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徐匯區政協委員陳敏的“簡歷”: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訴訟咨詢專家、擁有300萬粉絲的知名法律博主、網絡作家……妥妥的“六邊形戰士”,多元的身份和不同領域的亮眼成績令人矚目,她的成功人生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徐匯區政協委員陳敏
熱心公益普法,傳遞網絡正能量
陳敏畢業于知名法律學府,本科雙學位、法律碩士,曾榮獲首屆“徐匯區十佳星銳律師”“徐匯司法行政公益服務之星”“徐匯司法行政法治宣傳之星”,她服務過多家知名IP公司,參與一千多件知識產權案件的調解工作,代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曾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2014年度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之一。
除了做好律師本職工作,她更擅長將法律知識學以致用,進行多個賽道的嘗試,致力于用網絡普法、文學創作、建言獻策等融合方式,消除大眾在法律層面的認知鴻溝和文化差異。
陳敏委員在抖音、微博、網易、新浪等多平臺獲得獎項
她以“@陳小兜律師”為IP闖入法律新媒體賽道,目前微博單平臺粉絲數超300萬,是微博法律領域的標桿頭部賬號,微博單平臺文字閱讀量/視頻播放量超10億/年,連續多年獲得“微博法律十大影響力大V”“年度創作者”等獎項和榮譽。她還是網易2023年“年度內容合伙人”。她在抖音、百家號、快手、今日頭條、視頻號等平臺創作過多款爆款視頻及文章,斬獲了法律新媒體的幾乎所有大獎。
2024年,為了讓普法工作更貼近大眾生活,在區委統戰部和區司法局的賦能下,陳敏創辦全國首個以律師IP命名的民非工作室——“陳小兜律師新媒體工作室”,將“律師、無黨派人士、網絡大V、網絡作家”四種身份合而為一,融合線上媒體影響力與線下律師群體、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上海網絡作家協會等組織的勢能,打造普法宣傳、社會公益、文化傳媒等板塊,發揮新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的獨特優勢。
陳敏委員參與網絡公益活動
擁有如此高的流量和人氣,陳敏卻從未想過直播帶貨,她將自己的微博贊賞全部捐獻給公益項目“山鳳凰關愛基金”,助力大山的女孩用知識改變命運。作為“微博公益合伙人”,她身體力行地參與線上線下多種公益活動,捐錢、捐物、做志愿者。最近,她還在微博上為新疆學子的助學活動“小胡楊教育計劃”加油助力。
為法治建言,為民生發聲
作為徐匯區政協委員,她認真履職,積極發揮政協委員建言資政的作用。2025年,她提交的多篇社情民意信息都是聚焦當下的法治、經濟、文化、養老、便民等老百姓關心的問題。
陳敏委員在網絡直播普法
作為網絡大V,陳敏身處網絡社情民意的聚集地,她經常接到網友的私信求助,她比普通人更深刻地了解一些少數群體和特殊人群的隱痛。最近,陳敏提交了一份社情民意信息,起因是她關注到部分女性在試管嬰兒過程中經受荊棘坎坷、身心雙重痛苦及壓力,對孕育生命的盼望卻因男方拒絕配合胚胎移植而被迫放棄生育機會。“平等生育權”實踐偏差、女性生育權保障失衡給女性帶來的痛苦讓她難以釋懷,于是她帶領團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期待通過立法明確界定胚胎屬性、保障女性生育權。這份社情民意信息,處處體現了她的專業能力、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
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從精英律師到網絡大V,再到政協委員,這不禁讓人好奇,她如何平衡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愛好呢?對此,陳敏的回答頗令人意外,她說她不需要“平衡”,事情都有輕重緩急,她會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也會為了愉悅自己去揮“今”如土。
她工作勤奮,清晨六點的生物鐘會讓她在一早瀏覽各類新聞和素材;網絡普法直播一般安排在中午12點;關照心靈的寫作則放在晚上,她寫過13本網絡小說,累計字數超過600萬。
不過,因為過度勞累在工作中暈倒、病倒,陳敏開始反思,并積極進行自我調節。擠不出完整的時間去鍛煉,她就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她研究茶藝、繪畫,也會與網友分享旅游、美食、插花,讓人感受到她忙碌工作之外的滿滿活力和對生活的熱愛。在同事和客戶面前、在會議和活動現場、在直播鏡頭里,她永遠是那個神采飛揚、活力四射的“陳小兜律師”。
陳敏說:“不給自己設限、不去定義自己,我們總會高處相見。”
記者:李瑾琳、陸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孫清渠
校對: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