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區,豫南明珠鑲嵌于大別山北麓,是信陽市主城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更是“中國十大最美茶鄉”之一。這里坐擁信陽毛尖60%的核心產區,南灣湖萬頃碧波滋養著30萬畝生態茶園。全長44.6公里的紅色大別一號旅游公路茶源綠道宛如一條翡翠絲帶,蜿蜒在南灣湖畔的青山綠水間,串聯起浉河的茶山與村落。
(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2年6月,歷時兩年建設的紅色大別一號旅游公路茶源綠道正式通車。這條融合生態觀光、文化體驗與休閑度假功能的景觀廊道,起點位于董家河鎮睡仙橋村,經董家河、浉河港、譚家河與省道S213相接,是省、市、區重點項目,總投資5.7億元。茶源綠道內環線緊貼南灣湖水域打造親水慢行系統,中環線串聯茶山、村落等文化節點,外環線構建快速通達的城市連接線,讓“快進慢游深體驗”成為現實,“茶都水韻”的獨特魅力得以生動體現。
浉河區是中國名茶“信陽毛尖”的發源地和核心產區,千畝茶園隨山勢起伏。春茶吐翠時,茶山氤氳如黛,南灣湖碧波萬頃,倒映云影,水色與茶色交融成詩,勾勒出“半城山水半城茶”的意境。
(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茶源綠道貫穿信陽毛尖70%的主產區,覆蓋核心產區“五云兩潭一寨”八大名山頭。通過打造“茶產業”環線,茶源綠道將何家寨露營基地、紅色四望山、南灣湖、雞公山、出山店水庫等茶山、茶園、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構建起文旅產業的核心吸引力,帶動沿線70%的群眾實現增收致富,茶農戶年均收入達15萬元,“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在浉河區成為現實。
近年來,信陽市浉河區持續推動茶旅融合,變種茶賣茶為觀茶品茶,創新茶旅業態,拓展產業鏈條,推動“茶旅+康養、茶旅+山水、茶旅+農業、茶旅+紅色”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新增茶坊、茶莊園、茶公園、茶博物館、茶主題民宿等茶旅新業態,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的良好局面。2024年5月,浉河區申報的“醉美茶鄉 約你相見”線路入選“歲時節令 自在鄉村”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茶源綠道成為浉河的金名片,極大提升了茶鄉的美譽度,助推浉河區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茶源綠道以茶為媒,讓萬頃茶海間躍動的不僅是嫩芽抽新的生機,更催生出了茶莊園研學、茶山星空民宿等文旅新業態,將茶產業鏈條延伸成一條串起山水人文的“金絲線”。
在第33屆信陽茶文化節期間,茶源綠道主線上的L2、L3兩條環南灣湖旅游公交線路,將睡仙橋、孔雀島露營基地、樓畈田園綜合體、黑龍潭、白龍潭、嘉木飲生態茶坊、文新茶村、何家寨露營基地等景點串聯起來;支線打通了“八大山頭九道灣”旅游連接線,是集游山玩水、品茗、慢游田園、休閑康養線路于一體的主題旅游線路。游客行進在茶源綠道上,即可感受移步換景的詩意風光。路旁依山勢借湖景,精心打造了形態多樣、特色鮮明的棧道、景點、驛站和露營基地,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茶鄉美景。其中露營基地作為新興業態,正在成為信陽茶旅融合發展的新亮點。游客可以在茶園中漫步、采茶、制茶,體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可以在茶園露營,感受星空下的茶香,享受寧靜的鄉村時光。
(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區以茶名,民以茶富,產以茶興。”浉河區依托生態茶園打造的茶源綠道,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黃金走廊”。
蜿蜒40多公里的茶源綠道串聯起“五云兩潭一寨”八大名山頭,將傳統茶產業延伸為“種植+加工+文旅”的立體產業鏈。沿線通過環境整治、景觀提升,規劃打造了11個示范引領村、229個生態宜居村,形成總面積557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示范區;沿線新增茶莊園11個、露營基地5處、農家特色餐飲70家,開辟旅游研學線路5條,形成“半小時美好生活圈”。茶源綠道串聯旅游資源、促進城鄉統籌、服務經濟發展,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民宿餐飲、電商直播,形成“春采茶、夏避暑、秋研學、冬養生”的全季旅游業態,沿線70%的群眾從中增收致富,浉河茶山實現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華麗蝶變,書寫了“修一條公路富一方百姓”的生動實踐,譜寫了“以路興旅、以旅帶茶、以茶促產”的鄉村振興協奏曲。
(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這條“茶韻之路”正以生態為底色、文化為靈魂、科技為引擎,讓浉河的綠水青山真正化作富民強區的“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信陽浉河區交通運輸局 曹紫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