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山雨欲來:
環山西化工圈的“圍城之困”
近期,陜西榆林宣布投資5000億建設煤化工基地,內蒙古多個煤制烯烴項目獲批,延安、洛陽石油制乙烯產能擴張,而山西中煤平朔煤制烯烴項目卻因某些原因暫停。與此同時,鄭州通過引入哈工大、西安交大研究院加速人才虹吸,晉東南的長治、晉城面臨高端人才流失危機 。
榆林項目一期
山西曾是煤制油技術的“開山鼻祖”,潞安集團2008年建成國內首條煤基合成油示范線 。但如今,產能過剩隱憂浮現——2025年全國煤制烯烴新增產能達200萬噸/年,山西現有產能已面臨激烈競爭 。
啟示1:先發優勢≠持續領跑。山西需從“資源依賴”轉向“技術突圍”,避免淪為低端產能輸出地。
02 晉城樣本:
煤化工轉型的三大破局點
1. 從“黑金”到“綠金”:低碳技術重塑產業鏈
潞安煤制油項目
晉城市政府提出建設“零碳化工園區”,推動煤基新材料、氫能、生物降解材料三大產業集群 。以潞安煤制油項目為例,其通過耦合綠氫技術降低碳排放,探索二氧化碳化學轉化路徑 。專家指出,煤化工與綠氫、風電的協同發展是未來核心方向 。
2. 數字賦能:智慧園區激活效率革命
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依托1383億元化工資產,推動“智慧化工園區平臺”建設,實現生產數據實時監控與能耗優化。數據顯示,智能化改造可使煤制甲醇綜合能耗降低15%以上 。
3. 跨界協同:從“單打獨斗”到生態共建
晉城市化學工業協會聯合高校、企業建立“產學研用”平臺,加速費托合成技術迭代(如合成氣一步制烯烴) 。潞安環能、蘭花科創等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資源,形成年轉化煤炭1920萬噸的規模優勢 。
啟示2:技術革命需要“生態思維。單一項目難以突圍,產業集群化、技術耦合化、管理智能化缺一不可。
03 山西煤化工的生死時速:
未來五年三大戰略
1. 控產能、調結構:向精細化要利潤
根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建議,“十五五”期間需嚴控基礎化工產能,重點發展己內酰胺、煤基碳纖維等高端產品。山西現有尿素、甲醇產能占全省化工主導地位,但精細化工占比不足20%,轉型空間巨大 。
2. 人才保衛戰: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
鄭州通過研究院吸引高端人才,山西可借鑒晉城模式,依托太原理工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煤基新材料創新中心”,以技術入股、項目分紅留住人才 。
3. 政策破冰:從“環保限產”到“低碳激勵”
專家建議山西探索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對采用CCUS(碳捕集)技術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例如,晉能控股已通過余熱綜合利用降低能耗30%,若政策支持到位可推廣至全省 。
啟示3:政策需從“堵”轉向“疏。用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主動轉型,而非被動關停。
04 他山之石:
全球煤化工的鏡鑒與警示
德國巴斯夫將費托合成技術應用于生物質燃料,美國依托頁巖氣發展天然氣制烯烴。反觀山西,晉城市化學工業協會會長張晉嶠指出:“煤化工必須從‘燃料時代’跨入‘材料時代’。”例如,煤焦油加氫制高端潤滑油、煤制石墨烯等方向潛力巨大 。
結語:
山西的“諾亞方舟”在哪里?
留給山西的時間不多了,但絕非沒有機會。晉城的實踐證明:
技術突圍: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綠氫耦合等前沿技術可重塑競爭力;
生態重構:智慧園區、跨界協作平臺是必經之路;
政策護航:需從“環保高壓”轉向“創新激勵”。
正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所言:“現代煤化工的未來在規模集約化、產業集群化、技術耦合化。”山西若能將危機轉化為二次創業的契機,或可在這場“化工版圖爭奪戰”中逆風翻盤 。
同時,中央巡視組進駐掀起山西煤化工"刮骨療毒"式改革,清理沉疴既帶來轉型陣痛,更倒逼出產業新生;以整改破局、以創新突圍,這場煤基新材料轉型之戰正為資源型地區升級提供"刀刃向內"的改革樣本。
引用來源:
《2025-2031年中國山西省煤化工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第三屆化工技術大會嘉賓觀點集萃(2025年4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