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長期以來被宣稱 “近在眼前”,但現在有幾家公司決心將這一商業現實化,并承諾解決傳統計算機難以應對的復雜問題。
這些問題涵蓋醫學、網絡安全、材料科學和化學等眾多領域。但首先必須解決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例如開發能夠可靠容納大量量子比特 ( qubits ) 的芯片;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中的基本信息單位。
正如在這場高風險且前景不定的科技競賽中常見的那樣,Google 和 Microsoft 等科技巨頭處于前沿地位。但初創公司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決對于量子系統擴展至關重要的連接性和糾錯等瓶頸問題上。
然而,一些初創公司和小型科技企業正直面芯片挑戰,它們的努力同樣值得與那些備受矚目的行業巨頭并駕齊驅。雖然大科技公司的項目通常擁有最高的量子比特數量,但從第一性原理重新設計并采用不同方法或許同樣能取得令人期待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值得關注的主要量子芯片項目背后的公司:
Akhetonics Akhetonics 是一家位于德國的光子學初創公司,正致力于研發全光學、通用型芯片——在大多數公司專注于狹窄應用的領域中,這是一項逆勢而為的嘗試。該公司大膽的方案及其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幫助其在 2024 年 11 月由 Matterwave Ventures 領投的種子輪融資中籌集了 600 萬歐元。
Alice & Bob Alice & Bob 是一家法國初創公司,于 2025 年 1 月完成了 1.04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以繼續推進構建“容錯”量子計算機的目標。 與僅專注于芯片的公司不同,Alice & Bob 正在開發一個完整的量子計算系統。為實現這一目標,該公司依賴貓量子比特,這是一種經過設計以減少錯誤并簡化糾錯的超導量子比特。
Amazon Amazon 于 2025 年初正式加入量子芯片競賽,當時 AWS 推出了 Ocelot,該產品是與加州理工學院合作開發的。雖然這是該公司的第一款量子芯片,但 AWS 之前已與 D-Wave、IonQ、Rigetti 等合作推出了量子計算服務 Braket。
Atom Computing Atom Computing 是一家美國公司,正利用光學捕獲中性原子陣列構建量子計算機。 在 2024 年 Microsoft Ignite 會議上,Microsoft 與 Atom Computing 宣布計劃在 2025 年推出商業量子計算機。
D-Wave D-Wave 是一家量子計算公司,其最新旗艦系統 Advantage2 原型依賴于一種稱為量子退火的工藝,該工藝利用量子物理尋找最穩定、最低能量的元素排列,從而為給定問題找到最佳組合。 D-Wave 成立于 1999 年,作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衍生公司起家,目前已成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眾公司。
EeroQ 總部位于伊利諾伊的 EeroQ 是一家初創公司,其量子芯片設計押注于氦氣技術。該公司于 2022 年完成了 725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并獲得了地區性公共支持;2024 年 9 月,公司在芝加哥 Humboldt Park 擴展總部項目中投入了 110 萬美元。
Fujitsu 和 RIKEN 2025 年 4 月,Fujitsu 與日本研究機構 RIKEN 宣布,在 RIKEN RQC-FUJITSU Collaboration Center 開發出一臺 256 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相較于 2023 年的 64 量子比特版本實現了顯著提升。
Google 2024 年 12 月,Google 宣布其最新量子計算芯片 Willow。 Google 不僅宣稱 Willow 優于其前代產品 Sycamore,并將其形容為 “量子糾錯方面的重大突破”。在一份引發媒體關注的聲明中,Google Quantum AI 創始人 Hartmut Neven 表示,Willow 的表現“印證了量子計算可能在多個平行宇宙中同時發生的觀點”。
IBM IBM 的量子計算計劃包括 Condor —— 一款里程碑式的超導芯片,旨在擴展至 1121 量子比特,以及 Heron —— 一款專注于提升性能和降低錯誤率的 156 量子比特處理器。
Intel Intel 正在開發基于硅自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2023 年 6 月,該公司公布了 12 量子比特的研究芯片 Tunnel Falls,并表示基于 Tunnel Falls 的下一代量子芯片預計將在 2024 年發布,但這一計劃尚未兌現。
IonQ IonQ 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致力于開發陷阱離子量子計算機,包括 IonQ Forte。在 2021 年末通過 SPAC 上市后,該公司收購了加拿大網絡專家 Entangled Networks。
IQM IQM 是一家芬蘭初創公司,專注于制造超導量子計算機,是阿爾托大學與芬蘭 VTT 技術研究中心的衍生公司。該公司早期曾獲得 Business Finland 政府機構的資金支持,之后又得到了 EIC Accelerator 計劃的追加支持。 2022 年,IQM 在由 World Fund 領投的 Series A2 輪中籌集了 1.28 億歐元,此前在 2020 年的 Series A 輪中曾由 MIG Fonds 領投籌集了 3900 萬歐元。第二批融資中還包含了此前歐洲投資銀行宣布的 3500 萬歐元風險貸款的一部分,以及來自 EIC Fund 等其他投資者的參與。
Microsoft 2025 年 2 月,Microsoft 推出了 Majorana——一款采用拓撲核心架構的量子芯片。Microsoft 此前曾宣稱,預計在未來 10 年內構建一臺量子超級計算機。
