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觀測宇宙有2萬億個星系,但它們并不是均勻分布的,比如牧夫座空洞內部,就幾乎不存在任何星系,如果銀河系位于它的中心,今天的科學家大概率會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牧夫座空洞就是宇宙的全部。
但這些空洞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是宇宙戰爭的遺跡,還是高級外星文明設立的禁區?
嚴格意義上來說,空洞內部并非空無一物,直徑3億光年的牧夫座空洞內部還有60個星系,但是宇宙中的其它區域,3億光年范圍內至少有2000多個星系,所以空洞只是物質密度較低,比牧夫座空洞更大的是KBC 空洞,也被稱為 “本地空洞”,它的直徑達到了難以想象的 20 億光年,還有 “阿里德努斯超空洞”和 “斯隆長城空洞”,它們的直徑也都超過了 10 億光年。
從宇宙整體的情況來看,空洞其實占了宇宙體積的80%以上,因為所有的星系加起來的質量,只有宇宙的5%,根本不足以填滿整個宇宙,所以在宇宙地圖上,星系們都是沿著引力脈絡的絲線分布的,組成了宇宙纖維網結構,網眼就是形形色色的空洞。
拿銀河系的上級,直徑5.2億光年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舉例子,它只是相鄰的兩個空洞之間的節點而已,至于空洞真正的產生原因,要追溯到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才行。
138億年前,當時時空和物質從一個原始奇點中誕生,新誕生的的宇宙仍然很小,并且由于量子漲落,一些區域比其他區域更密集,結果更密集的區域也更快地吸引物質,有時甚至從密度較小的區域吸走物質。
隨著宇宙的膨脹,更密集的區域實際上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星系團。與此同時,密度較小的區域繼續因為它們密度較大的 “鄰居” 的引力而失去物質。隨著這個過程在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持續進行,最終導致了空洞和纖維狀結構的形成。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空洞是宇宙早期的遺跡,它在上百億年的時間里不斷膨脹,最終成為了可觀測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之一,但是也有人認為空洞本身是黑洞,但這個想法有點異想天開了,因為目前最大的TON 618黑洞的直徑只有0.2 光年,牧夫座空洞的直徑是3.3億光年,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在三體里,一些文明為了避免被其它文明發現并摧毀,會選擇把自身鎖在黑域里,也就是宇宙中的一個低光速區域,從這個角度來看,宇宙空洞也很像是里面的文明自己設置的隔離帶,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宇宙存在大量外星文明的基礎上的,事實卻是,直到現在我們也沒能在宇宙中找到外星人,人類好像就是唯一的智慧文明。
也許只有等到未來人類文明掌握光速飛船技術后,才能真正解開宇宙空洞之謎,甚至會發現銀河系本身也處于一個空洞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