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產品研發工程師張恒楠獲稱“全國勞動模范”。這位從生產一線成長起來的“果凍女神”,用16年時間書寫了一段“把青春熬成配方,讓創新甜進生活”的匠心傳奇。
車間起步
80種標準背后的“工匠底色”
2008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張恒楠走進喜之郎果凍生產車間,成為一名普通工人。扎著馬尾辮的她,每天最早到崗最晚離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果凍生產的幾百個關鍵參數。“別人休息時,她在研究怎么讓果凍更Q彈。”老同事回憶道。
“那時候,我每天都要在生產線上忙碌十幾個小時。”回想起那段時光,張恒楠眼中閃爍著光芒,“我從來沒有抱怨過,因為我知道,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學到真本事。”
這份執著讓她創造了行業奇跡——短短4年內編寫出80余種果凍生產操作標準,將生產效率提升50%,而她自己也被評為集團公司“典型人物”,成為全公司學習的標桿,并連續7年保持績效第一。
研發突圍
40種新產品的“創新密碼”
2012年,張恒楠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轉崗成為產品研發工程師。此后,她的戰場從生產線延伸到實驗室,“較真”的態度也更令人驚嘆。
為研發條狀咖啡,她連續一周吃住在工廠,成功解決了生產技術和產品配方問題;在開發脆脆冰新品時,她帶領團隊不斷試驗,成功解決了困擾行業多年的蛋白質變性難題……這樣的故事在張恒楠的研發生涯中不勝枚舉。“她實驗室的燈常常亮到凌晨。”團隊成員透露。
17年來,張恒楠牽頭研發29類40種新產品,公司營業額占比17%,平均每年為企業增加營收2億元;參與設計的19種新設備,生產效率提升20%~30%,每年節省成本300萬元;主導研發的擠食果凍產品,市場占有率60%,同類產品全國排名第一。
紅色匠心
一名共產黨員的“技術報國”
作為一名黨員,張恒楠的辦公桌上總是整齊擺放著《論黨性修養》和幾本翻舊了的技術手冊。“創新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求,更是黨員的使命擔當。”她常常這樣對團隊成員說。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張恒楠創造性地開發出“研發流程標準化體系”,將復雜的研發過程轉化為可復制、可傳承的標準模塊。
創新需要代代接力。張恒楠積極投身黨支部“一幫一帶”精品示范活動,做部門新員工思想上的領路人和工作上的導師,生活上也給予他們關懷,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20多年來,喜之郎產品品種不斷增加,廠區面積、產值也逐年遞增。“食品研發是個精細活,差之毫厘就會謬以千里。”張恒楠堅定地表示,要用科技的力量,讓中國休閑食品既保持美味,又更加健康。
記者 | 陶燕燕
素材來源 | 溧水區總工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