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9日),“知網已搜不到董襲瑩論文”話題沖上熱搜第一。男醫生肖飛被妻子實名舉報“腳踩6只船”的醫圈大瓜,炸向醫療教育界,火速把一個醫學教育關鍵詞——“4+4”也頂上了熱搜。
(網友扒出的董襲瑩論文)
★桃色新聞扒出速成醫女
肖飛妻子的實名舉報信提到,肖飛婚內出軌的規培住院醫師董襲瑩,本該去脊柱外科輪轉,為了維持不正當關系,肖飛去和骨科教學秘書麻昊寧打招呼,希望董襲瑩繼續留在胸外科工作一個月。被麻昊寧拒絕,肖飛和麻大夫就此事展開爭吵。
更令人震驚的是,肖飛在手術中,拋下麻醉患者長達40分鐘,去哄董襲瑩。
這匪夷所思的操作曝光后,董襲瑩的學歷、家庭背景及“協和醫學院4+4”培養模式引發熱議。
從實名舉報信、網友檢索公開信息梳理看,董襲瑩的經歷相當“魔幻”。
她本科在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女子學院讀經濟學,2019年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4+4臨床醫學試點班”項目。
然而,她哥大畢業的經歷,遭到了網友的質疑。
據網友爆料,董襲瑩實際畢業的院校并非哥倫比亞大學,而是與其僅一墻之隔的巴納德學院。巴納德學院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所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畢業證書上會蓋有哥大與巴納德學院的公章。
有網友將巴納德學院與國內的獨立學院相類比,認為其與哥倫比亞大學的關系,類似于國內的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與東南大學的關系,與哥大并沒有太多實質性的聯系。巴納德學院是否符合“世界前20文理學院”的標準,令人存疑。
更令人質疑的是,巴納德學院的入學途徑似乎存在“捷徑”。有網友指出,從當地社區學校入學的學生,基本都會被巴納德學院錄取。據傳董襲瑩就是通過這一途徑進入巴納德學院的。
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11月5日,在北京市第六醫院的醫聯體胸外科病房手術室,北京協和醫學院實習醫生董襲瑩在團隊協作中,開展熒光腔鏡精準肺段手術。
醫學博士生的正常學制,是“5+3+4”,即5年醫學本科、3年醫學碩士、4年醫學博士。
但經濟學的董襲瑩,在學醫的第2年,就去做手術了。
此外,網友截圖稱媒體曾報道,王辰院士、校長寄語北京協和醫學院2023屆畢業生,點名表揚“4+4”的董襲瑩,但目前這句話已不見。
★協和“4+4”除了經濟學,還有園藝和外語
縱觀董襲瑩的學術歷程,她本科學經濟學,4+4指導老師是骨科院士,學位是內科,工作定在泌尿外科,規培是在胸外科,畢業論文選題是婦科影像學。
畢業后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作,后又進入中日友好醫院進行規培學習,連國家規定的醫學專業畢業生必須參加不少于3年的規培,她居然只需1年。
媒體追問,如此速培的醫學博士,董襲瑩到底是醫學天才還是資源咖?大家需要一個答案。
更多網友涌入北京協和醫院評論區,吐槽“朝圣一樣去求醫”,誰知道遇到的醫生是不是“4+4”,強烈要求公示“4+4”名單。
那么,何為“4+4”?
據北京協和醫院官微,“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始于上世紀初的北美,是從各大學多專業本科生有志學醫者中,擇其優秀者,完成本科教育后進入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畢業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含本科教育4年,醫學院教育4年,故名“4+4”學制。
據中國經營報,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在北京協和醫學院2019級—2024級試點班的172名學生中,本科背景為理學的占到87.8%,且生物類專業的為68.6%。此外,還有工學、經濟學、農學、文學專業畢業生,專業涵蓋了經濟學、經濟數學、園藝、植物科學與技術、西班牙語。
★多所高校開設“4+4”、協和醫班、協和藥班
今年3月,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接受采訪時說,協和醫學院自2018年開始實行“4+4”醫學教育模式,后來又與北航、北理、中國科大、北師大等探索開設了“協和醫班”及“協和藥班”,分別致力于為中國培養復合型“大醫生”和醫學、藥學領軍人才。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官方公眾號顯示,學校于2002年起,連續23年每年從“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選拔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攻讀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
浙江大學醫學院從2005年開始的“巴德年醫學班”,是4年非醫學本科專業+4年醫學博士的培養模式,不過該項目為“八年一貫”制,招生對象為高考生以及該校本科新生的再選拔。
北京協和醫學院3月19日發布“4+4”醫學試點班招生簡章,其中,2026級招生計劃45名,招生大學包括清華、北大等37所高校。
★家長課堂:如何與孩子探討這場爭議?
肖飛被開除,董襲瑩的學術成果是否合規?醫院為何不調查她的問題?事件已從一場桃色新聞,演變為對醫療教育公平、學術誠信的拷問。
公眾更想知道:4+4“快車道”是否真的公平?如果“天才醫女”的光環背后是特權,那么普通學生的努力又算什么?
討論:醫生在手術中離開患者,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強調:任何職業的底線都是責任與誠信,能力有強弱,但絕不能挑戰職業底線。
追問:董襲瑩的論文被下架,但公眾還需要交代,而不能任由某些個人和單位,刪文刪帖默默隱身。
★大象新聞說:照亮陰影的“無影燈”
手術室里的“無影燈”,是為了讓醫生看清每一處細節。這次事件就像一束光,照出了醫學教育、醫療體系中隱秘的陰影:特權、速成、監管漏洞……醫學關乎生命,教育關乎未來。我們不需要“火箭式天才”,而需要能讓患者安心躺上手術臺的醫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