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過了七十歲,真的不是比拼誰活得熱鬧、誰說話響亮了,而是看誰還能沉得住氣。
到了這個年紀,身體在走下坡路,社交在變少,親情也開始稀釋。
這時候你再去計較、再去爭個輸贏,最后只會是人累、心苦、氣短。
真正聰明的老人,都在練一個字:穩。
穩得住情緒,守得住體面,看得清人情冷暖,才能在余生過得體面,不跌份。
尤其是在這4個地方,要是你能沉得住氣,日子自然越過越順。
01
在子女家,能沉住氣,不指手畫腳。
人老了,最容易做的一件錯事,就是自以為經驗豐富,到了子女家就要“教做人”。
哪怕子女再孝順,也受不了你事事插手、樣樣評論。
我有個朋友的老父親,退休后搬去和她住,三天兩頭挑她老公的毛病、管她教育孩子的方式。
最開始她忍著,到后來她只說一句話:“爸,我能不能按我自己的方式過?”
你看,哪怕是最親的人,也有界限。
老人該做的是幫一把,而不是“管一把”。你多說一句,人家就多反感一句。
能沉住氣的老人,從不在孩子面前抖威風。該閉嘴就閉嘴,該安靜就安靜。
不惹事,不挑事,反而更讓人敬重。
02
面對小病小痛,能沉住氣,不過分焦慮。
七十歲之后,身體出毛病是常態。咳嗽幾天、腰疼腿酸,都是免不了的事。
但有些老人,只要一點點不舒服,就情緒崩塌,開始焦慮、恐慌、懷疑人生。
我樓下那位阿姨,前段時間胃不舒服,連著看了七八家醫院,越查越疑神疑鬼,
每天在家念叨“是不是癌”,把自己搞得心態全崩。
其實,身體要養,但更重要的是心情要穩。你一焦慮,身體反而更亂。
沉得住氣的老人,不吵不鬧,反而活得更長久。
03
在親戚圈子里,能沉住氣,不爭不比。
人老了之后,最沒必要的事之一,就是跟親戚比孩子、比孫子、比退休金、比誰住的房子新。
我一個親戚聚會時就遇到過這種場景:幾個老太太坐在一起,比誰兒媳更賢惠,誰孫子考得分高,聲音越比越大,臉色越比越臭。
結果回家后一肚子氣,有的開始數落自己兒媳,有的跟老伴鬧情緒。
你說圖啥?最后一個也沒贏,都是自討苦吃。
人老了,要懂得給自己減負。別把自己困在“誰過得好”的戰場上。
能沉住氣的老人,只在乎自己舒不舒服,不在乎別人羨不羨慕。
04
對人情冷暖,能沉住氣,不抱怨不糾纏。
七十歲之后,你會發現一個現實:有些人開始慢慢疏遠你了。
朋友聯系變少,親戚走動減少,有些人你跌倒了都不會主動扶你。
但這不是你變差了,而是這就是正常的人情走向。
我認識的一個叔叔,他特別明白這一點。
他說:“人家來找你,就多說幾句;人家不搭理你,你就少說兩句。
別動不動就說誰忘恩負義、誰涼薄。到這年紀了,該看的都看透了。”
能看透,卻不去怨;能明白,卻不較真。
這就是高段位的活法。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