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微山縣微山湖賓館內氣氛熱烈,共筑中國漁業精深發展、共話微山湖漁湖產業高質量發展暨上海蟹博會資源融合研討會在此舉行。此次研討會匯聚了眾多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共同為漁業發展出謀劃策,圍繞微山湖漁湖產業現狀與未來、上海蟹博會的提升路徑展開深入探討。
會議伊始,微山縣政府副縣長徐征發表致辭。他指出,微山湖作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為漁業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近年來,微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微山湖大閘蟹產業,從2022年起著力提升大閘蟹的市場競爭力、品質與品牌影響力。通過實施統一苗種、養殖模式、收購、品牌和市場銷售等舉措,微山湖大閘蟹實現了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轉變。目前,大閘蟹養殖面積已突破20萬畝,精品養殖規模達8萬畝,產量突破7000噸,品牌價值過百億,成功入選“好品山東”和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500強。徐征副縣長還強調,此次研討會聚焦長三角資源融合和投資項目高質量發展,期待與上海蟹博會深化合作,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
隨后,微山縣南四湖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邵長嶺詳細介紹了當地漁業精深發展情況。微山縣以生態化、規模化、品牌化為核心,積極打造生態魚湖產業體系。在養殖方面,形成了三大養殖產業帶,推廣多種生態養殖模式,全面生態養殖面積達24萬畝,成功創建多個示范區和示范基地,多項技術成果獲獎。在加工產業上,規劃建設食品產業園,扶持多家企業發展,形成了魚湖產品加工集群。在銷售流通和休閑漁業領域也成果顯著,電商與漁湖產業深度融合,休閑漁業產業帶逐步形成。
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執行會長葛錦海擔任此次研討會的主持人,葛錦海執行會長介紹到,“共筑中國漁業精神發展、共話漁湖產業高質量發展暨上海蟹博會資源融合研討會”推出后各地踴躍報名,2025年已連續舉辦了四次,分別在上海崇明島、安徽合肥、江蘇建湖、山東微山等地,研討會不但加大了產業界的交流,同時也激活了大閘蟹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這種形式的研討會將成為打造永不落幕蟹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計劃舉辦6次,將一直持續到6月份。
微山縣南四湖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邵長嶺表示參加首屆蟹博會以后啊,微山湖大閘蟹變化有這么四點:一是我們的品牌價值提升了。從區域公用品牌百名美譽度方面,微山湖大閘蟹2022年排在大閘蟹系列第八名,蟹博會后一躍升到了大閘蟹品牌的前三。第二是群眾的收入增加了。之前,我們的大閘蟹是按斤賣。去年我們的大閘蟹春節前就按個來銷售了,群眾的收益增加了。第三是領導表揚了,看到我們取得這個成績,領導給予了高度重視。我們組織實施了五統一工程,在全社會開展了這個大閘蟹的推廣工作。形成了部門和鄉鎮之間發展產業的一個合力。最后呢,是我們工作得到了提升。微山湖大閘蟹得到了這個好品山東、農業農村部推廣的名特優新產品等榮譽。我們也獲得了中國河蟹生態養殖示范縣、高質量發展先行縣的榮譽。
上海歌華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蟹博會項目總監韓玲介紹了前幾次研討會的成果以及第二屆上海蟹博會的準備工作。前三次研討會分別在上海崇明、安徽合肥、江蘇鹽城建湖舉行,達成了加強區域品牌合作、推進產業標準化數字化發展等多項共識。今年蟹博會將在10月17 - 19日于世貿展館舉辦,相比首屆,展會面積擴大到1萬平方米,增設國際性板塊,優化時間安排,還將舉辦多場賽事和深加工產品獎項評比活動。在宣傳推廣方面,將聯合短視頻平臺,開展文化挑戰賽,與行業媒體合作進行專題報道,投放廣告,整合周邊景區資源,提升展會影響力。
在研討環節,各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如何把上海蟹博會舉辦成最具有影響力的平臺”各抒己見。
上海海洋大學二級教授成永旭提出大閘蟹評比應科學標準化,今年可能會對調味大閘蟹等延伸產品進行評比,考慮南北差異,對企業參與規模和養殖模式提出要求,推薦優質飼料廠商。他強調微山湖大閘蟹獲獎得益于規模化養殖和政府重視,同時建議展會擴大規模,加強對國內企業品質的背書,打造全國范圍的服務。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陸劍鋒建議蟹博會應加強對加工企業的吸引力度,打造加工展區亮點,組織大廚進行菜品大比拼,擴大品嘗范圍,增加宣傳度。他還建議擴大食品加工專家團隊,增設相關獎項,對蟹加工產品進行科學評價。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楊筱珍強調高校應在標準制定和賽事規范方面發揮作用,細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相關標準,減少評比環節的問題,以科學引領賽事,助力蟹博會發展。
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創始會長楊維龍認為要將蟹博會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讓得獎企業終身受益。他建議豐富展會形式,吸引更多行業參與,加強與旅游、餐飲等行業的溝通,同時為微山湖發展建言,重點打造生態、紅色旅游等特色。
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微山縣政府副縣長馮建彬建議蟹博會增加養殖設施設備展銷內容,促進養殖過程與成果的結合,同時注重文創產品開發,推動文旅融合。
