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25年4月20日(周日)至2025年7月10日(周四)
|學術主持:章燕紫
|藝術總監:譚波爾
|策展人:霍雨佳
|展覽統籌:羿書夏
|藝術家:何情、艾格格、劉陽、王娜、李潤澤
(排名不分先后)
|展覽地點:時空集美術館(北京市東城區西總布胡同7號院)
|主辦:北京建工地產有限責任公司、時空集美術館
|承辦:風景文創、Mode Art
「日晷月晷」展覽現場,時空集美術館,2025
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長短。
——《中論》,徐干(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古人對日月星辰展開觀察,用最直觀的方式感知時間、記錄時刻——一升和一落之間的日與月,照射出白天與夜晚交替的規則;不斷移動之中的日影與月影,傳遞著時間流逝的信息。日晷和月晷發明,正是人類對“天”“地”運行規律的觀察、理解與測量。“晷”,落在刻度盤上的日月之影,反映出天空中的星體,不停歇的運動軌跡,原本抽象的“時間”與“空間”,也因此轉化成為具像的,可感知的維度,交匯出一條歷法與人文不斷塑就、不斷演變的文明之河。
展覽《日晷月晷——五位藝術家的研究性軌跡》展出的五位年輕一代藝術家何情、艾格格、劉陽、王娜、李潤澤皆來自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章燕紫老師的工作室。這些在“學院”中成長,“學院”中創作的年輕一代創作者們,以審慎的目光面對市場,在個體的半徑之中保持著創作動能的純粹性。
ARTIST
何情
《流光》系列創作于何情生育之后,在感受到強烈生命力后,藝術家回到《石山石》系列的創作路徑,選取萬物之源——水,來展現“光”流動不息的狀態。水與水彩的運用在彰顯材料自身語言的同時亦將其揚棄,使作品的繪畫性與藝術家個體積淀下的精神性共存,引觀者游走于物內與物外之間,隨“流動”感受生之光芒。學院的教育讓何情觸碰到多種材料與方法,純粹的場域則使她得以更精進地自由探索不同材料賦含的物性與文化印跡,而對材料的擷取則呈現出藝術家不同階段的生命意識。
《流光》系列,紙本水彩
ARTIST
艾格格
艾格格,作為00后藝術家,作品在直面社會議題的同時飽含童真色彩。她善于突破材料的觀看方式,通過細膩的觀察、思辨式的反轉與留白,建構起不斷轉換的荒誕對話。從個體化記憶、情感,甚至同代人狀態的探討出發,工作室的學習將艾格格從對宏大命題的關注與闡述之中,回歸自身,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在銜接與遞進中愈發清晰。
《自在方圓》,藝術書
《我和我的同學》格尺、相框、證件照
ARTIST
劉陽
劉陽的創作基于“陶土”,日復一日的勞作帶來具身性(embodiment)的感受。藝術家在陶瓷材料的創作過程中重塑情緒。在對不同材料間相互作用的探索之中,重復、疊加、流動與偶發雜糅一體,呈現出她對材料與自身語言表達的重識。學院提供給劉陽較之前野生狀態而言更深闊的視野與研究的系統性,同門間迥異的創作方式是其思維疆域的重要拓展。如其所言:“材料重塑我的人格,藝術重識我的自我。”
《陶墟遺海》,多件陶瓷組
ARTIST
王娜
王娜的創作聚焦于對纖維及有機質材料的發現,在材料自身柔軟與不可確定的特性之上,試圖建構一種摧毀與重構并置的視覺結構,并以這種外在的沖擊力呈現其關于柔性力場的敘事。這種以還原敘事至面目全非,直抵“中心區域”,拒絕一切意象化的創作方法,觀者單從物理形態即可獲得刺激與感知。學院內對古典繪畫的長期浸淫、對材料自身語言及空間環境角力的持續性探索,使經由她剝離與重構的日常遺留物變得詩意與生動。
《涌動》,藝術裝置
ARTIST
李潤澤
李潤澤的創作基于其對自身特性及個體性經歷的回溯與辨別。他捕捉生命經驗,通過探索多元材料與創作手法,將母親患癌時對其所說的“你活著我亦活著”沉淀為對生命及血緣情感關系的東方式哲思,轉譯心跳為其作品裝置的運行動力,并將傳遞圖像塑形為日月星群的綻放,以示愛之窮力。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成長路徑正是學院所賦予的,而藝術家避免宏大,將追求增量轉為消化存量的追溯式思辨,對他的創作與理性的限度進行了反思性拓展。
《是愛也,動日月而移群星》,藝術裝置
如見微知著般,尋“晷”影之跡,展覽《日晷月晷》深入五位藝術家創作路徑,渲染上師出同門的“學院”視野,成為觀察與測量今日當代藝術切面的“裝置”而存在:在同一工作室學習的藝術家們,如何使用極為個人化的創作邏輯,為觀者呈現出風格迥異的材料語言與截然不同的創作觀。在一個充分市場化的時代中,敏銳的藝術家們,守護藝術精神的界碑,將自己置于不停感知、不停行動的實驗場域,尋找個人與時代脈搏間的同頻共振,投入這條從未停止發現與激變的時空長河。
「日晷月晷」開幕現場,章燕紫教授講話致辭
「日晷月晷」開幕現場,藝術總監譚波爾講話
「日晷月晷」開幕現場,策展人霍雨佳講話
「日晷月晷」開幕現場,主理人劉玉恒講話
「日晷月晷」參展藝術家與嘉賓合影
展覽《日晷月晷》作為時空集美術館的春季新展,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章燕紫老師的工作室出發,沿著五位年輕一代藝術家創作與思考的軌跡延伸,演化出一個在秩序中誕生,又在秩序中超越的新的藝術世界。展覽所在地西總布,被視為“最具穿越感的胡同”,作為這個新的藝術世界的承載,將再一次帶領觀眾,在時間與空間交錯的長廊里鏈接、對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