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條沉睡多年的古道——成渝古道江津段,在“徒步圈”異軍突起,成為我區獨屬的又一“網紅打卡地”。
▲游客們在成渝古道江津段入口處路標拍照打卡 圣泉街道供圖
數據顯示:在最近的一個周末,該古道單日客流量就達到1800人次以上,比上月周末增長5倍以上。
為何短短時間,出現驟然“升溫”?一起來回顧下,區融媒體中心不久前推出的全媒體系列宣傳,相信你定能解讀到背后的“密碼”。
全媒體報道 “人氣”超15萬
日前,區融媒體中心旗下紙質媒體《江津報》以跨版形式,推出題為《行走成渝古道江津段——跨越千年回響與現代活力》專題報道。
▲每一位路過的游客都會駐足抬望入口處的路標,規劃自己的徒步路線 圣泉街道供圖
雖然紙質媒體在媒體信息快速傳播的當前,已屬“慢熱”形式,但此次通過精心的版面設計,將紙質媒體的具象化、集中化優勢充分體現:跨版左側手繪示意圖將蜿蜒古道、山巔步閑亭巧妙拼接,右側則通過渝昆高鐵與古道的時空并置,形成跨越千年的對話。
▲《江津報》關于成渝古道江津段的報道
報道中詳盡的"保姆級攻略":從公交線路到停車位數量,從廁所分布到美食推薦,將古道沿線的現代服務設施與歷史遺跡進行時空關聯,讓讀者在獲取文化認知的同時,形成“可抵達、可體驗”的行動指南。
隨后,區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江津融媒”發布推文《》,以更為便捷的形式進一步傳播相關內容。
不僅如此,“江津融媒”視頻號還分別以“主持人打探”“古道攻略”為主題推出相應視頻,更引發廣大網絡傳播熱潮。
數據顯示:上述報道引發網友閱讀、轉載、播放累計超過15萬人次。
現場直擊:徒步者的真實體驗
報道刊發后,引發了市民對古道徒步的熱情。
上個周末,早上9點,已有不少徒步愛好者整裝待發,記者在出發點看到,短短10分鐘內,先后有28位游客出發。
▲成渝古道江津段徒步已成為近期周末親子游的首選活動 圣泉街道供圖
“我平時就愛到處去徒步,看見朋友轉發的江津融媒推送的成渝古道視頻,就想著抽個時間一定來要感受下。”來自九龍坡區的90后徒步愛好者趙市明指著手機里的視頻說,“主播登頂最后一段用時2分17秒,很期待我今天攀爬那段需要多少時間。”
中午12時左右,當記者登上山巔步閑亭時,此時已經站滿了拍攝打卡的游客,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現場游客已接近50人。
“我看見江津融媒公眾號上的照片,從山頂往下拍照好好看,但是今天天氣不好,拍不出江津的美景。這條徒步路線還挺好走的,基本都是石板路,一路上路標也很詳細,一個人也不怕走錯,除了后半段都是爬坡路線,稍微有點吃力外,很值得推薦給大家。”正在拍照的市民劉芬芬與三位朋友均來自大渡口區,她也是通過朋友轉發的“江津融媒”微信公眾號文章了解到的這條古道,讓她們決定“投奔”自己心中的山野之地。
▲喜歡徒步的可不止老大爺,阿姨們也相約來成渝古道共赴美好休閑時光 圣泉街道供圖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與許多人印象中“漫步者”為中老年居多的印象不同,踏足古道的有不少“00后”“90后”面孔。“《江津報》中提到的古大橋,當時就特別吸引我。”“00后”游客羅琛與幾名朋友邊走邊說道。同時,還不忘拿著手機搜尋關于成渝古道的故事。“走在這些青石板上,彷佛還能聽到歷史的回聲。”
▲橫街子老街經過改造的院落 記者 鐘堯 攝
▲精心繪制的特色墻繪 圣泉街道供圖
成渝古道不僅是江津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一部分。圣泉街道為持續提升游客體驗感,在成渝古道沿線實施系列便民改造,讓歷史街區更添溫度。通過精心繪制特色墻繪,生動展現古道文化風貌;增設清晰醒目的路牌指示,方便游客尋路游覽;同時合理布局移動廁所,解決群眾"入廁難"問題。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既保留了古道的歷史韻味,又提升了廣大游客的出行體驗。這條見證巴渝文明交通的重要通道,如今在圣泉街道的精心保護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關于成渝古道江津段
你最關心的答案都在這里
問:成渝古道江津段落差是多少?
答:300米左右,從圣泉街道雙龍老街出發、途經雙龍社區橫街子、古大橋、三河村可達四川、貴州等地,江津段終點在縉云山三河村、紅豆村交界,全長18公里,適合全年齡段人群游覽。
問:入口附近哪里停車方便?
