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奮斗踐行擔當。在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扎根在一線的勞模、工匠和有為青年,正用自己的努力和創新書寫著“匠心之城”的奮進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劉濤 鄒慧
在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的教室里,總能看到一個身影:中等身材,戴一副黑框眼鏡,說話時帶著溫和的笑容,手里的粉筆在黑板上“唰唰”幾下,一幅生動的速寫便躍然眼前。他就是蘇誠,一名扎根講臺24年的美術教師,也是學生口中“能把枯燥知識點變成漫畫故事”的“寶藏老師”。從普通教師到市級教學能手,從班主任到副校長,蘇誠的身份在變,但對教育的熱愛始終如一。他說:“美術課不僅是教畫畫,更是讓學生學會發現美、創造美,這才是美育的意義。”
“五維課堂”:讓美術課變成“快樂星球”
“蘇老師的課就像開盲盒,永遠猜不到下一分鐘有多精彩!”一名學生這樣評價蘇誠的美術課。
在多數人眼中,美術課不過是“照著課本畫幾筆”,但蘇誠硬是把這門“邊緣學科”變成了學生最期待的“快樂星球”。他獨創的“五維美術教學法”徹底顛覆了傳統課堂,比如在講色彩知識時,他會拿出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像橙子、藍莓,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顏色在不同光線下豐富多彩的變化,感受色彩的魅力。“美術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讓學生用手摸、用眼看、用腦想。”蘇誠說。
“枯燥的知識點,他用思維導圖像串糖葫蘆一樣串起來!”面對中考美術考點,蘇誠自創“思維導圖教學法”,將六冊課本中相關的知識點梳理成清晰脈絡。
之前總是記不住知識點的學生紛紛評價:“以前背作者名像背天書,現在看著導圖,連朝代和代表作都能脫口而出!”
借這套獨特的教學方法,蘇誠所帶班級的美術教學成績在全區一直名列前茅。他也先后榮獲“山東省美術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日照市美術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等諸多榮譽,還被評為“日照名師建設工程人選”“日照市初中美術學科帶頭人”等。
“班級小群體”:讓每個孩子都被“看見”
除了美術教學,蘇誠還擔任過多年班主任。在他心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需要關心和愛護。他常說:“當班主任,就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
面對一周只有一節美術課的“尷尬”,他直接把辦公桌搬進教室后排。“坐最后一排,才能更好地了解每個孩子。”他與同事們一起總結提煉出“班級小群體”管理法: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通過積分競爭調動積極性。成績好的幫落后的,調皮的學生成了“紀律監督員”,就連座位都按小組積分輪換。“再內向的孩子,也能在小組里找到存在感。”蘇誠說。
如今,這套管理法已成為學校特色。一名年輕教師感慨:“蘇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沒有‘差生’,只有未被發現閃光點的學生。”
“上課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因為對學生的用心付出,蘇誠先后榮獲“日照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日照市新教育先進個人”“開發區最美教師”等稱號。
“漫畫人生”:講臺之外的“斜杠教師”
課堂外的蘇誠,是同事眼中的“全能達人”:設計校園海報、制作課件、維修電腦……而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堅持30年的漫畫創作。
工作間隙,他常掏出速寫本畫上幾筆。目前,蘇誠已在報刊、雜志上已發表漫畫400多幅,但他最得意的“作品”始終是學生。“我帶的孩子里,有人成了設計師,有人開畫展,這才是美術教育的價值。”
2024年9月,蘇誠去青島學習一個月。返校那天,他剛踏進教室,學生突然集體鼓掌:“蘇老師,我們想死你的漫畫課了!”那一刻,他眼眶發熱:“當老師最大的幸福,就是你種下的種子,正在開花結果。”
24年,從青澀教師到“最美教師”,變的是一屆屆學生,不變的是那份匠心。“美術中考政策變化后,有人說這門課不重要了,但我不認同。”蘇誠撫摸著學生的畫作,語氣堅定,“美育是人生的底色。我能做的,就是讓每個孩子帶著發現美的眼睛,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