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公布的第二十屆文津圖書獎獲獎書單上,江曉原教授的《通天:中國傳統天學史》一書入選科普類提名。熟悉江老師的讀者都知道,這并不是江老師著作首次獲得科普界的青睞。
《通天:中國傳統天學史》,江曉原 著
作為席澤宗院士的弟子,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江老師在讀書時代就已經和天文學史有了不解之緣。江老師大學讀的是天體物理學,與物理學有密切關系,有人這樣回憶:“上大學的時候,(他)每天左手推天文公式,右手臨孫過庭之《書譜》,口里卻在吟誦《左傳》《國語》。”可以想見,這樣的積淀會化合出怎樣引人入勝的知識結構和寫作風格。江老師長期在科學史領域耕耘,著述頗豐,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為教授,又在上海交通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并成為交大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的首任院長。除了專業領域的影響之外,他長期和友人堅持撰寫科普專欄,究其底色,或許離不開其書齋名“二化齋”之中的“化”字。江老師與清華大學劉兵教授在《中華讀書報》開設的“南腔北調”專欄,前后持續二十余年之久,對談所涉知識廣泛,激揚文字,親近讀者,顯示了其文字的雅趣一面。他撰寫的《科學外史》等科普書籍、主編的科普系列叢書也源源不斷地和讀者見面,為他在科普領域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江曉原教授
《通天》是一本專門講述中國傳統天學的著作。天學史畢竟是江老師最當行的領域。作為資深愛貓人士,江老師曾經打算在40歲時在家里養一只貓,名字便取作“開普勒”(就是那個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天文學家),由此也可見江老師對于天文學的情有獨鐘。
《通天》這本書的定位,正如自序中所說的,“為中國傳統天學提供一本內容全面,結構緊湊,文本又適應較多讀者需要的雅俗共賞之作”。或是因為符合江老師堅持科普的立場,因而此書的策劃從一開始便得到江老師的重視和配合。
本書并非對中國傳統天學作延時間軸的單向論述,而是以專題的形式,從諸多重要方面切入,如傳統天學的地位及運營者、天學與政治、天學與星象等,力圖較為全面而不失深度地向讀者展示傳統天學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達到此效果,我們為此書編制了索引,并增加了彩色插圖和黑白插圖若干。
《通天:中國傳統天學史》內頁“堯典四仲中星圖”
為什么要了解中國傳統天學?乃是因為傳統天學必須置于我們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傳統中予以考察,與西方天文學有著顯著的差異(這也是本書以“天學”取代“天文學”之名的原因)。然而,本書又有著世界史的視野,對西方早期天文學和現代天文學的知識時有征引,相互形成關照,從而讓讀者對中國天學之性質有更為明晰的認識。如是種種,皆為本書讀者帶來難得的知識體驗。
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四十年磨一劍
以貫通中西的學術視野,
解讀傳統文化中至為神秘的天學
《通天:中國傳統天學史》
江曉原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6659-0
88.0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