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識研究所
在京東和美團紛紛出招,打得不可開交之時,餓了么卻有可能成為最大輸家?
據(jù)科創(chuàng)板日報報道,在京東發(fā)起“外賣補貼大戰(zhàn)”后,巨額的紅包讓京東秒送的外賣單量暴增,并于4月24日突破1000萬單。同期,美團為了抵御京東的攻勢,也同樣大量“撒幣”補貼,在京東主攻的茶飲品類外賣上進行了強勢回應。
而在輿論場上,兩平臺的發(fā)聲官號“京東黑板報”和“小團有話說”明顯在隔空交手,不同社交平臺上的消費者、商家、騎手也有大量站隊、討論的情況。
但也就是在美團京東“打”到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們卻發(fā)現(xiàn),長期占據(jù)外賣市場第二把交椅的餓了么卻好像在這場外賣大戰(zhàn)中“隱身”了一般。除了有部分宣傳投放外,沒有直接介入美團與京東的紛爭中來。
這時,也有一些聲音發(fā)出質(zhì)疑,質(zhì)疑餓了么是不是就此“躺平”?
畢竟美團王興曾說過一個市場格局的721理論,“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最終會形成一個721格局:第一名占據(jù)70%的市場份額;第二名占20%;其余所有瓜分剩下的10%”。如果,京東鐵了心要和美團干到底,餓了么是否會成為The other?
而帶著這些問題,新識研究所和一些曾經(jīng)或目前一直“忠于”餓了么的消費者、騎手與商家聊了聊,他們是怎么看外賣大戰(zhàn)中的餓了么。
用戶說餓了么沒了價格優(yōu)勢,騎手褒貶不一
當用戶今天用京東的15-10百億補貼下單午餐,明天用美團無門檻減15元的飲品神券點奶茶的時候,不少消費者卻都忘了,自己的手機里還有一個之前頻繁比價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久沒有打開的外賣軟件藍色APP餓了么。
2024年在餓了么消費破萬但最近好久都沒有再召喚藍騎士的葉晴,便是其中之一。
當我們問起為何葉晴會把餓了么當作自己的主要外賣下單平臺時,她是這么回答的:“說實話,我并不是因為餓了么的服務或者其他福利才選擇它的,主要原因就是相比于之前的美團來說,餓了么是真的要便宜上一些的”。
至于具體便宜在哪里,葉晴表示,“從去年開始美團會員的價格就一直居高不下,從一些第三方平臺搶到美團神券的優(yōu)惠額很小,相比之下,88VIP里面送的餓了么會員閑魚上十幾元就能買到年卡,這么一對比還沒點單每年就比美團便宜幾百元了,所以我才會一直使用餓了么”。
但是,在美團進行會員體系改革后,餓了么的優(yōu)勢就很少了。
在葉晴的描述里,“我是美團的黑金會員,2.99元一個月25張神券完全足夠覆蓋我點外賣的頻率,而且現(xiàn)在京東和美團打的這么兇,哪怕不用會員紅包也能點到比餓了么更便宜的外賣,當然就不用餓了么。”
像葉晴一樣被餓了么低價會員吸引,同時為兩三個手機號開通低價餓了么年卡的消費者之前確實不少。但在京東與美團開始進行價格戰(zhàn)后,沒多少動作的餓了么,價格優(yōu)勢反而成了劣勢。這種情形之下,被消費者們“冷落”,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而在消費者外,負責配送服務的騎手們,也有不少的吐槽。
作為外賣騎手權益的標志,美團和京東都推出了為全量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政策,但餓了么只表示,從2023年2月起就已經(jīng)啟動藍騎士社保繳納試點,并持續(xù)加大對穩(wěn)定騎手的專項補貼力度和范圍,沒有在這一輪“待遇內(nèi)卷”中有表達出更大動作的傾向。
不過,餓了么騎手們的主要吐槽點或許并非在五險一金,而是餓了么的日常報酬與算法機制。
一位來自安徽蚌埠、曾經(jīng)是餓了么專送但轉(zhuǎn)投京東的騎手李飛就向新識研究所表示,“餓了么最大的問題就是單價太低了,不管距離是多少給的單價都不高,這樣的單價下餓了么專送很難招到足夠的騎手,很多情況下我覺得在美團都能拿到6元的單子,餓了么都只給4.5元,這4.5元就像個坎一樣過不去。”
此外,李飛還表示餓了么的派單系統(tǒng)沒有美團優(yōu)化的那么完善,他也舉出了例子,“我送美團的時候取一次性取7個單子去送根本不會超時,但餓了么不行,餓了么取了7個必定要有2個單子超時,也不知道是單量不高還是算法優(yōu)化不夠,反正對騎手沒有那么友好,很容易影響正常配送,現(xiàn)在京東一提高待遇,想走的就都走了。”
而當我們問及李飛對餓了么在這波外賣大戰(zhàn)之后的市場狀況時,他并不看好,“如果餓了么再不給商家出活動的話,估計要涼透了”。
不過,雖然餓了么的單價不高,但單量仍然可觀。
藍騎士王如槐就向我們表示,“這幾天雖然京東美團打的如火如荼,但我們的單量卻并沒有少”。
不過,他猜測,有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離開餓了么平臺的騎手比離開餓了么平臺的單量要多,“畢竟京東美團最近的補貼不小,京東剛出來單價高補貼也多,但未來就不知道了”。
商家說單量有下滑,但餓了么還沒到“反擊”最佳時點?
