰略1.0階段;2021年底,開始打造“管理式醫療+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健康服務”的商業模式,2.0轉型正式起航;當前業務調整已經完成,醫險協同模式也在數據上得到驗證。
從1.0到2.0,表面是數字的變化,背后是醫險協同的進一步深化。
2024年高毛利的醫療服務業務增長近5%,健康服務相對穩定,創新業務養老服務板塊暴增4倍多,呈現強勁成長態勢。
預計到203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0%以上,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升至30萬億元,占GDP的十分之一強。
平安健康認為,未來的養老格局將是“9073”,即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養老服務賽道方興未艾。
尤其是居家養老空間極為廣闊,2024年,平安健康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75個城市,權益用戶數增長143%,實現收入2.8億元,同比勁增413.5%。
未來,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平安健康將基于自身基因,從F/B端向2C端裂變增長,打造第二成長引擎。
縱觀全球金融業,平安一直是科技金融的旗手。在嫁接AI技術層面,平安健康也走在行業前列。
去年,平安健康升級推出多模態醫療大模型“平安醫博通”,今年2月迅速接入DeepSeek,3月推出名醫AI助理服務“平安芯醫”。借助DeepSeek的博學,融合平安醫博通的專業,公司在AI醫療垂類領域如虎添翼。
正如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李斗所強調的,評判醫療AI是否智能的關鍵在于數據支撐。基于自身高達14.4億的問診數據,平安健康打造了問診模型、導醫推薦模型等五大垂類模型。
不僅精準契合場景需求,更有效提升服務效率,平安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和健康管理師的服務效能分別提升62%、42%、55%以上,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DeepSeek橫空出世,全球資本開啟重估中國科技資產,全面擁抱AI,平安健康也迎來重估時刻。
當下,我國“金融+醫療養老”仍處于發軔初期。平安健康構建以服務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相比以藥品、產品等O2O模式,前景更加廣闊。
今年初,大股東“以股代息”,中國平安對平安健康持股份額由39.41%升至52.74%,平安集團對其并表,顯示出集團對公司的高度認可。
當前,中國資產日益受到資本青睞,平安健康股價自去年9月低點已漲超(后復權)80%。
一季報發布后,CITI花旗認為平安健康收入增長強勁,對公司在今年展現顯著增長動能持續保持信心,維持“買入/持有”評級。
深耕長坡厚雪的醫療養老賽道,平安健康的滾雪球效應才剛剛開始。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