寧夏漁業產業協會會長趙峰肯定了微山湖漁業的發展成果,強調產品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經濟價值的重要性,希望加強地區間養殖經驗交流,歡迎發達地區與西北地區合作。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吳常產提議設立加工獎、品牌推廣獎和文旅獎,以雙輪驅動、一業興發推動微山湖品牌建設和經濟拓展。
微山縣南四湖管委會副主任胡廣勤感謝各位專家的建議,表示微山應加強與各方交流,做好大閘蟹加工,促進產業擴張,提高老百姓收益。
中漁協水產商貿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袁道亮肯定微山與協會的合作,蟹博會為各地大閘蟹品牌提供了展示平臺,但應注重吸引消費者,可通過線上活動等方式引流,同時加強產業鏈開拓和各方面評比表彰。
鹽城市九龍口大蟹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吳旭龍提出提高品牌高度,與上市企業契合,構建線上線下多維營銷體系,分享產業技術和企業經驗,保障食品安全,舉辦相關活動展示蟹產業全過程。
安徽省漁業協會副秘書長于朝陽介紹了安徽大閘蟹的發展狀況,包括產量增長、質量提升、數字化建設推進和出口創匯等情況,歡迎大家前往安徽指導工作。
水產養殖網總編蔡俊代表認為蟹博會是產業展示和客戶鏈接的重要平臺,應利用政府力量加強宣傳,兼顧不同客戶群體,建立產業標準,通過新媒體引導消費者了解產業。
江蘇省漁業協會副秘書長顧小麗提出蟹博會設立加工獎推動預制菜發展,設立品牌推廣獎或銷售獎吸引大閘蟹流通企業參與,以及設立文旅獎,借助文化旅游帶動微山湖品牌和農副產品經濟發展 。
寧夏漁業產業協會秘書長劉超建議建議將蟹博會打造成產業生態平臺,強化品牌定位,注重內容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運營和長效運營,爭取政府支持。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江衛民指出微山湖具有紅色基因、歷史底蘊和品牌挖掘潛力,蟹博會為品牌傳播提供了平臺,應加強產業管理,推動大閘蟹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
太平洋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德雄介紹了公司在漁業全產業鏈保險方面的探索,包括生產環節的限額保險、流通環節的物流保險、品牌賦能保險等,還可幫助企業對接銀行滿足資金需求。
微山湖大閘蟹產業聯合會秘書長張保彥表示,上海蟹博會為企業帶來了機遇,未來將繼續跟隨蟹博會發展,讓更多企業和養殖戶受益。
鹽城市九龍口大蟹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樹斌介紹當地大閘蟹市場的銷售情況,該市場對當地螃蟹銷售起到關鍵作用,并計劃進行升級,增加其他水產品銷售,帶動農民創收。
建湖九龍水產批發市場總經理張建生介紹了市場運營情況。該市場 2023 年建成運營,主要進行大閘蟹銷售,業務覆蓋全國。2023 年銷售額近 60 億元,2024 年在螃蟹質量較差的情況下,銷售額仍近 50 億元。他還表示,未來市場將進行升級,加入小龍蝦等其他水產品,帶動當地及周邊水產品銷售,助力農民增收。
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會長助理陸燕萍提到,參加此次會議收獲頗豐。她留意到微山縣在直播推廣、美食推出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對于蟹博會,她表示會根據專家們提出的飼料標準、加工任務等建議,在企業發展中深入思考、積極借鑒。同時,她還會參考品牌推廣經驗,不斷完善自身企業發展策略,助力產業發展。
此外,眾多與會代表還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議,還有代表關注保險賦能、產業鏈建設、品牌定位與創新等方面,為蟹博會和漁業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思路。
最后,從事微山湖漁產品電商和供應鏈發展的微山湖大閘蟹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夏鈞女士建議,今年蟹博會可邀請各地餐飲協會、農保飼料企業、飯店聯合體、旅行社、研學團隊和社區團購團長等參與,同時提出微山湖應打造旅游線路,建設水產品交易市場,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研討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微山縣雙橋運河博物館、韓莊天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微山縣現代漁業園三個地點各具特色,涵蓋文化、農業科技和現代漁業領域。雙橋運河博物館承載當地運河文化,助參觀者探尋發展脈絡;韓莊天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業務廣泛,專注打造 “韓莊灣” 微山湖大閘蟹品牌,不斷升級養殖技術,開拓電商渠道;微山縣現代漁業園獲多項榮譽,占地 2860 畝,從事水產保護繁育,發展設施、循環、智慧漁業,推動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此次研討會為微山湖漁湖產業和上海蟹博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臺,眾多建設性意見的提出,將助力微山湖漁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推動上海蟹博會成為更具影響力的行業平臺,實現漁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注入新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