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間,《詩酒中國心》的首期節目在浙江衛視播出。上周,看完了這檔節目的先導預告片之后,我對它的期待值還是很高的。畢竟,一邊喝酒,一邊聊詩,還是很有一些可以聊的文化內容的。不過,基于首期內容來講,這檔節目可以“埋了”——知識密集度不夠,小資情調感多余。
既然是“詩酒中國心”,就應該聊詩歌和美酒。但是,在這檔節目當中,肉眼可見的問題便是,知識密集度不夠。這種知識密集度上的不夠,主要體現在,節目當中講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同時,幾位嘉賓基于自身生發出來的感慨內容,也流于平淡,沒有更為高級的論調。
當然,講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不構成節目的原罪。一檔類似綜藝的節目,講常識,也是可取的。《詩酒中國心》最大的問題是,嘉賓們基于這些文化常識生發出來的個人內容,太平淡了,太缺乏基礎文化檔次了。比如,大冰老師說四款紹興黃酒像什么的時候,拿摩托車為例子,格調就不高,且過分小眾,缺乏個人情緒價值的普遍化感知。反之,另一位嘉賓高盛元用詞牌名說四款紹興美酒,就更容易獲得觀眾們的情緒共振感知。
《詩酒中國心》這檔文化節目,如果對比《我在島嶼讀書》和《斯文江南》的話,就很容易發現它的問題了。對比《我在島嶼讀書》,《詩酒中國心》的知識密集度就遠遠不夠。《我在島嶼讀書》當中,余華、蘇童、程永新等人,是用活化石的方式講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化。嘉賓們本身就是在口述歷史了。《詩酒中國心》的幾位嘉賓,還是缺乏更好的文化儲備和身份儲備。
對比《斯文江南》,《詩酒中國心》的掣肘之處也非常明顯。在《斯文江南》當中,話題非常明確,每一期,就是圍繞幾位中國文化名人展開,聊的內容不散,有的放矢。同時,在《斯文江南》當中,像黃曉丹等學者,總是可以基于文化內容,生出自己的感慨內容來。而且,這些感慨都是有性靈的,是真知灼見的。這種性靈與真知灼見的水平,是《詩酒中國心》當中的嘉賓們沒有的。
此外,《詩酒中國心》的小資情調感,也會讓真正熱愛文化的觀眾覺得多余。不知道為什么,在一檔文化節目當中,搞了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尤其是很多疑似AI制作的視頻內容。又是喝酒,又是唱歌的,就是知識性的內容不足。小資情調的氛圍感,是節目組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迎合那些天天泡酒吧和夜店的觀眾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