Pasqal Pasqal 是一家法國初創公司,采取全棧量子計算方案并押注于中性原子。該公司誕生于 2019 年,自光學研究所走出,其聯合創始人中包括 202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兼教授 Alain Aspect。 2023 年 2 月,Pasqal 完成了由新加坡 Temasek 領投的 1 億歐元 B 輪融資,現有投資者 Quantonation、Defense Innovation Fund、Daphni、Eni Next 以及新加入的歐洲創新理事會 (EIC) Fund、Wa’ed Ventures 和 Bpifrance(通過其 Large Venture Fund)均參與投資。
PsiQuantum PsiQuantum 是一家利用光子技術構建量子計算機的初創公司,志在打造 “一臺擁有 100 萬量子比特的機器”。2025 年 2 月,該公司宣布推出 Omega——一款在紐約 GlobalFoundries 制造的量子光子芯片。 2021 年,PsiQuantum 在由 BlackRock 領投的 Series D 融資中籌集了 4.5 億美元,如今據稱 BlackRock 正計劃在以 60 億美元融資前估值為前提下牽頭一輪最高可達 7.5 億美元的融資。該公司由澳大利亞學者創立,并獲得了澳大利亞及昆士蘭政府的支持。
Qilimanjaro Qilimanjaro 是一家總部位于西班牙的初創公司,專注于模擬量子專用集成電路 ( QASICs ),并以全棧方式布局,包括硬件、軟件和應用開發。 該公司位于巴塞羅那,在 2024 年 Mobile World Congress 上贏得了 Four Years From Now 初創公司大賽,并于當年晚些時候獲得了來自加泰羅尼亞的 150 萬歐元融資。
Quandela Quandela 是一家法國初創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專注于開發光子量子計算機。 2023 年 11 月,Quandela 完成了 5000 萬歐元的 Series B 融資,并通過 France 2030 計劃獲得了法國政府的支持。
Quantinuum Quantinuum 是一家量子計算公司,由 Cambridge Quantum 與 Honeywell Quantum Solutions 于 2021 年合并成立。其旗艦產品為 H-Series 陷阱離子量子計算機。2024 年 4 月,該公司與 Microsoft 聯合宣布在糾錯技術上取得突破。
QuantWare QuantWare 是一家荷蘭初創公司,提出了一種專有的 3D 芯片架構 VIO,專注于解決量子處理單元 ( QPUs ) 擴展中的瓶頸問題。2025 年 2 月,該公司開始接受首款專為量子糾錯設計的 QPU——Contralto-A 的預訂。 QuantWare 成立于 2020 年,是 TU Delft 及其附屬研究所 QuTech 的衍生公司。2025 年 3 月,在 2023 年籌集了 600 萬歐元的種子資金后,該公司宣布又完成了約 2000 萬歐元(約合 1927 萬美元)的 Series A 輪融資——其中 500 萬歐元以股權形式獲得,此前該公司已從歐洲創新理事會獲得 750 萬歐元的資金支持(剩余部分為撥款)。
QuEra 總部位于波士頓的 QuEra 認為中性原子是實現大規模、容錯量子計算機的“最佳途徑”。其產品包括 Aquila,一款于 2022 年推出的 256 量子比特模擬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該系統可通過 Amazon Braket 訪問。 QuEra 尤其獲得了 Google 的支持,后者在 2025 年 2 月牽頭了該量子初創公司 2.3 億美元的債務融資,同時還通過可轉換債券為該輪融資提供了支持,參與方包括 SoftBank、Valor 以及現有投資者。
Rigetti Computing 由 Chad Rigetti 于 2013 年創立的 Rigetti Computing 是一家專注于超導技術的量子計算公司。其產品系列包括 Ankaa-3 以及即將推出的 336 量子比特 Lyra 系統。 與 D-Wave 和 IonQ 等競爭對手類似,Rigetti Computing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在通過 SPAC 上市前籌集了近 2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 2025 年 2 月,Rigetti 與臺灣 Quanta Computer 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后者計劃投資 3500 萬美元并認購 Rigetti 的股份,同時雙方未來五年各自將投資超過 1 億美元,以加速超導量子計算的研發和商業化。
SEEQC 美國初創公司 SEEQC,其全稱為 “scalable, energy efficient quantum computing” 的縮寫,是芯片公司 Hypres 的衍生企業,而 Hypres 本身由 IBM 超導電子部門的前員工創立。 2023 年,SEEQC 宣布與 Nvidia 合作,共同打造一種在量子計算機與 GPU 之間實現 “全數字、超低延遲芯片間鏈接” 的技術。 2025 年 1 月,SEEQC 完成了一輪由 Booz Allen Ventures 與日本-歐洲風投機構 NordicNinja 聯合領投的 3000 萬美元融資。 其他投資者包括默克企業風險投資部門 M Ventures。SEEQC 正領導英國支持的 QuPharma 項目,該項目旨在探索量子計算如何加速藥物發現,合作伙伴包括 BASF 與 Merck。
SpinQ SpinQ 是一家中國初創公司,成立于 2018 年,專注于開發量子計算機。該公司聲稱,其部分產品是便攜型,并采用核磁共振 ( NMR ) 技術實現。
Xanadu Xanadu 是一家加拿大初創公司,目標是通過光子技術構建量子計算機。2025 年 1 月,該公司推出了名為 Aurora 的 12 量子比特系統,其中包含 35 個光子芯片。 Xanadu 成立于 2016 年,迄今已累計籌集約 2.75 億美元融資,其中包括 2022 年 11 月完成、估值達 10 億美元的 1 億美元 Series C 融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