答:入口附近停車位60個(三河村壩子和圣泉加油站旁)。
問:可以坐哪些公交到入口?
答:市民從市郊鐵路江跳線圣泉寺站出發,可乘坐206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圣泉加油站站下車(成渝古道入口對面);幾江城區可以乘坐江津206路公交車到圣泉加油站站下車;雙福片區可以乘坐江津301路公交車到圣泉加油站站下車。
問:沿線上廁所、買水方不方便?
答:沿線建有公共衛生間3個,標志標牌清晰。沿途有村民經營小賣部可購買零食、水等。
問:古道沿線有沒有就餐地點推薦?
雙龍老街餐館(雙龍老街210號古道入口附近)
強烈推薦蠻蠻麻麻魚,各種家常菜
聯系電話:18996264158
曹胖娃家常菜(成渝古道斜對面,206公交車站旁)
強烈推薦酸菜魚、尖椒雞、小龍蝦、刨豬湯、耗兒魚、麻辣魚、豆花飯、紅燒肥腸以及各種家常菜
聯系電話:13452480211
廖三餐館(雙龍老街210號)
強烈推薦江湖菜、刨豬湯、現殺土雞、酸菜魚、麻辣魚、牛肉絲、腰花等等
聯系電話:13330212513
順才面館(雙龍老街農貿市場B幢1-3號)
主推豆花飯,雙龍趕集日4、7、10上午半天才賣
漆姐面館(雙龍老街農貿市場C幢1-2號)
主推豆花飯、蛋炒飯,逢雙龍趕集日4、7、10上午半天才賣)
福慶餐館(老街農貿市場二期工程A幢負1層5號)
主推小面、家常菜
王姐烤全羊(圣泉街道圣泉街1號-2幢)
主推菜品:烤全羊
聯系電話:15826101288
沿線就餐地點:
小派營地電話:17323823741
謝登燦農家樂電話:15086649302
軍來順農家樂電話:13368305083
共享農家樂電話:13618209776
五朵金花農家樂電話:13983777093
(建議提前電話咨詢)
古道沿線景點必去清單
雙龍老街
雙龍老街地處成渝古道江津段入口附近,江淵、鐘云舫等歷史文化名人曾在此留下名篇佳作。
老街建筑風格多樣,大部分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市井氣息濃郁,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老式店鋪鱗次櫛比,理發店、雜貨鋪、茶館……成為回味上世紀的“寶藏街區”。
橫街子
橫街子位于成渝古道江津段入口前方。古時被稱為橫街院子,匯聚了客棧、私塾、油坊、茶館、酒肆等,而今仍保留了一段約4米寬、200米長的石板步道。
漫步在橫街子,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兩旁的老房子錯落有致。幾棵百年以上的黃葛樹依舊郁郁蔥蔥,樹下的古井清泉汩汩,斑駁的墻壁、雕花的窗欞、老式的木門,無不訴說著這條街的悠久歷史。
古大橋
古大橋就是這條成渝古道江津段其中一部分。現在的古大橋為光緒年間重建,位于圣泉街道三河村橋溪河。全部由青石板組成,全長約50米,單孔石拱橋。
金樽湖
位于三河村,是總投資近2000萬元重點打造的金樽湖休閑產業園,以生態環境打造為重點,同步建設眾多旅游景觀以及兒童游樂設施,可供開展鐵人三項、釣魚、登山等多種體育活動。
其中,金樽湖·小派營地設有滑梯、露營帳篷、草坪、水上、農耕、手作等活動。
古炮臺
古炮臺位于江津、璧山交界處的古道上,上有對聯:“古炮臺:山橫古道通巴蜀,霧鎖高臺隱甲兵”“金鼓坪:古道高臺川渝屏障,長林舊壘津壁戶門”。旁邊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從左至右分別寫著“砲臺”“正堂張煥祚”“周紹瑚 劉宇春 周紹鎬 劉漢仕 韓潮 馮世恩 監修 匠師周正癸 咸豐九年冬立”等字。
步閑亭
亭名取自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位于圣泉街道三河村縉云山巔,海拔約555米,于2024年建成。
亭高18.8米,共三層,占地面積66平方米,是三層六角亭覆蓋綠色琉璃瓦,一亭多用,既可作為森林防火瞭望塔,也可以駐足觀景。天氣晴朗時,遠可眺望江津全域,近可將江津幾江半島、濱江新城、雙福新區盡收眼底。
全媒體記者:陳俊希
編輯:李佳蔚 編審:胡德賽
值班副總編輯:易志慧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別忘了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