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一種古老的糧食。它曾經被稱為“稷”,為“百谷之長”,被供奉在國家的祭壇上,又被稱為“粱”,作為“膏粱厚味”,列為高檔食品。后來,稷和粱又用于指代其他糧食。小米也被稱為“粟”,并沿用至今。粟的沒有糯性的小米;有糯性的叫小米則叫秫米,《黃帝內經》中大名鼎鼎治失眠的方子,半夏秫米湯,用的就是這個,但是秫米粘性大,多食滯氣,礙脾胃,不宜多食。
《本草綱目》集前代大成,列舉其有以下幾種功效:“養胃氣,去脾胃中熱,陳者苦寒,治胃熱消渴。止痢,壓丹石熱,水煮服,治熱腹痛及鼻衄,為粉和水濾汁,皆諸毒。治霍亂轉筋入腹,又治卒得鬼打。解小麥毒,發熱。治療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我們總結一下,小米的作用主要就是:和胃、補腎、解毒。
小米和胃
在中醫看來,胃氣是健康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谷物都是和胃、養胃氣的,所以,人們的主食以谷物為主。人不吃谷物是不行的。小米色黃入脾,和胃、養胃氣的作用尤其明顯。所以,能治霍亂、反胃熱痢,能開腸胃。食欲差的人,一般對小米不會反感,而且吃了以后,食欲能好些。
嬰兒添加輔食,也可以從小米開始。《本草綱目》引姚和眾方:“嬰孩初生七日,助谷神以導達腸胃,研粟米煮粥如飴,每日哺少許。”小孩生下來七天后,就可以把小米研成細粉,久煮,煮得像飴糖那樣黏稠細膩,每天給小孩喂一點點。一丁點就行,不要太多。這是在給孩子“助谷神”,“導達腸胃”,也就是開胃氣,使腸胃通達,培養小孩的后天之本。這是最好的米糊,比超市里賣的任何小兒米糊都好!
小米補腎生陽
作為植物的種子,每一粒都要長成一棵植物,其中包涵著一棵植物所有的信息及其發芽所需的能量。這些信息和能量不是它含的蛋白質或淀粉的多少,不能從物理上衡量,而要從它的性質上去衡量。這些能量,本應在大自然中生發,現在做成了小米粥,這些能量依然還在,它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生發,也就是滋養我們的身體,它把這些能量傳給了人。
小米粒小,意味著數目多,能量大,一碗小米粥,其生發之性是驚人的。這種生發之性作用到人身上,就能補腎生陽。所以,古人講小米能夠“益丹田”,也就是溫腎陽。《春秋題辭》講,小米“粟乃金所立米,為陽之精”,也是其助陽的一個佐證。
正因為脾腎雙補,所以,小米很養人,吃久了能使男子肌肉結實、身材魁梧、精力旺盛,使女子容光煥發。歌中唱的“小米飯把我養大,風雨中教我做人”,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孩子吃小米,更利于茁壯成長。
小米可以解毒排毒
小米還有解毒的作用。所謂“壓丹石熱”,是古人經常服用丹藥企圖益壽延年,但丹藥往往性熱,使人上火,得皮膚病,甚至發狂。吃小米,對此會又所緩解。古代的丹藥,多含汞、鉛等,在今天看來,都是重金屬。如此看來,小米對清除體內重金屬物質、減輕重金屬對人體的有害影響,應該是有作用的。這一點,有待科學證明。
小米還能解小麥毒。小麥也是谷物,本是無毒的,但食用過量,也可能上火,用小米可以緩解小麥帶來的火氣,使面食更容易消化。所以,北方人在吃面食的同時,喜歡吃小米,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解面食的毒。
小米緩解痢疾,也是其解毒作用的體現。
孩子皮膚不好,身上一塊塊發紅,這叫“赤丹”,可以把粟米嚼碎敷上去,有一定作用。這也是在用其清熱解毒的功能。
如果一個人沒有吃慣小米,忽然吃一頓小米,會有可能有點拉肚子,這是因為其解毒的作用在發揮作用,體內的垃圾隨之排出。說白了,這就是在排毒。不過,多吃幾頓,就不會再有這么明顯的排毒反應了。
陳小米的妙用
小米存放三年以上,是為陳小米,只要沒生蟲、沒發霉,就可以吃。咱可千萬不要以為它過了保質期哦。陳小米不但可以照常吃,而且,性質更為平和,用途更多。
它不僅能和胃,而且能清胃熱,對于消渴的人有很大好處。而消渴,很大程度上就相當于現在的糖尿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