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落下帷幕。獎項歸屬沒有什么懸念,《九龍城寨之圍城》包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九項大獎,成最大贏家;《破·地獄》捧杯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四個獎項,最佳男主角頒給了《爸爸》劉青云,這是他第四次捧杯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前三次分別為2007年《我要成名》、2015年《竊聽風云3》和2023年《神探大戰》。
香港電影陪伴我成長,從吳思遠的《鷹爪鐵布衫》啟蒙,成為香港電影死忠粉差不多近30年,但這屆金像獎、特別是劉青云拿影帝這事兒,卻讓我第一次深信不疑的感慨,香港電影離死不遠了。
“香港電影已死”這句話說了很多年,我從來都嗤之以鼻。
1999年張學友在友個人演唱會上說“香港人適應能力很強,應變能力好快,無論怎樣的環境都能夠生存下去。”這句話形容香港演藝人士,特別是電影人再合適不過。
每當有人跟我說香港電影完了,我都會反駁說“沒完,每年不都還有的看?”20多年前有救市的《無間道》,陳木勝離開前有引以為傲、掀起觀影熱潮的《怒火重案》,前幾年有黃子華煥發第二春的《毒舌大狀》《飯戲攻心》,以及去年上映、這屆金像獎拿走大部分獎項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
電影上映的時候還沒覺得,但金像獎從提名到頒獎,反復的背刺影迷、讓觀眾失望,以及整個頒獎典禮的寂寥和凋敝,讓我不得不承認,香港電影真的離死不遠了。
一、香港電影正在“物理死亡”中
縱觀這屆金像獎各個獎項的入圍影片,仿佛都在反復對影迷說七個字:“沒辦法,就這樣吧?!?/p>
提名最佳電影的《九龍城寨之圍城》《爸爸》《看我今天怎么說》《破·地獄》和《從今以后》,就是這屆金像獎能拿得出手的五部港產片,其他入圍作品如《虎毒不》《久別·重逢》《我談的那場戀愛》等,更像是撐場湊熱鬧的邊角料,如果放到二十年前,根本就沒什么入圍的機會。主辦方大概是意識到內地電影人不太可能過來參加捧場,所以這一屆基本把合拍片拒之門外,結果顯得整個入圍評選都過于寒酸,本土港片真的沒幾部了。
提名的作品少,導致不少獎項含金量不夠,甚至入圍名單都略顯尷尬。最重頭的最佳電影,提名的五部作品真的能對得起“最佳”兩個字嗎?
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五位演員,實在是乏善可陳,很像是隨便給了衛詩雅,然而她在《破·地獄》里飾演的女兒,其實是電影最大的敗筆,導致她的表演都始終處于擰巴和矛盾之中,看不到信念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