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張莉
2024年,泰國新注冊公司數量達到87596家,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9%,距離政府設定的9萬家目標僅一步之遙。其中,建筑承包類公司以6636家的絕對優勢登頂行業榜首,緊隨其后的是房地產開發(6542家)和餐飲業(4025家)。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泰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市場的火熱,更揭示了資本流向的新趨勢。
行業競爭加劇,“進與退”并存
近年來,泰國經濟在基建投資的推動下展現出強勁活力。建筑承包類公司全年注冊資本金總額達148.81億泰銖,而房地產開發類企業則以303.23億泰銖的資本金規模展現了更高的單體投資強度。泰國商業部官員指出,這得益于政府大型基建項目的推進,如“東部經濟走廊”(EEC)和曼谷軌道交通擴建計劃,直接拉動了建筑需求。此外,高資本注冊(超10億泰銖)的15家公司中,大數據中心、醫療設施和建筑承包占據主導,顯示出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
盡管注冊熱潮洶涌,但建筑和房地產行業的注銷數量同樣高企,分別達到2146家和1238家。行業競爭加劇,大量中小企業在政策紅利下涌入市場,但部分企業因資金鏈或管理問題被迫退出,泰國商業發展廳分析稱,這反映了行業門檻降低后的“大浪淘沙”效應——大量中小企業在政策紅利下涌入,但部分因資金鏈或管理問題退出市場。
泰國商業部官員表示:“企業注冊量的增長不僅是數字游戲,更是經濟結構優化的信號。未來需通過技術賦能提升行業附加值。”
政策驅動,激活企業“造血”能力
新注冊公司數量激增的背后,泰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調整功不可沒。從稅收優化到注冊門檻降低,這些措施直接降低了創業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
自2023年2月《民商法典》修正案生效后,泰國公司注冊的最低股東人數從3人降至2人,簡化了流程并減少了初期成本。這一變革尤其利好中小企業和初創團隊。清邁一家數字營銷公司的創始人表示:“以前需要湊齊3人才能注冊,現在兩人就能輕松起步,省去了不少麻煩。”政策松綁直接推動了餐飲、科技服務等輕資產行業的爆發。
為吸引跨國投資,泰國在2024年推出了多項稅收優惠,包括對特定領域的外資企業免征企業所得稅、延長長期居留簽證政策等。然而,2025年即將實施的全球最低企業稅(15%)也引發熱議。泰國財政部官員解釋,這一政策旨在防止跨國公司避稅,同時將新增稅收用于綠色經濟和空氣污染治理,長期看有助于優化營商環境。
泰國政府推出的“數字錢包”發放政策(向民眾發放消費補貼)和旅游業振興計劃,間接拉動了餐飲、物流和酒店業的注冊熱潮。2024年與旅游相關的企業注冊量增長顯著,普吉府、春武里府等旅游重地的收入均突破千億泰銖。泰國商業部預測,2025年“旅游黃金年”戰略將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鏈的擴張。
據悉,泰國政府日前還批準了總額約2000億泰銖的投資方案,包括建設曼谷地鐵橙線和3座數據中心,希望利用這些投資提振低迷的經濟增長。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發布聲明稱,連接曼谷西部和東部郊區的地鐵橙線將耗資1090億泰銖,獲批的3個數據中心及云服務項目則可得到稅務優惠和其他獎勵。
復蘇信號增強,但挑戰猶存
盡管2024年泰國經濟增長率僅為2.5%,在東南亞國家中排名靠后,但政府對2025年增速突破3%的預期充滿信心。這種樂觀情緒直接反映在企業注冊的遠期規劃中。
泰國總理佩通坦表示,2025年公共與私人投資的雙重加碼將推動GDP增長,尤其是基建和綠色能源領域。例如,政府計劃在東部經濟走廊建設智能工業園區,并加大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補貼。
泰國商業發展廳預測,2025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將維持在9萬至9.5萬家區間,增長點集中在環保科技、老年護理和數字服務等領域。盡管前景向好,泰國商業部也警示,家庭債務高企(占GDP的91%)、通脹壓力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地緣風險可能拖累復蘇步伐。此外,建筑與地產行業過度競爭可能導致利潤率下滑,部分企業或將面臨整合壓力。
2024年的泰國工商注冊數據,既是市場活力的證明,也是政策調控與經濟周期作用的縮影。建筑與地產的爆發式增長、政策紅利的釋放,以及對綠色經濟與數字轉型的押注,共同勾勒出泰國商業生態的升級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