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說法,說某些人的身邊有很多廣東人,而且都是生了三個娃的廣東人。
加上廣東出生人口,已經連續多年領跑全國其他省份。于是,這位某些人,得到一個結論:廣東人很能生。
事實上,即使非常關于八卦、而且記憶力超群的網友,也很難搞清楚一百個家庭的具體生育情況。
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嘗試憑借記憶,用筆和紙記錄下一百個家庭的生育情況,來驗證前述的結論。
所以,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經驗,放在絕對海量的信息(俗稱大數據)面前,存在極大的偏差。
而用稅收建立起來的大數據,憑借穩定的統計方法、抽樣范圍等,可以得到一個能夠持續多年、相對穩定的經驗。
于廣東人很能生這件事,我們也可以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與其他省份進行衡量。
利用人口普查的大數據,可以得到一些個人經驗無法獲取到的信息,比如各省在人口普查年份生育三胎的比例,占當年生育的比重。
比重越高的省份,大概率生得越多。但這種統計方法存在一個缺陷:人口普查是以常住人口作為統計基準的,年輕人凈流入的省份,生育一胎的概率要大于凈流出的省份。
或者,我們用人口普查中既有的指標:15歲-65歲婦女平均活產子女數。
有網友會問,有15歲生小孩的嗎?如果你問大部分人,很可能是沒有見過,但婦產科的醫護人員,大概率是見過不少的。
另一種情況是:2024年我們會很少聽到這種消息,但如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并不是稀奇事。
同理,60歲老來生子,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事。
為了保持統計標準的一致性,人口普查沿用了以前的標準:以15歲-65歲作為統計范圍,得到人均活產子女數。
活產的意思是,出生時活著的胎兒,所以人工流產、出生時已經死去的胎兒,不在統計范圍內。
這個標準越高,意味著在當前年份,此地人均生育的小孩數量越多,即我們可以理解為越能生。
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得到了截止到2020年,全國各省15歲-65歲婦女人均活產子女數分布情況。
在這項指標上,31個省份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最低的北京不到0.9個,而最高的貴州,達到了1.63個。北京和貴州,平均每三個女性,相差2個活產小孩。
除了北京,上海平均每個婦女的活產小孩數量,也不到1個。遼寧、黑龍江、天津,也只比1個稍高一些。
江蘇浙江經濟發達,人們生得少可以理解,畢竟經濟發達了,生育意愿就下來了。另外,人口凈流入,造成分母變大、在分子不變的情況下結果變小。
而重慶和四川,在這項指標上的表現,與江蘇和浙江相差不大?;蛟S這與安逸的生活環境有關,畢竟天府之國不是白叫的。
漢族人比較集中的區域,包括廣東、河南、安徽和河北在內的中東部省份,都在1.5以下。江西是唯一一個達到1.5的省份:平均每三個家庭,生下了兩個小孩。
而包括廣西、海南、貴州和其他西南、西北少數民族聚集區,每個婦女生育的小孩數量,在1.5以上。
從這個結果來看,廣東人大概排在全國中等水平。考慮到廣東有大量的外來年輕女性,只看戶籍人口的話,廣東的排名可能會比當前高一些,可能會達到1.5的標準線。
去掉未來大概率會生育的年輕人,其結果可能會更準確一些,關于這一點,改日再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