雖然消費者和騎手都不看好,但掌握最真實數(shù)據(jù)的還是外賣商家。而我們也和三家月銷量分別為200+、3000+和6000+的餓了么外賣商家聊了聊。
其中,餓了么月銷200+、美團月銷量500+的粥品商家是最“不滿”的那個。
當我們問及最近京東和美團是否有對餓了么單量造成影響的問題時,商家就給出了“是的,餓了么已經(jīng)麻木”的回答。
不過,對方也表示餓了么單量下滑并不是由于京東與美團競爭導致的,而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他向我們表示,“今年年初京東沒開始做的時候,餓了么的單子也沒有比現(xiàn)在多多少,也是得靠做推廣才能帶來流量,但推廣費能到20%到30%,多推廣多干也差不多是白干,還不如去年呢。相比于今年二百多三百多單,去年不做推廣還能有五百。”
餓了么月銷3000+、美團月銷6000+的商戶,則承認了最近餓了么單量下降,并將其歸咎于沒有跟隨京東美團推出優(yōu)惠。
對方表示,在京東介入外賣市場后,餓了么單量的下降是“挺大的”,而他的猜測則是由于他所售買產(chǎn)品的價格剛好處在美團京東爭奪最激烈的平價午餐位置導致,并表示“餓了么單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活動力度不夠大”。
而主要依靠餓了么的月銷6000+、美團月銷只有400+的商戶則表示,在京東介入后餓了么單量有所下滑,但他也表示美團也出現(xiàn)了一定服務的下滑。也就是說,京東外賣的介入,確實有對其他外賣平臺造成不小的影響。
可以說,對單量最敏感的商家都承認或是由于歷史積累問題、或是由于京東外賣的介入,都導致了餓了么單量的下降。那么,餓了么平臺不急嗎?
其實,針對京東“開戰(zhàn)”一事,餓了么也都有所舉動。
4月25日,餓了么宣布的優(yōu)化“惡劣天氣自動觸發(fā)補貼”功能,確保眾包網(wǎng)約配送員在正常勞動情況下小時勞動報酬綜合計算不低于25元,逐步推進取消超時扣款處罰。最近,餓了么也開始向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免費發(fā)放紅包。這些動作,其實都能看出餓了么還是有爭取的心氣在。
消費者曬出餓了么免費發(fā)放的紅包
但是,想要一搏與選擇一搏之間,相差的可能是十幾億到幾十億的投入。
想要當前尚未盈利且處于紅海賽道里的餓了么再掏這么大一筆的支出,換誰來都知道是一個虧本的買賣,所以在“炮火”最激烈的時候選擇臥倒也不難理解。
此外,在外賣這個被市場看作是“臟活累活”的行業(yè)中,京東和美團的補貼大戰(zhàn)很難持續(xù)很久,在官方的補貼退坡后烈度也必將下降,彼時也將回到過去餓了么和美團兩分天下的情景,彼時再做回應也并非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不過,美團和餓了么“互撕”,結果打死百度外賣的故事,仍然歷歷在目。王老吉與加多寶7年的“紅罐包裝之爭”,順手干掉了和其正,也并沒有過去很久。此次餓了么真的不擔心成為“老大老二打架故事中被逼死的那個老三”嗎?
從短期來看,這樣的擔憂仍是多慮。
截至目前京東外賣的單量剛剛突破千萬,而餓了么2024年的日均單量還有2000萬之多,現(xiàn)在就說餓了么是老三還是為時過早。此外,餓了么雖然在本地生活戰(zhàn)略中被邊緣化,但其仍然是觸達外賣行業(yè)的唯一方式,如果真的到了危急時刻,阿里“輸血”下的餓了么,也未嘗不能與京東美團一戰(zhàn)。
而綜合消費者、騎手、商家的反饋和餓了么所處戰(zhàn)略位置的情況來看,餓了么一定程度上還能“默許”自己的市場被京東美團的外賣大戰(zhàn)侵蝕。至于忍到哪種程度,餓了么及其背后的阿里才會加入這場外賣戰(zhàn)局,就要看京東與美團的商戰(zhàn)能維持多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